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与新型师生关系之关联

2020-09-10袁晓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君子师生关系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新的自我认知需要以及新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是在教学的主客互动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性及探索新知,教师更应自觉地以开放的主体性进行教学。这样的新认知,可以改善旧有的教学关系,加强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本文聚焦新闻教学的“现场报道”课堂,主要以教学涉及的理论教学场景、模拟现场场景、实际现场三个不同场景作为切入点,阐述君子人格与行为之新意义,并在此专业教学中发展出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君子;师生关系;新闻教学;“现场报道”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223-02

一、君子教师与觉解意识之启发

在《辞海》中,君子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是对贵族的统称,在春秋末期专指“有德者”。很多學者在关于《论语》的研究中,认为君子就是尊贵的、有德的、有学问的人。西方有些汉学家则将君子分为文人君子和高尚君子两种,认为高尚君子才是社会领袖,而文人君子层次较低,真正的君子是两者兼顾的。例如,美国汉学家郝大维(David L.Hall)与安乐哲(Roger T.Ames)在研究了孔子关于君子的观点之后,将君子定义为出身地位显赫并且个人成就高的存在。这些解释必然使君子高于一般人民的现实能力和成就,也进一步凸显了当代君子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实践之必要性。

综上所述,君子这一称谓的指定对象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学识和涵养的人”。由此,我们可以合理合宜地推想出“君子教师”这一概念,将传统的君子定义添附到当代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上,具有美善的教育任务,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生命存在相互连接,进一步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人。君子教师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渊博的学识涵养于一身,行为世范,以“觉解”“自觉而解”以及“觉解以觉”之启发教学的方式,引导自己与他人共同学习,参与世界之认识与建构。君子教师的理想其实普遍存在于当代教育场域中,我们应当将人格修养视为潜在又现实的教学因子,以扩展它的核心触角,令其随时发生,无处不在,蓄积动能而善加运用,这就是君子教学的机会教育。

这样的教育场域触角甚多,尤其在新闻传播教学中最为明显。新闻教学中的“现场报道”课程,是新闻及广电相关专业的必修学科。即时讯息的获得,并且现场的转读以及产出端以最迅速的报道方式将资讯传达于受众,这就是新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关键在此新闻产出过程中“获知讯息、捕捉现场、掌控报道”的一连串实际训练,课程的基本要求就是客观真实、临场专业与忠实表达的一致性。基本上,这涉及三个场域即课堂的理论教学、模拟的现场教学、实际的现场教学的教学触角。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这样的教学场域呈现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其实是有文化传承的,其核心价值完全与君子的生命内涵紧密关联,我们宜更具体地说明之。

二、课堂论述以主客互动为君子人格

君子的生命表现是分享者与倾听者之间的主客双向互动。新闻教学中的“现场报道”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涉及课程基本规律探索、案例分享和基础理论几大部分。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在进行理论讲解时,不能作为一个严肃、不可挑战的领导者,而要作为平等的分享者,将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以平等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分享。

“现场报道”课堂在理论教学实践中涉及大量有关新闻的发现和认知,这需要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发现新闻,感受新闻,复述新闻、评论新闻。此举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尊重其个性。任何当前学生认为可分享的新闻,皆可在课堂完成分享与讨论。这种分享是一种有关自我认知的交流,不是灌输,而是一种开放的启思。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在《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中说道:“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礼记·学记》也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1]。在这场分享与讨论中,学生与学生互为分享者与倾听者,学生与教师也是如此。口语表达的同时提高,思维路径的相互碰撞,相关案例的呈现作出验证、带来启思,学生与教师此时是一种人格平等、相互学习的关系。

同时,此场景也充分显示出了君子对“和”的追求。师生关系要均衡、和谐、协调,不能厚此薄彼。在当代交往教育理论中,人们重新界定了教育的本质含义,重新定位了师生关系。从交往的观点来看,教育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而非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活动[2]。学生不是任由教师改造和塑形的傀儡和玩偶,在和谐的师生关系里,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独立的个体。两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在双向理解的基础上平等对话,这样才能在精神层面上交流与沟通。教育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交往,真诚地沟通,尊重彼此的意见和想法,这样的观点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但最终可以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均衡协调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和学生两个独立的个体共同进步,实现精神的高度和谐。

