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弧线: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设计图纸

2020-09-10黄宏春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故事

摘要:新闻故事化是新媒介环境下的一种新闻写作趋势,是新时期做好舆论引导,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策略。叙事弧线是一种叙事技巧,它重构事实,构建话语,故事性强,可读性强,吸引读者。叙事弧线把故事分为阐述、上升动作、危机、高潮、下降动作/结局这5个环节,为新闻故事化写作提供了构思导图。通过实例分析,可以证明叙事弧线对新闻故事化写作具有实战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故事;新闻写作;新闻故事化;叙事弧线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054-03

叙事弧线是杰克·哈特(Jack Hart)创造的非虚构故事写作结构图。他认为,由传统的“开头—中间—结尾”三段式的故事结构不能直接指导实际的写作,一个故事还需要更多的细节,而“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模式更适合讲述故事,这个模式中关键环节之间的联系,可以加入细节,运用视觉图表的叙事弧线,帮助作者进行故事设计和写作。

关于叙事弧线的研究,有人在中学语文课上用叙事弧线来指导和分析记叙文写作,认为叙事弧线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叙事文的结构能力,它从时间和逻辑两个维度呈现出事件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及人物在这一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将隐含的故事结构可视化、可操作化[1]。也有人认为叙事弧线的图像化更加直观,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把握文章结构,理解结构与主题的关系[2]。作为一种叙事思路图,叙事弧线更像一张设计图,应该成为新闻记者写作的常用武艺。

一、略谈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写作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而是一种经验的说法,当前的说法大多引用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说法,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方式,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新闻的故事化,是基于新闻事实一种新闻故事化,对话、描写、场景都要是现实的,而不能虚构。所谓的故事,并不是每个新闻事件都是故事。按照曾庆香的提法,新闻类型可以分为:叙事新闻、论证新闻、说明新闻、描写新闻[3]。由此,新闻故事化写作,是在具有戏剧性的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写作中,加入对话、现场描写、细节描写,使新闻更具可读性、欣赏性,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故事化在当前媒体环境下,就媒体行业而言,它是立“媒”之本,在新的媒体时代,新闻故事也不会被低劣的同质化信息所取代,不会被网络传播技术所淘汰,也不必挤在时间的唯一维度里残酷拼杀。在信息冗余的时代背景下,信任是一种珍稀的资源。这个世界有足够的维度,可以让那些会讲故事的人所生产的新闻产品展开良性竞争[4]。就国内而言,媒体要“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幟、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5]。就对外宣传而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以讲故事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需要通过大众媒体真实、立体、全面地传播,以赢得世界更多的理解和尊敬,才能增强国际话语权[6]。

二、叙事弧线详解

《圣彼得堡时代报》的非虚构作家汤姆·佛伦奇建议作家们,在写作时“绘制一张图表,将故事的主线标出来,借此寻找最简单的讲述方法和最自然的表现途径。如果图画不出来,就意味着你还没有弄清楚故事结构”[7]。叙事弧线就是这样的一张设计图,它把一个故事分成阐述、上升动作、危机、高潮、下降动作5个环节,这几个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沿着时间发展,在每个环节的相接处,都会产生一个过渡,进而组成一个完美的故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叙事弧线横向用时间线来表示故事发展的进程和变化。纵轴用四根实线表示各个故事进程的关节点。

(一)阐述

这是故事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作者介绍故事产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故事前提、故事氛围、人物背景,简单地说就是“铺垫”。在这个阶段,作者可以设计故事的悬念,设计一点点神秘感,吊起读者的胃口。但是,阐述也不能太烦冗,把欲望拉得太长,让读者等得太久也不利于故事的开展。在这个环节中,有一条垂直虚线,上方标注A,这叫“情节点A”,到这里就意味着阐述结束了,就要开始转入下个环节了。在A点,作者可以设计“诱发性事件”“陷入困境”,进行对下一个环节的暗示与过渡。而这里就像扳机,激发故事向前发展。

(二)上升动作

这是故事的第二个阶段,在整个故事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是故事发展过程一个复杂的、情节交错的过程,这里要包括情节、悬念、意图的起伏。弧线中的X表示情节。这些情节也包括细节相互关系,“希望的新生与幻灭,谜题的设定与揭晓,悬念的形成和解开,都出现在故事的上升动作阶段”[7]。(如图2所示)

上升动作创造出戏剧张力,只有当故事达到高潮、困境得到解决的时候,这个张力才能获得释放。沿着上升的主线进行,这些情节点可以是主人公面临的一个又一个困境,是故事进程的一个又一个谜题,作者可以设计一个又一个出其不意的情景来吸引读者。

(三)危机

故事的关节点,是叙事弧线的尖峰。在以往的经验中,面对危机,此时主人公会有一番心理活动,但是新闻故事的原则是事实,不能有“合理想象”和“客里空”。记者需要采访,巧妙运用引语,展现危机中的紧张气氛。在这里,有一条垂直虚线,用B标注,这个点叫“领悟点”。叙述到这里与“情节点A”相应,说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记者在这里可以用“是什么事件解决了危机?”来理解危机产生的来龙去脉,重新对前面的讲述进行审视。

