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6-07-05刘琳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3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分析临床护理

刘琳琳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痊愈24例、占60.0%, 好转15例、占37.5%, 1例自动出院、占2.5%。未见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积极正确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67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凶险,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 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安全。该病起病急剧, 多于日间、情绪波动大或是活动用力过猛时发生, 大部分患者都存在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呕吐、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 病情严重时患者会迅速昏迷, 血压急剧增高, 甚至导致死亡[1]。针对这类患者加强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记录整理本院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 旨在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男27例, 女13例, 年龄59~81岁, 平均年龄(69.63±5.48)岁, 病程3~21年, 平均病程(10.73±1.06)年, 住院时间13~44 d, 平均住院时间(23.05±6.77)d。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心理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起病后基本的自理能力会丧失, 病程长, 因此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要求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予以患者热情、温暖的问候与照顾, 同时要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 耐心解释相关工作, 实事求事地解答患者的疑问, 帮助并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争取患者信任, 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顺利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1. 2. 2 一般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心态平和, 避免情绪波动。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创设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同时严密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高度警觉患者的异常情况, 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注意患者瞳孔的变化, 如果一侧瞳孔散大, 则提示患者颅内压升高;如果患者的双侧瞳孔呈针尖样缩小, 则为桥脑出血的可能。护理人员应充分把握这些情况并正确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与胃内反流物清除干净;协助患者翻身并为其拍背, 要鼓励患者不要害怕咳痰, 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要做好雾化吸入、吸痰处理;缺氧患者予以低浓度、低流量的持续吸氧;呼吸困难患者可行气管切开术。

1. 2. 3 营养支持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通常处在高应激状态, 极易出现应激性溃疡, 加之禁食原因导致抵抗力不足, 所以容易造成感染的发生、菌群紊乱以及上消化道出血, 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损伤, 因此建议在只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才禁食同时进行胃肠减压, 通常情况下, 如果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也应该尽早进行鼻饲, 以保证建立有效的胃肠营养, 有效保护胃肠黏膜, 防止避免肠道菌群易位, 还利于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出血[2]。

1. 2. 4 皮肤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通常会长时间卧床, 为避免压疮的发生, 需要勤翻身, 建议每隔1~2 h翻身1次, 同时勤换床单, 保证床单干燥干净, 可将棉垫或气圈垫在患者骨突部位。如果患者已经发生压疮, 可对其予以紫外线照射, 如果患者出现了大水泡但没有破溃, 可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其内的液体, 然后在患处涂上2%碘伏。

1. 2. 5 血压控制 脑出血后为避免再出血发生, 应加强患者血压控制, 保持血压稳定, 可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血压进行控制。予以脱水剂, 同时根据血压水平予以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插胃管或是能够进食的患者则口服降压药。血压应该控制在 140~160/9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 不可太低, 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3]。

1. 2. 6 保持大小便通畅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往往伴有尿失禁、尿潴留、便秘等, 患者容易因此烦躁, 情绪波动易诱发再出血。若患者大便不畅, 可适当予以番泻叶煎剂, 如有必要采取清洁灌肠[4];对尿失禁患者严格控菌留置导尿管, 并严密注意尿液的色、质、量, 确保尿管稳定, 防止反复插管造成尿路感染。

1. 2. 7 康复期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应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急性期以预防为关键, 肢体保持功能位, 先按摩大关节再按摩小关节, 每天按摩;恢复期主要是肢体被动运动, 先进行坐练习, 而后慢慢进行站立、走路的练习。通过康复训练刺激部分细胞功能代偿, 建立新的神经系统联系[5], 进而促进机体功能尽快康复。

2 结果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痊愈24例、占60.0%, 好转15例、占37.5%, 1例自动出院、占2.5%。未见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小结

近些年来, 高血压性脑出血已成为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 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安全。该病起病急剧, 多于日间、情绪波动大或是活动用力过猛时发生, 几乎多半患者都存在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呕吐、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 病情严重时患者会迅速昏迷, 血压急剧增高, 甚至导致死亡。

总之, 积极正确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敏霞, 刘玉杰, 李强. 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哈尔滨医药, 2013, 2(23):167.

[2] 黄永锐. 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6(14):70-72.

[3] 陈少兰. 13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全科护理, 2010, 19(11):1751-1752.

[4] 杜娟.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外医疗, 2010, 35(27): 166.

[5] 苗虹. 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护理.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1(7):1860, 1871.

[收稿日期:2015-12-25]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分析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手术原因的临床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内科保守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