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最终产品规范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9-10童浩
童浩
摘 要:通过对沪宁路扩建通车近10年的路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沥青路面最终产品规范的奖励情况与扩建车道通车以来的运行质量做关联分析,评估最终产品规范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总付款系数最低标段的年平均养护维修率最高,沥青路面最终产品规范的实施对鼓励承包商主动提高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最终产品规范;应用效果;路面状况;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于1996年9月全线双向四车道建成运营,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完成了双向8车道的扩建工程。沪宁路在扩建过程中应用了最终产品规范,且主要应用于沥青面层。沪宁路拓宽工程应用沥青路面最终产品规范在国内尚属首次,推行最终产品规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沪宁路拓宽工程沥青路面产品质量;同时,通过付款系数调整,鼓励承包商主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其次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但沪宁路在应用了最终产品规范后,没有进行后续跟踪观测,最终产品规范的应用效果缺乏数据支撑。因此,项目组通过对沪宁路扩建通车近10年的路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奖励情况与扩建车道通车以来的运行质量做关联分析,评估最终产品规范的应用效果,验证最终产品规范的科学性。
1 沪宁扩建工程之沥青面层综合付款系数统计
统计沪宁扩建工程的沥青面层各结构层的综合付款系数,如下图所示。
由图1可知,上面层:LM4标的付款系数最低,为0.953,LM7标的付款系数最高,为1.023;中面层:LM2标的付款系数最低,为0.988,LM6標的付款系数最高,为1.025;下面层:LM11标的付款系数最低,为0.976,LM6标、LM10标的付款系数最高,为1.015。
由图2可知,对于整个沥青面层,LM6标的付款系数最高,为3.040;LM7标的付款系数次之,为3.021;LM4标的付款系数最低,为2.948。
2 养护历史分析
统计沪宁高速不同标段2006-2018年专项养护工程量,沪宁高速历年专项养护以铣刨重铺沥青面层为主,就地热再生专项处治工程量较少,对比分析各标段养护维修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LM4标2006-2018年的年平均养护维修率最高,LM4标沥青面层总付款系数最低。
3 路面状况评估
采用裂缝条数、RDI、RQI、SRI、等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沪宁扩建工程各标段路面的使用性能发展规律。
3.1 路面破损发展规律分析
路建成交付使用后,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交通量和轴载的不断增加,路表会出现裂缝、坑槽、松散、拥包等病害。以江苏省为例,主要以裂缝类病害为主,占比在75%~95%之间,因此,本项目采用公里裂缝条数评估沪宁扩建工程路面状况,评估优质优价应用效果。
由图可知,11个标段的公里裂缝条数均逐年增加,LM2标的公里裂缝条数增长速率最快,LM2标的付款系数是11个标段中的倒数第二;LM4标的公里裂缝条数增长速率最慢,LM4标的付款系数最低,但LM4标历年专项养护维修工程量最大。
3.2 路面车辙发展规律
由图可知,2006-2013年,11个标段的RDI值均逐年衰减;2013-2019年,11个标段的RDI值均保持在84~88之间,不同标段的RDI值基本相当。
3.3 路面平整度发展规律分析
沪宁路优质优价上面层关键指标包含有平整度,因此,本项目对比平整度发展规律与面层付款系数之间的关系,评估优质优价使用效果。
由图可知,2006-2013年,11个标段的RQI值均逐年衰减;2013-2019年,11个标段的RQI值均保持在90~95之间,不同标段的RQI值基本相当。
3.4 路面抗滑性能发展规律分析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是车辆轮胎受到制动时沿路表面滑移所产生的抗滑力。抗滑性能经常被看作是路面的表面特征,所以实际中一般只对公路表面层的抗滑性能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本项目对比抗滑性能发展规律与面层付款系数之间的关系,评估优质优价使用效果。
由图可知,2013-2019年,11个标段的SRI值均比较稳定。
4 结论
(1)LM4标2006-2018年的年平均养护维修率最高,LM4标沥青面层总付款系数最低;
(2)LM2标的公里裂缝条数增长速率最快,LM2标的付款系数是11个标段中的倒数第二;LM4标的公里裂缝条数增长速率最慢,LM4标的付款系数最低,但LM4标历年专项养护维修工程量最大;
(3)2013-2019年,11个标段的RDI值均保持在84~88之间,不同标段的RDI值基本相当;
(4)2013-2019年,11个标段的RQI值均保持在90~95之间,不同标段的RQI值基本相当;
(5)2013-2019年,11个标段的SRI值均比较稳定。
参考文献:
[1]喻颂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6):96-99.
[2]曾利能.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开发[J].西南公路,2007(02):35-38.
[3]BOMAG.Technical Testing Instructions for Soil and Rock in Road Construction TP BF-St BPart E 2919940-Surface Covering Dynamic Compaction Test, Research Society for Road and Traffic,Germany.
[4]White,David J.1;Thompson,Mark J.2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 situ and roller-integrated compaction measurements for granular soils Joum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08,134(12):1763-1770.
[5]Vennapusa,P.K.R.,White,D.J.,Morris,M.D.Geo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spatially referenced rolleer-integrated compaction measurements(2010) Joum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6]Standard Practice for Intelligent Compaction Technology for Embankment and Asphalt Pavement Applications,AASHTO,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