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觉下家校合作的优化
2020-09-10王琰
王琰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到来,网络技术及其他通讯器等设备的应用也在飞跃式地发展,这对于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吸引力。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体家校之间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教育成绩的最佳化。“互联网+”拓宽了全国各地家校之间合作的渠道,同时也扩大了家校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小学家校合作深度融合,更有限度地提升中小学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合作;优化合作;解决策略
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家校合作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家校合作”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平台把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的家校合作中,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在教育领域形成一种家校合作的新生态。
一、当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但泾渭分明,师爱永远不能代替父爱,母亲的爱。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为了塑造现代人的身份而开展的,它们因为目标不尽相同而有所内涵,殊途同归。当前,在家校合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家校合作走向边缘化倾向,家校合作走向形式化,家校合作走向边界不清,家校合作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集中地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和进一步的发展。
二、解决当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策略
教育绝不仅仅是存在于学校,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教育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家庭)三者(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只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各種问题。
推进家校合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防止边缘化倾向。
从学校层面而言,应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具体实施规章制度,学校要高度重视与支持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将其放在学校治理与学生发展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成为学校制度并确保实施到位。同时,学校要敞开校门,积极欢迎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校的日常管理,达到同向同行,步调一致、共育共享教育状态。从班级的组建与管理而言,应落实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责任意识,建立由班主任主导、课任教师辅助、家长参与的老师-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的老师-家长委员会推举成员参加学校组建的校级委员会,上下贯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形成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生力量,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边缘化倾向。
注重家校合作的实效,防止形式化倾向。
目前,家校合作很普遍,但多数情况是流于形式、低效低能,忘记初心,并未解决问题,甚至成为问题有效解决的障碍。诸如合作中的家长缺位与越位、教师合作意识与能力偏低等,往往表现出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孩子出现问题,兴师动众找学校理论。或是因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超越了家庭教育范围而对子女强加负重,占用了孩子大量休息时间,参加各种辅导班,超纲学、提前学,兴趣班、特长班等,孩子不堪重负,也给学校的正常教学进度和课堂秩序带来了困扰。为此,要保证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构建有效推进家校合作的运行机制,首先,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增加家校合作的相关课程设置。其次,可以以补发工资或补放假期的形式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家访工作从质量和数量上进行定期考核。再次,制定规范的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委会有章可依。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
厘清家、校各自的边界,发挥各自优势,促成有效合作。
家庭和学校各有其教育内涵,要清晰各自应肩负的教育任务与使命。家校合作并非是目前的家庭围绕学校转,不是学校领导家庭,一方不能取代另一方。家庭教育应重言传身教,在价值理念的传递、行为习惯的铸就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中,形成家风,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儿童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专业教师,且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这是其优势。学校在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应积极地肩负起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职能,有效地对父母进行培训、教育,以此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家校合作素养,使家庭更好地承担子女的教育和更为有效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真正成为家校合作的主体,构建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诉求。
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目标对象,学生是家校合作共育的主要参与者。当前,家庭教育缺位或过度情况尤为突出。一方面,很多家庭因忙于家庭事务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没有承担起家庭教育应尽的职责,只“养”不“育”,将“育”完全推给学校;或者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强加在子女身上,“逼迫”孩子考好成绩,花钱“买教育”,参加各种补习班、训练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孩子负重前行,将所有时间投入到一件自己不太喜欢甚至根本不喜欢的事情之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少了成长之中应有的快乐与美好童年的乐趣,导致忧郁症、狂躁症、焦虑症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考试成绩、升学率放在中心地位、绝对重要的位置而背弃立德树人的理念,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浓厚。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必须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制高点来进行定位,站好位,不错位,家长必须从孩子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差异出发,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家校合作,与教师、家长平等对话、充分交流,共同反思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服务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瞿军.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合作策略探析[J].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6).
[2]倪印堂.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问题探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3).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