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
2020-09-10陶青
摘要:2019年是5G技术应用元年,5G时代从此开启。随之而来的互联网传播技术和手段的进一步变革与创新,使得媒体融合发展已呈加速度向纵深推进,引领未来趋势的智能媒体也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展现身手。主流媒体要在面临巨大变革的传媒行业始终做到迎风破浪、勇立潮头,全媒型、专家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这类人才的稀缺也是目前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而人才的培养与锻造从来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传媒人才必须面对因为技术变革的牵引,媒体融合不断向无法预知的纵深、看不到边界的宽度和难以止步的高度越走越远的未来,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标准与模式,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从而打造出兼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知识技能系统的人才梯级队伍,这一任务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关键词:5G时代;传媒人才;特征取向;现实短板;打造重点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001-02
一、5G的时代特征与新闻传播人才标准的提升
作为一项跨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5G要构筑的是一个线上与线下互连、消费与生产互通、平台与生态共融、经济与社会与民生各领域相互支撑、协调共进的万物互联的世界,一个智能化变革的新时代将成为现实。对于新闻传播领域而言,这一革命性技术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网民数量的几何级增长,更是对新闻信息的识别、采集、生产、应用、存储、消费与组织形式、传播方式及运转生态的颠覆性重构。传统媒体及其用户数量将会进一步缩减,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的信息载体、传播平台以及人机协同等应用将在互联网上大量涌现,从中获取各种各样信息并享有多维度社交便宜的网络用户继续大幅增长,用户相应的行为方式、使用习惯和思维方式等也将产生变革。在5G时代,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4K、AR/VR/MR、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突破时空限制和虚实阻隔,能以超高速度实现文字、画面、视频的交互式互动与呈现,也能把远程镜头与沉浸式场景、超立体超高清模拟仿真信息带到你面前,而基于鏈接一切的算法推荐技术,则将更精准地服务于用户,对海量信息的高效掌握与个性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且形成信息圈层分层、社交圈层分类、生活方式多元立体、人与人之间既分散又社群化的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
由于新闻传播无出其右的特性,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大变革还是社会生活的微妙变化,都会在第一时间传导过来。在利用并借助技术发展带来的优势与便利的同时,网民用户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质量、效率、呈现方式与平台体验、服务等属性也有了更高标、更多样的要求,新闻传媒的角色将从信息内容的提供者转变为信息内容的服务者,不同媒体的边界将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传媒将进入“万物皆媒”的智媒体时代,并形成前所未有的传播新格局。
因此,革命性技术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媒介的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更是整个媒介环境与信息场域的改变。技术的进步虽然使得传播手段与形式的迭代更新如虎添翼,极大地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但与此同时,媒体行业的多方面竞争也因此进一步加剧。在如此背景下,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最大效能,生产创造出更优质、更受欢迎的全媒体产品,必然会对主流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及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因而,全媒型、专家型、创新型传媒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也就成为关键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5G时代急需的传媒人才特征取向及现实短板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并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标准[1]。而在近年来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和论述中,总书记提到的种种“创新”更是一个高频词。可以说,全媒型、专家型、创新型三大标准,全面涵盖了5G时代需要的传媒人才主要特征,鲜明地凸显了当代急需的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内涵与培养方向,同时也暴露了目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现实短板。
全媒型人才是与全媒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何为“全媒体”?一般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融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表现手段,并综合利用电视、广播、音像、报纸、杂志、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媒介介质与渠道平台,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融合传播的一种信息生产、传播、消费形态。全媒体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兼容并蓄发展到今天,在技术进步的支撑下已经进入传播形态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元、受众体验更加深入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新阶段。可见,要成为5G时代的全媒型人才,除了具备传统的采、写、编、评、摄等技能,更迫切需要熟悉了解并熟练掌握建立在各项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种种新兴的传播载体渠道、知识技能,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手段对信息产品进行高质量、多角度、创意性的生产打造包装及多渠道、立体化、高效率的传播、推送与运营。
