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0霍敏毕立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因素

霍敏 毕立兵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生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择取86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5d内通过MRI检查,诊断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或脑微出血病灶,随访1年,研究时间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结果:本院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存在12个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病灶,其中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疏松为病灶高危因素。在随访期间,10例患者死亡,其中脑梗死7例,脑出血1例,血管病症死亡2例。Cox比例风险模型表明年龄、房颤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为患者死亡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发作期时新发无症状脑梗死风险更高,高危因素为脑微出血与闹白质疏松,且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患者1内年死亡率更高。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新发无症状脑梗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4.1;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无症状脑梗死,发病后不伴有典型临床症状,主要指患者无既往脑梗死病史,也未出现系统定位体征,仅在头颅CT及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临床上也称静止性脑梗死,此类患者虽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情反复发作可能诱发肢体瘫痪或智力障碍,严重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结合相关研究报道[1],随着年龄的增加,无症状脑梗死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并且与多种诱因有关。随着我国CT与MRI技术的发展,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梗死关系密切,且有效提升了无症状脑梗死的检出率,进而提升患者生存率。本次研究围绕本院86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探讨分析无症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中86例住院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86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14例。伴有高血压病史86例,糖尿病病史37例,高血脂病史28例,心律失常病史19例。1年随访期间,10例患者死亡,其中脑梗死7例,脑出血1例,血管病症死亡2例,本文86例住院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1.2诊断方法 86例患者发病3d进行CT诊断,脑出血5d进行MRI诊断,MRI系统选择GESignaHDxT3.0T超导型,扫描线圈选择8通道相控线圈,扫描过程中患者取轴位T1WI、T2WI进行扫描,随后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2]。扫面过程中随机记录图像信息,包括无症状脑梗死及脑微出血部位与数量等信息。

1.3判定标准 观察脑出血部位并进行分类,包括脑叶、丘脑、小脑、脑干及基底节等部位,结合CT检查结果,记录血肿长径、短径及层数,并计算血肿量;观察原发血肿区域20mm弥散异常信号,确定新发无症状脑出血病灶;观察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否出现2~5mm类圆形信号,圆形边界清晰且不伴有水肿,确定是否存在脑微出血病灶;观察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或白质区域是否存在斑点或长T2信号影,确定是否存在脑白质疏松[3]。

1.4统计学研究 本次研究数据经SPSS 33.0软件计算分析,基线数据与影像学数据依据是否伴有无症状脑出血病进行对比分析,文中定量资料采取正态性检验,符合标准采取标准差形式记录,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标准中位数记录,U检验,计数资料%记录,χ2检验。危险因素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并建立Cox风险模型,分析1年随访期间危险事件风险。

2 结果

2.1分析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特征及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9例患者存在12个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病灶,其中伴有多发性病灶者1例,单发病灶者8例。影响学检查中,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病灶多为类圆形,病灶直径在0.25~1.44cm间,与临床体征、病情进展等因素无密切联系。9例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中,病灶位于脑深部者6例,病灶位于脑干或脑叶者3例。相较于不伴有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发病患者年龄更大,且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疏松风险更高,对比病程、性别、血压及脑血肿量等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数据表明,脑微出血是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的独立高危因素(OR=9.69;95%CI,1.12-80.11;P=0.0124),其余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

2.2分析新发无症状脑梗死与脑微出血联系 本次研究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共有47例(54.65%)伴有脑微出血,共发现脑微出血病灶396个,丘脑处与基底节共发现258个(65.15%)病灶,皮层及皮层下区共发现87个(21.97%)病灶,脑干区域共发现42个(10.61%)病灶,小脑区域共发现9个(2.27%)病灶。在9例伴有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中,8例(88.89%)伴有脑微出血,病灶多出现于丘脑区域及基底节处。分析影响因素,并发脑微出血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的风险更高(P=0.0032),且伴有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病灶患者与不伴有此类病灶患者相对比脑微出血病灶更多(P=0.0054)。

2.3分析新发无症状脑梗死对预后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3月随访预后良好者76例(88.37%),表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1年内,10例患者死亡,其中脑梗死7例,脑出血1例,相关血管病癥死亡2例,10例患者中伴有新发无症状脑梗死者5例(50.00%),相较于不伴有新发性脑梗死病灶者,伴有新发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事件死亡风险更高(P<0.05)。如表1所示,运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测年龄、房颤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与脑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关系。详见表1。

3 讨论

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为独特的类型,发病后不伴有典型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多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有效提升了疾病早期确诊率,而CT与MRI技术的发展,为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文献报道,健康老年人群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为8%~28%,尤其65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更高,分析原因可知: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病灶多集中在大脑非重要功能区,对运动传导及感觉传导影像较小,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且梗死面积小,周围脑组织能够进行正常代偿工作,患者不会出现特异性症状,极易被忽视。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新发无症状脑梗死与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疏松联系密切,脑微出血是脑部出现出血倾向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现的特殊征象,而脑白质疏松是小动脉周围脑组织与大脑深部血液灌注不足是显现的影像学征象[4]。此外,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疏松对1年内脑血管事件死亡风险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次结果表明伴有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在1年内发生脑血管事件死亡比例较高,且高血压性脑出血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是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引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脑出血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可预估脑血管事件风险。因此,针对新发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医生要多加关注,降低患者未来脑血管事件死亡风险。此外,在用药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变化,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及生活指导。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是更易新发无症状脑梗死,且与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疏松等因素有关,且一旦新发无症状脑梗死,就会增加患者未来脑血管事件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1] 祖煜, 魏春杰, 王增冕, 等.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以头晕为主诉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9, 36(05): 93-94.

[2] 张庆梅, 曹辉, 陈枫, 等. 应用MoCA、MMSE、P300评估有症状与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13): 5-9.

[3] 李文平, 石进, 陈雪涛, 等. 无症状性脑梗死飞行人员头颈部动脉狭窄与停飞情况的研究[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29(02): 114-118.

[4] 吴向菊, 张春梅, 董丹, 等. 超声在颈内动脉狭窄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8, 52(01): 71-74.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手术原因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内科保守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