三、模拟示范以双向转位为君子表现

现场的模拟教学,“示范”是必不可少之环节,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对现场的模拟教学。教师是示范者,学生也是示范者,两者互为主客体,两者教学相长。现场的模拟分为完全模拟和半模拟。完全模拟是在室内课堂,场景是完全基于日常认知建构起的自我个人想象,如在现场模拟可预测事件现场和不可预测事件的现场报道,如会议现场的报道、突发事故的现场报道等。这种类比考验教师与学生的日常经验认知,需要通过联想,用话语对现场进行还原,并重新解构现场。半模拟现场是指户外在事件所发地,有具体的场景,但事件和细节依靠自我联想,用话语建构现场。其中,整个模拟实践教学的核心是之前模组内容的最终结果体现。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准备、策划方案和采访拍摄大纲的撰写,根据学习所在地近期所发生的新闻,进行现场报道演练。学生自选题材或根据教师指定的题材完成报道策划、流程安排、镜头拍摄和后期编辑,最后制成成片。

通过连续的模拟实践演练,学生能够熟悉新闻现场报道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对该类型的新闻报道有较深刻的认识,学会应对不同新闻现场的报道要求,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新闻报道。屈原在《楚辞·卜居》中提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3]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绝不是个人行为,也并非一人之力能完成,它的专业特质和属性决定了此行为必须在分工协作中完成。所以,在此场景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示范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学习者与合作者。

四、真实现场以忠实报道为君子职责

从模拟现场走向真实现场,其中的真实包含受众的真实、场景的真实、环境的真实、事件的真实以及记者身份的真实。这种真实的互动,构建了君子的最终呈现。

在传统的报道中,现场报道的报道者也就是报道记者是完全意义上的主体,在话语模型中是典型的“A→B模型”。而在新型的传播环境中,报道者应眼中有现场,心中有受众,话中有对话。这里的报道者也是参与者、见证者,是一种沟通与交流,也是一种双向的平等的互动,其话语模型应为“A?B模型”。这种模型,极大地体现了以受众为导向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记者与受众之间单向的“授与受”状态。

现场报道,其本质依然是新闻,这里的客观、真实正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报道具体方式讲究的对分寸感的把握,又是“中庸”和平衡的体现。这一点恰恰与君子人格之内涵吻合,具体体现为现场报道中记者与受众的平等交流,这种交流是一种“情感和话语往来”。交流过程有一套相對成熟的范式要求,如在口语表达时对语言的运用,要求在客观基础上加入普适之情感诉诸公众;要求肢体语言大方得体、不偏不倚,在镜头前呈现出自然的美感;要求语言既有情绪变化又不可失去控制,既不冷若冰霜也不欣喜若狂。《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4]喜怒哀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表达,在没有任何情绪引发人的喜怒哀乐的时候,人性就达到了没有情欲需要遮掩的“无偏无倚”的状态,这就是“中”。然而这些情感需要发泄的时候,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就是“和”。《中庸》把这种和谐的状态作为世间万物的根本和自然的共同法则,这种根本和共同法则在“现场报道”中也是专业之具体要求。如果能达到这种无偏无倚又与之和谐的状态,也就构建起了报道者与受众互动的理想之状态。

五、结语

在古老而漫长的教学长河中,君子是对为人师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其行为规范的准则和价值评判标准。新闻教学中的“现场报道”,其课堂论述以主客互动为君子人格、模拟示范以双向转位为君子表现、真实现场以忠实报道为君子职责。新的教学环境呈现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新环境和新方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这个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手持戒尺,不可挑战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唯顺从之的角色。两者相互平等,拥有平等的人格,是相互尊重的独立个体,并且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其中体现出的“和谐”“中庸”“平衡”“平等”之思想是君子人格之内涵,也是对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追求,这也是当代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追求与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戍国.礼记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415-423.

[2] 乔秋颖.“中庸”思想与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53-54.

[3] 楚辞全译[M].黄寿祺,梅桐生,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33-135.

[4] 刘兆伟.《大学》《中庸》诠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01-202.

作者简介:袁晓琳(1991—),女,湖南永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君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浅谈现场报道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发展历程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新闻现场报道中细节的捕捉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