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一道高考填空题的11种解法

2020-09-10李昌成苟芳兰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多视角高考题椭圆

李昌成 苟芳兰

摘 要:很多高考题看起来很平常,平淡无奇,这只是是表象.深入研究才能发现其丰富的内涵.把这类试题作为教学素材,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思维,提升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研究这类试题,比刷题应考效果好得多.

关键词:高考题;椭圆;多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4-0052-03

收稿日期:2020-09-05

作者简介:李昌成(1977-),男,四川省资阳人,本科,中学正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苟芳兰(1978-),女,甘肃省武山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一、试题呈现

(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Ⅲ卷理科第15题)设F1,F2是椭圆C:x236+y220=1的两个焦点,M为C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若△MF1F2为等腰三角形,则M的坐标为.

二、总体分析

如图1,要求已知椭圆上一点M的坐标,我们必须理清题意,准确把握信息,并

找到信息之间的关联.由椭圆方程知2a=12,2c=8,F1(-4,0),F2(4,0).因为△MF1F2是等腰三角形,结合椭圆的轴对称性知F1M=F1F2=8.进而由椭圆的定义知MF2=2a-MF1=4.也就是说,△MF1F2的三边均已知.那么本题可以通过等积法求解;也可以借助正余弦定理解题;还可以直接求交点.研究发现,本题入口宽阔,思路灵活,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思维,提高综合解题能力的良好素材.

三、解答试题

1.利用等积法求解

分析 用等积法求点M的坐标的关键在于用不同的方法,两次表示△MF1F2的面积.一次必须表示为12F1F2·yM.第二次面积表示方式就很灵活,可以从代数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几何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来突破难点.

解法1 设MF2的中点为D,连接DF1.因为F1F2=F1M,所以DF1⊥MF2.于是DF1=F1F22-DF22=82-22=215.

所以S△MF1F2=12MF2·DF1=12F1F2·yM.

因此8yM=4×215,解得yM=15.①

将①代入x236+y220=1解得x=3(舍去负值).

所以M的坐标为(3,15).

解法2 设∠F1MF2=θ.在△MF1F2中,cosθ=MF12+MF22-F1F222MF1MF2,

于是cosθ=82+42-822·8·4=14.由万能公式得1-tan2θ21+tan2θ2=14,解得tanθ2=155(舍去负值).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S△MF1F2=b2tanθ2=12F1F2·yM.

所以20×155=4×yM,解得yM=15.下同解法1.

解法3  结合解法2,cosθ=14,那么sinθ=1-sin2θ=1-(14)2=154.

于是S△MF1F2=12MF1MF2sinθ=12F1F2·yM.所以8×4×154=8yM,解得yM=15.以下同解法1.

解法4 由海倫公式得S△MF1F2=p(p-a)(p-b)(p-c)(其中a,b,c是三角形的三边,p是三角形周长的一半).本题中不妨设a=8,b=8,c=4,易得p=10,p-a=2,p-b=2,p-c=6.所以10×2×2×6=12×8yM,解得yM=15.以下同解法1.

评注 以上四种解法分别从最常见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高、焦点三角形特殊面积公式S=b2tanθ2、正弦面积公式、海伦公式出发,综合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完成解答.每种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模块之间的相通性.海伦公式在必修三《算法初步》一章习题中介绍的,有同学认为不重要,但用它解答本题尤显便捷.三角函数在其他解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2.借助三角函数解题

分析 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了三角函数,此定义与角终边上的点的坐标紧密相关.已知三边利用余弦定理能够求得三角形的任一内角的余弦值,二者结合起来,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本问题中,点M又在第一象限,就更容易处理了.

解法5 如图1,过点M作ME⊥F1F2于点E.因为F1F2=F1M,结合解法2得,cos∠MF2F1=cosθ=14.

又MF2=4,所以在Rt△MEF2中,EF2=MF2cosθ=4×14=1.

由已知椭圆方程知OF2=4,

所以OE=3.

即xE=xM=3.②

将②代入x236+y220=1,解得yM=15(舍去负值).