专家型人才在新闻传播领域是怎样的一种人才?传统的新闻人才一直有“杂家”之誉,即掌握的各领域知识相对丰富、具备的有关技能相对多样,所以又有“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型”人才之称。但在科学技术革命性进步、互联网已经与全行业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大小场景深度交融的5G时代,这些概念显然已不能涵盖新闻传播领域对专家型人才的要求,即按照已成社会共识的专家型人才的定义,指至少精通某一专门领域的理论、知识、技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甚至成就的人才。实际上,当秉持理想的传媒人都在以奔跑的姿态努力追赶着技术的进步、适应着新的传播格局和传媒行业不断更新换代的变化与要求之时,要做到“精通”,哪怕是部分“精通”,而且还能走在行业前沿具备引领、创造性能力,体现突破性的价值与作用,谈何容易?因此,专家型人才作为传媒领域的核心人才,在当今不是没有,但较之以往显得更为稀缺,也就更具追求价值。
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是指在新闻传播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中想象力丰富、洞察力敏锐,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敢想敢干、充满激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较突出的人才[2]。其实,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5G等信息技术催生的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格局之下,创新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新闻信息独到的挖掘与采编播发,和信息产品创意性的策划设计、研发打造,还包括利用所有技术和方式手段对信息产品市场的创新性开拓、推广、包装、运营及其品牌塑造等等。因此,对创新的追求几乎覆盖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所有方面,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成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面对时代的要求,当今主流媒体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似乎很多,但是最突出的问题有三:第一,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基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全媒型意识与思维,包括用户意识、技术思维、交互性思维等等,融合理念难以真正贯穿到整个生产全过程;第二,对各种传播载体、渠道、技术的传播规律与不同特点不熟悉不了解,或流于表面略知皮毛,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并充分发挥其特点与优势;第三,知识储备与结构、专业能力与素养明显跟不上发展需要,其中技术素养与多学科通识度尤其欠缺或薄弱。
三、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打造重点
未来已来。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下半场,要打造具备核心价值和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全方位适应市场和受众的传播体系,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永葆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理想与信念、活力与激情
做新闻是要有理想的,做记者是要有激情的——老一辈新闻人代代传下来的“老生常谈”至今仍不过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履行好党赋予的职责使命,就要永葆人民情怀,忠诚记录时代脉动,积极呼应社会召唤,把个人理想与职业追求有机结合,把生命价值与职业成就融为一体,才能在不断变革的时代始终保持不竭动力。
(二)着力打造与5G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应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饱受诟病的高校专业教育与媒体实践需求“两张皮”“不匹配”的顽疾,以及学生学非所用与实践脱节、高素质综合性优秀人才匮乏的问题。须在体制机制上革新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打造全能型教师队伍,优化课程设置并加强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辅之以多学科通识教育,才能输送出融媒时代需要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第二,5G时代,新闻传播在人才需求上已凸显出人才密集型加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特点,主流媒体对全媒型人才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出新型的“一专多能”特点与趋势,如:既需要包括新闻传播专业在内的社科类人才,并对当代传播技术有着更多认识了解和掌握,能熟练使用各种传播设备和软件做出多(全)媒体产品;也迫切需要理工类、同时具备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的通用性技术人才,而且要专门建设和打造这样的技术人才团队,纳入管理正轨,给予其同样重要的主角地位。
第三,专家型、创新性人才已成十分紧迫的现实渴求。应在各个方面为这样的人才培养与塑造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使他们的博学多才能够理论与实际、运用与研发相结合,融会贯通地作用于新闻传播多方面;让他们的灵感创意能够有机会有条件落地,实现创意与创造同步,产品从无形到有形,并进一步发挥出这类人才的价值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结语
5G技术的应用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对新闻传播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传媒人在融合转型中的消极迷茫、畏难退却以及因循守旧和本领恐慌等问题,也都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与提升、创新与创造中才能得到解决。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集中着力也须长期坚持,其成效也必将在新时代的传媒发展中得到加倍凸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DB/OL].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 htm,2016-02-19.
[2] 唐宁.融合与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诉求[J].现代传播,2019(12):165.
作者簡介:陶青(1967—),女,四川宜宾人,硕士,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