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

2020-09-10郭明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纪录片传统文化

摘要:新媒体纪录片凭借其包容性强、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逐渐成为取代文字和图片的一种内容消费新形式。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历史那些事》借助设置对立话语、故事化叙述等叙事策略讲述历史中的经典人物和精彩片段,为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纪录片;年轻化表达;传统文化;《历史那些事》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118-02

《历史那些事》是哔哩哔哩的原创作品,其自我定位是“实验性”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表现为给历史开个“脑洞”。作品刻意通过“实验性”将其与传统纪录片区别开来。它尊重传统纪录片注重纪实,强调真实性和客观再现,注重借助亲历者、知情者的同期声和历史文献的画面来佐证真实性等特征;而有所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在强调传播内容忠实于历史之外,在形式上大胆创新,追求年轻化的表达。这里的“年轻化表达”是指作品在掌握年轻观众的观看特点基础之上,为其量身打造的适当的表达方式,比如风格多变、大量铺“梗”来增强互动性,实现故事化的叙述等等。

一、设置对立话语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引导用户回归正确的价值取向,脱离低俗是其共同的职责。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怎样让年轻观众轻松、愉悦地接受作品的引导?很多创作者进行了探索。“精彩的故事在讲述时总是围绕着充满感情负荷的一至多个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展开,比如成功/失败、忠诚/背叛……”《历史那些事》通过在每个单元设置对立话语来引导观众对内容形成正确的认知。

纪录片各单元的构成没有按照传统历史文献类纪录片常见的时间顺序的叙事思路,而是将每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比如第1季的8集,从《在下东坡 一个吃货》(苏东坡)、《我在我家偷文物》(末代皇帝溥仪)到《请回答604》(隋文帝杨坚)、《爱发弹幕的乾隆同学》(乾隆)、《古战场二三事 兵器篇》等。第2季已经推出的4集包括《从头开始》(头发与脱发之忧)、《请叫我易安大人》(李清照)、《辛家弃疾的忧郁》(辛弃疾)、《原来你也是“猫奴”》(猫与人类)。选题没按时间顺序排列,也没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时而关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而关注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动物、兵器,或者是困扰人类的某个问题,观众难以预测下一集可能关注人类历史的哪个片段。多元的选题体现了本部纪录片追求多变、创新的创作原则。

为满足年轻观众碎片化的观看需求,创作者努力把每一集都打造成精品,通过设置对立话语,增强作品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在下东坡 一个吃货》中,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苏东坡被贬谪异地,创造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肘子等美食。体现了东坡物质上的匮乏与精神上的富足,众人的趋炎附势、患得患失与苏轼的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等对立的元素,以突出苏轼精神、品质的难能可贵。在本集的结束部分,借助画外解说和片尾曲传达了苏东坡的积极生活态度:虽屡遭贬谪,却坚持用美食装点人生,用食材温暖生命中的苦难。

二、故事化的叙述

《历史那些事》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是,每一集都讲了一个好故事,都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传统纪录片注重记录实景,借助画面与解说的完美搭配来共同完成叙事。这部纪录片选择用专业演员的精准表演和庄重的画外解说来完成叙事。设置悬念、强化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完成故事化叙述的主要手段[1]。

比如在《我在我家偷文物》中,开头用模糊的夜色、神秘的交易,配以画外解说设置悬念:“为什么宫里人能把宫中的藏品顺到宫外,而且肆无忌惮呢?”然后以解说“这要从清之后的故宫和它的主人溥仪说起”过渡到末代皇帝溥仪在故宫的最后岁月。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之后,终于揭开谜底:溥仪为满足自己留学英国的愿望,为自己生活计谋,与弟弟溥杰一同策划了这一起“偷自家文物”的行动。

在《请回答604》一集中,同样是开篇设置悬念——公元600年的一个清晨,仁寿宫的偏门被悄悄打开,一个人偷偷溜出宫门。让观众产生疑惑:是谁从宫中溜走了呢?接着叙述:天亮后,整个宫廷一阵哗然,逃出皇宫的是隋文帝杨坚本人。此处再次设置悬念:为什么皇帝要从皇宫逃走呢?作品中悬念迭起,不断设置悬念,又不断为观众解开悬念。直到片尾,出现了最大的悬念:公元2013年,承包工程的杨勇,在扬州的工地上发现了隋唐墓葬,经过专家3年的研究,国家文物局确认此处正是隋炀帝杨广和皇后的合葬陵。有个特殊的背景是,楊广在即位后,将哥哥全家杀掉,哥哥的名字也叫杨勇。这个巧合,恐怕连专家都难以解释。

以上案例提示我们,要将历史进行故事化的讲述,首先要求创作者要从海量的史实中选择有故事性的内容,然后熟悉这些内容,知晓每一点结果背后的原因以及和这个结果相关联的信息,这样才能完成对内容自在的组接。看似随意选择的内容,实际隐藏了创作者精心选择、准备的过程。

