APP下载

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不同阶段糖尿病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的效果探讨

2020-09-10白雪郝燕蓉刘明赵小静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

白雪 郝燕蓉 刘明 赵小静

【摘要】目的:对不同阶段糖尿病(DM)患者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对其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的评价效果。方法:本研究对90例DM患者予以选取,就诊区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将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且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且UAER为20~200μg/min;临床蛋白尿患者即UAER>200 min分别纳入DM1组、DM2组、DM3组,各有3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均予以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测,分析对比各组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情况。结果:DM1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126.2±17.3)ml/min、(512±89)ml/min较NC组(83.9±10.8)ml/min、(421±56)ml/min显然更高(t=16.066,6.703;P=0.000);但其肾功能曲线半排时间(T1/2)延长(P<0.05),20min残留率(C20)增高(P<0.05);同比NC组,DM3组GFR、ERPF明显下降,FF值明显上升,肾功能曲线峰时(Tp)后延,T1/2延长,C20增高(P<0.05)。结论:。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放射性核素显像;肾脏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受损;临床效果

糖尿病(DM)患者往往会并发糖尿病肾病(DN)等慢性病。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作为肾脏血流动力学状况的重要反应指标[1],早期检测GFR、ERPF指标对DM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充分了解,有利于临床对糖尿病肾病做出早期有效诊断[2-3]。本研究对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不同阶段DM患者90例,应用核素肾动态显像进行肾动态显像及GFR和ERPF测定,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90例DM患者予以选取,就诊区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将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且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且UAER为20~200μg/min;临床蛋白尿患者即UAER>200 min分别纳入DM1组、DM2组、DM3组,各有30例。其男性、女性病例数量分别为48例、42例,年龄区间为27~65岁,均龄为(47.14±2.76)岁;并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其男性、女性病例数量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区间为27~68岁,均齡为(47.38±2.81)岁;纳入患者中均无肝肾重要器官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或合并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史,经临床肾功能检查和肾B超检查证实无异常。所有纳入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受试者于检查前分别对其身高、体质量进行准确测量。检查时指导并辅助患者取仰卧位,SPECT探头表面朝上于检查床下进行放置,探头视野范围主要包括双肾区及腹主动脉。于肘静脉“弹丸”注射显像剂(1112~185MBq,体积在0.5ml及以内),启动计算机采集,先后以1帧/s、 1帧/min采集60S、20min,采集时间总计21min,采集矩阵参数按照128X128进行设定。注射显像剂前及采集后对注射器内放射性计数进行准确测量,并于采集后对双肾深度进行精确测量。

1.2.2 GFR、ERPF测定: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在肾动态显像图上对双肾轮廓进行勾画,经软件处理后获得双肾的时间一放射性计数功能曲线及左右肾(K)功能曲线的高峰时间(Tp)、半排时间(T1/2)和20min残留率(C20),经身高、体质量及肾脏深度校正后对双肾GFR及ERPF值进行准确计算。滤过分数FF=GFR/ERPF。

1.3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涉数据资料于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录入展开统计,计量相关资料在表述时应用()进行描述,施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获取。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

2.2各组Tp、T1/2、C20各项指标的比较

3.讨论

DN是DM患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具有起病隐匿,难以控制等特点,多呈现为进行性恶化[3-4]。本研究中,表1显示,DM1组GFR及ERPF较NC组显然更高(P<0.05);DM2组与NC组的GFR、ERPF水平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比NC组,DM3组GFR、ERPF明显下降,而FF值明显升高(P<0.05)。证实核素肾动态显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对DM患者肾功能进行准确反应,可准确得出GFR、ERPF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表2显示,同比NC组,DM2组T1/2延长,C20增高,对比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同比NC组,DM3组Tp后延,T1/2延长,C20增高,对比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核素法测定肾功能可准确判断DM患者早期的肾功能损害情况,而且灵敏度较高,可靠性较强,与患者生理状况相符。本研究中还发现,随着DM患者病程的持续进展,GFR呈下降趋势,可见99Tcm-DTPA可对DM患者的疾病进程进行准确判断。综上,核素肾动态显像可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同时可对其肾功能受损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思宇,任俊红,马娜,等.超声造影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 (11):1251-1254.

[2]刘清岩.SPECT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评估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20(3):171-172.

[3]王闯.动态增强MRI与SPECT肾动态显像测定GFR评估肾移植术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2020,10(12):34.

[4]王建国,魏斌.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6(27):1888-1889.

聊城市人民医院   252000

猜你喜欢

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羟苯磺酸钙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