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解读胸部CT影像报告

2020-09-10郑亮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胸膜积液淋巴结

郑亮

在医院进行CT检查后会拿到一份影像资料,上面有患者的个人信息、数据参数以及胸部成像图等方面,且上面都有英文简称,如医院名、患者姓名、以及检查编号排序、扫描日期跟时间等等内容,所扫描的数据包括电压、厚层、窗宽等,而窗宽指的是图像的CT值范围,对于图像的对比度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窗位则包含有窗宽上下限的平均中心值,对于CT图像的亮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而CT影像是我们常见的医学检查途径,那如何解读胸部CT影像报告呢?下文就展开分析,帮助大家了解关于胸部CT影像的一些知识。

因为CT图像是体部结构横断面的图像,也没有重叠的情况,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对胸部CT影像报告的解读过程中,了解胸部断面的解剖结构,这样才能诊断病情,否则无法判断。通常情况下,第一个是体部CT图像定位图,跟普通的X片类似,确定扫描层面与层距,在该图像上标出的层面数位置跟横断图像上的位置是可以保持一致的。

因此在胸部CT解读过程中还需要形成一定的习惯,首先看层面的高低,从上到下观察图像,并根据自身对胸部构造的掌握,形成一個三维的画像,这是在解读胸部CT成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若只是对单个的病变成像进行解读,就会造成结果片面化,不能准确的找到病变结果,得出的结论也不正确,这也是进行CT报告阅读的重要基础。

介绍在胸部CT影响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胸部CT诊断过程中要进行肺内病变的观察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层层堆塑的方式,判断病变是否存在肿块,还要了解病变的外形、大小、钙化和密度等参数内容。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变中是否存在胸片、体层片以及斑点状钙化影,这对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进行肺内单发结节灶而言,绝对CT值并不可靠,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辅助查看,从而确保诊断的合理性跟科学性。

因为每一幅CT图像都具备有一定的厚度,而在单位体积的厚度中可以包括有多种组织,这时候的CT值也可以视为几种组织CT值的平均数,但是该类型CT值所代表的组织密度是不存在的,这也被称作是容积效应。对于小于1cm的钙化灶而言,其CT值类似于软组织密度,也无法真正表现为钙化密度,这时候一般还需要通过薄层螺栓扫描1~2mm层厚的方式,才能够将病变情况显示出来。

在进行纵膈病变的观察过程中,首先要判断肿块以及病原来源自前/中/后纵隔那个部位,为后续观察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对肿块或者病变的外形。密度以及钙化情况进行明确,最后对病变CT值是囊性、实性还是脂肪性进行明确,其中囊性肿块主要表现为蛋白质成分比较高、CT值增高的特点,通过扫描增强的方式来进行判断。纵膈内的淋巴结在临床医学上一般可以分为14组,其中1至9组委纵膈内淋巴结、10至14组委肺内淋巴结,一般通过CT成像可知5mm以下的为淋巴结,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淋巴结的直径大于15mm,多淋巴结直径大于10mm的情况下才局别有诊断价值。

在CT成像中观察胸膜或者胸壁病变时,要考虑到胸腔中存在的少量积液跟CT征象上优势跟胸膜增厚有着一定的类似性,但是因为积液自身具备有重力坠积的特点,其位置还会随着体位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积液形态也多为新月形,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扫描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表现比较明显的为增厚膜,积液在增强扫描之后表现与以前一致。对于增厚的胸膜,还可以通过明显的胸膜外脂肪层进行辨识,因其与脂肪层不同,可以发现胸膜的厚度,会比正常的胸膜厚度略厚,表现为孤立的线样影。胸膜增厚可见的脂肪层一般是胸膜炎症的结果,此症状大多出现在结核性胸膜增厚的患者身上。所以,胸膜在增厚的同时,通过对胸膜外置方层增厚情况进行判断的方式,可以对胸膜病变达到良好的诊断目的,而胸膜外脂肪层的消失则能够表明病变已经感染到了患者的壁层胸膜以及胸壁等位置。

此外如果在脏层、壁层胸膜增厚时同时还存在有胸腔积液的情况,这样采用CT诊断的模式很容易进行诊断,该现象也被称作是胸膜分离征。石棉肺患者壁层上的胸膜斑和肺的临界处很光滑,且厚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增厚的胸膜出现钙化情况,大多都在壁层的胸膜上,若发生慢性浓胸时则在脏层胸膜处。针对一些会累及到肺间质的疾病中,通石棉肺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胸部CT中还可见明显的壁层胸膜增厚情况,这也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胸部CT影像报告解读过程中能够引起注意。

成都市温江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130

猜你喜欢

胸膜积液淋巴结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关节积液要科学适当地抽掉
积液,不能一抽了之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防治
颈部淋巴结肿大啥原因局部炎症、结核、肿瘤等都可能引起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