三、风格多变

新媒体叙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现实化、碎片化,主体多元化,叙事形式趋向个体化、立体化[2]。《历史那些事》保留了传统纪录片的叙述方式,借助画外解说、字幕等方式来突出主题、传递主要信息,同时创新地插入了小剧场。小剧场的形式有记者出镜采访、真人秀、脱口秀、访谈、综艺、广告等,轻松、诙谐、极致创新。内容上更有话题性和知识性,依据史实合理改编,让历史充满“脑洞”。纪录片加小剧场一正一谐,严谨与活泼相得益彰,用年轻化的方式传播了传统文化。

创作者努力让每段小剧场都有不同的风格,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在《请回答604》一集中,杨坚逃出皇宫,流浪大街,小剧场用记者现场直播的方式,现场采访杨坚出逃的原因,解释了前面留下的悬念。杨坚的表述粤语、河南话、普通话夹杂,成为网友围观的重点,纷纷表示“这个魔鬼文案给跪了!”。小剧场《原来你也是“猫奴”》则采用了真人秀辩论赛的方式。方法本身就已十分独特,辩论双方则更是奇葩。正方为陆游、张之洞、嘉靖皇帝;反方为武则天、写过《讨猫檄》的清代文人黄之骏以及外国友人。辩题是“猫的存在究竟是利还是弊”。小剧场的形式、辩论双方人员的设置、辩题的内容都极大地引起了观众讨论的兴趣。在《魏晋奇葩 爱豆嵇康》中,为回应解说词提到的《晋书》中记录的趣事:嵇康在山中采药,因气质异于常人,被农夫当作神仙。小剧场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嵇康的空灵与农夫夸张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当农夫见到衣袂飘飘的嵇康,顿时呆若木鸡,肩上木柴滚得远远的,并用河南口音自语:世上居然还有比俺还帅的男人!噫,咋回事呢!

作品充分挖掘画面和声音的表现力,在有限的时长内传播更多的信息。小剧场的画面或是再现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是在有限的空间,展示多个人物的个性、习惯,让人脑洞大开。小剧场的声音处理以普通话为主,偶尔会穿插地方方言,以增强趣味性,增加与网友的互动。

即使在片尾曲部分,创作者也会给观众带来惊喜。比如苏东坡的Rap:“被赶出朝堂,我就去厨房,每个人都一样平生只为口忙”“雪沫浮午盏,蒿笋试春盘,人间如有至味正是清欢……”大量化用苏东坡词句的诗意语言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我在我家偷文物》的片尾则在溥仪兄弟的对话中巧妙插入了广告,在完成作品商业化诉求的同时,用形象的画面和语言再次让观众清晰地感知到流失文物的珍贵程度,从而加强对主题的表达。

四、语言鲜活

新一代的纪录片创作者认为:纪录片除传播传统文化的功能以外,也具备舒缓焦虑的功能。《历史那些事》尝试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讲述历史,在严肃的历史故事中发掘有趣的、接地气的一面。正如《历史那些事》总监制金铁木所说:“历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过往,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儿……”

《历史那些事》通过使用具有现代感的词语、恰当铺“梗”等方式让语言鲜活起来。比如在叙述辛弃疾投奔南宋朝廷后,为表达朝廷并没有重用这一文武双全的人才,用了“在后方做一个救火队员”这句表述,“救火队员”看似是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时间却无用武之地。在介绍溥仪的年龄时,用了“00后的溥仪”,和“出生于1900年以后的溥仪”相比,“00后”更容易引起屏幕前的“00后”的共鸣。在《原来你也是“猫奴”》中用“大王叫我来巡山”来幽默风趣地表达一只猫在办公区的悠闲踱步。

“梗”是网络用语,意思是笑点;铺“梗”就是为笑点作铺垫。这是本部纪录片实现与观众互动的最常用方式。也是哔哩哔哩作品在实现互动性方面的共同特点。铺“梗”的内容在作品中有时是一段话,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词。通过这些“梗”,可以让观众的思维在陌生的和熟悉的信息之间跳跃。而片断的、跳跃的思维正是年轻人的习惯[2]。

比如在《魏晋奇葩 爱豆嵇康》的开头,画面、字幕、人物语言都模仿了日本动画《在下坂本,有何贵干》。开头一经放出,便引发了满屏的弹幕如“坂本的梗”“玩梗达人”“玩梗玩到飞起!”等。在《一口锅的逆袭》中以“南大鸟”代指楚庄王。热闹的弹幕提示我们此处接“梗”日本游戏《LoveLive!》中的角色“南小鳥”。同时,以“鸟”的一飞冲天,表达楚庄王想改变现实的愿望。

这些粉丝熟知的内容,激发了粉丝发布弹幕的冲动。弹幕,完成了观众的身份代入,实现了观看者与创作者的统一。发布弹幕也是对信息有共同需求者的一场狂欢,一场聚集在网络空间的部落狂欢。这种在接收信息以外的满足感,是观看传统纪录片无法获得的。

五、结语

从文字信息到视频信息,这种转变也逐渐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方式。知识视频化是知识产业正在进行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无定律。怎样用新颖的形式吸引年轻观众,用更有效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是有待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先红,宋发枝.讲好中国故事的融合叙事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9(5):44.

[2] 赵会泽,张力.新媒体叙事转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9(6):40.

作者简介:郭明杰(1973—),女,湖北襄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采写。

猜你喜欢

纪录片传统文化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