所以M的坐标为(3,15).

解法6 如图1,在△MF1F2中,结合解法2,∠MF1F2=π-2θ.

所以cos∠MF1F2=cos(π-2θ)=-cos2θ=1-2cos2θ=1-2(14)2=78.

于是在Rt△MEF1中,F1E=F1Mcos∠MF1F2=8×78=7.

所以OE=F1E-F1O=7-4=3.

以下同解法5.

评注 以上两种方法恰当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与平面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解题中三角函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倍角公式的应用能感受到命题专家的良苦用心,把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得悄无声息,酣畅淋漓.这两种解法都避开了解析几何的繁杂运算.

3.直接求交点

分析 本题中已有直线和椭圆,我们还可以发掘出相关的圆,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椭圆、椭圆与圆求交点也能顺利地完成解答.求交点是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人人皆知,但是在高考的关键时候,脑海里一直在翻腾那些高大上的特殊技巧,而可能忽视这些通解通法.

解法7 结合解法6知cos∠MF1F2=78 ,所以sin∠MF1F2=1-(78)2=158,于是tan∠MF1F2=sin∠MF1F2cos∠MF1F2=15878=157.

所以直线MF1的方程为y=157(x+4).③

同理,直线MF2的方程为y=-15(x-4).④

如图1,点M可以看作是直线MF1与直线MF2的交点.

由③④联立解得x=3,y=15.

所以M的坐标为(3,15).

解法8 如图1,点M也可以看作是直线MF1与椭圆C的交点.

结合解法7,联立直线MF1和椭圆C的方程,即y=157(x+4),x236+y220=1,

解得x=3,y=15.

所以M的坐标为(3,15).

解法9 如图1,点M还可以看作是直线MF2与椭圆C的交点.

结合解法7,联立直线MF2和椭圆C的方程,即y=-15(x-4),x236+y220=1,

解得x=3,y=15.(舍去负值)

所以M的坐標为(3,15).

解法10 以点F1(-4,0)为圆心,以MF1=8为半径的圆:(x+4)2+y2=64与椭圆:x236+y220=1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也是点M.

所以由(x+4)2+y2=64,x236+y220=1,

解得x=3,y=15.(舍去负值)

所以M的坐标为(3,15).

解法11 以点F2(4,0)为圆心,以MF2=4为半径的圆:(x+4)2+y2=64与椭圆:x236+y220=1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也是点M.

所以由(x-4)2+y2=16,x236+y220=1,

解得x=3,y=15.(舍去负值)

所以M的坐标为(3,15).

评注 以上五种解法利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联立直线与直线,或直线与曲线,或曲线与曲线求交点,思路简捷.这一题把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圆、椭圆等主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在平时教学只要注意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应该可以掌握,并形成知识技能.本题中直线方程需要自己建立,圆需要想象构造,再建立其方程.这些就是能力的体现.每种解法都是创新思维的产物,近年来高考特别强调创新,我们平时训练要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

四、解后反思

本题不是一道难题,但是一道好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得淋漓尽致.不同层次的学生投入不同的时间都能解出来,代价不同而已.命题专家给学生留了很多入口,代数方向的,几何方向的,二者结合的,用相应的知识都能作答,以达到考查的学生知识技能目的.这启发我们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务必把基础知识扎牢,基本功训练到位,知识间的关系理顺.提倡常规题型创新解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一题多解,在比较中发现最优解法,为正式考试赢得时间.平时教学应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发散思维.还应注意归纳总结,每类问题有哪些处理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防止在一棵树上吊死.正如本题,三角形面积求法,交点的求法等等都不是一次性习得的,所以要抓住一些机会好好总结,而不是翻来覆去地刷题,形成思维定势,练百个陈题不会做一个新题.小题大做,小题巧做,对提升大题的应试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任志鸿.十年高考数学(2019版)[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9:117.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多视角高考题椭圆
b=c的椭圆与圆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等差数列各项绝对值的前n项和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研究
论女性声乐的艺术研究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
极限思想在椭圆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