(四)高潮

高潮是叙事弧线的第四阶段,这时候,危机解决了。作者需要交代的是主人公是凭借顽强的毅力渡过了难关,还是借助外力解决了困境。不管是哪种情况,故事都应该是动人的,能引起共鸣的。“所有这些,都变成了一个故事,变成了一个关于我如何努力面对现实、应对现实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里,有我所有的不幸、歧途,以及对于那些往往会被忽视的人的永远充满活力的探索之心。”[8]如果是外力解决问题,就能体现一个社会、团体的管理能力,例如,困难户问题得到解决,体现了政府亲民能力;被盗窃的财物在很短时间内被追回,体现了公安机关的办案能力……诸如此类,都能体现媒体所属的利益集团的意图。

(五)下降动作/结局

这是叙事弧线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里故事逐渐放缓,并接近尾声。作者有必要交代整个事件的最后结局,人物的最终情况,如灾难事件中人物伤情、伤亡情况、困难解决的程度。但是,在这里作者可以设置一个“意外结局”或意味深长的蕴意,一般可以引用当事人带有某种价值判断的话或者引用权威部门的评价,大多是带有积极向上的意义的。

三、叙事弧线在新闻写作中的实践

用叙事弧线来解析作品《老郭脱贫记》[9](如图3所示),考察新闻故事化写作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文章将老郭“年轻时不穷—因儿子生病致贫—自己打工落下脑梗—享受到扶贫政策—带头种药材致富”的曲折故事娓娓道来,体现了“‘老郭们’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的踏实肯干、自强不息的精神。《老郭脱贫记》故事虽然不算长,但是可以说简短而有厚重感。全篇1054字,共11个自然段,短小的报道包含了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对话等,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故事化写作。具体分析如下:

(一)阐述

这里包含第1段和第2段。第1段算是一个悬念,老郭不想吃低保,脱贫要靠劳动,而不是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第2段,介绍了老郭为什么吃低保,老郭以前是靠劳动吃饭的,因为儿子生病,才落下困难。老郭还是要出去打工,可是又患了脑梗病,种种困难都集中在老郭身上,所以,“乡邻们忧心地说:‘老郭脱贫——猴年马月的事!’”,到这里,阐述部分就结束了,也为“上升动作”留下了悬念。

(二)上升动作

第3到第5段是叙事弧线的上升动作,介绍了老郭所处的地理环境属于贫困县,政府为老郭家的脱贫措施,也“兜了底”。第4段是老郭听说有种药材项目,就第一个报名。但是,要种药材,又面临新的困境,“4月,是种地黄的最佳季节。可这时麦子已长到腿窝,首批报名的50户农民看不到效益,谁也舍不得铲麦子”。冲突、矛盾迭起,还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作者在这里设置了人物面临的困境,吸引读者,也把故事引向了高潮。

(三)危机

第6到第9段是处于危机中,也是叙事弧线的顶峰,讲述了老郭面临的困境,也就是危机的到来。“老郭的老伴儿着急了:‘万一出不来苗,地黄收不着,麦子也毁了。’”老郭辞去公益岗,专心种药,“种4.5亩。半月后,地黄没出芽。村民议论,老伴数落”“万一种不成,咋有脸见乡亲?”,一连串问题摆在老郭的面前,怎么办?这就是危机。

(四)高潮

第10段是故事的高潮,也就是问题怎么解决,村里“成立种植合作社,与安徽企业达成协议,以优惠价回收药材,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政策,也就是“外力”解决了老郭的问题,也同样解决了“老郭们”的问题,说明了老郭致富靠劳动,脱贫靠政府的政策帮扶,共同演绎了一首脱贫致富的赞歌。

(五)下降动作

第11段是下降动作,也是故事的结尾,经过一系列的戏剧化的努力,老郭家里“家里6口人年人均纯收入9300多元”。老郭脱贫了!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叙事弧线对于新闻故事化写作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它就像一张设计图,让施工人员(作者)明白在什么地方该做什么,进而把整个事件“故事化”。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在分析過程中,有些环节有点模糊和牵强,如上升动作和危机这两个地方,划分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文本本身叙事习惯而造成的,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并没有按这个叙事弧线来写作,这也说明了中西在叙事思维方面的差异。但是作为一种叙事技巧,故事化写作是值得吸收、改造和利用的。

四、结语

不论是作为国家层面的叙事手段还是媒体立足之本的内容生产,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一种适合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新闻故事化始终不变的是成为意识形态和话语策略。鉴于此,叙事弧线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写作思路,可以把它运用于实践中,成为记者写作的思维方式,在采访中有意识地形成故事的要素,在写作中可以画出直观的思路设计图,便于组织新闻材料,这有助于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形成稿件,有利于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 卢杨.借助“叙事弧线”提升记叙文结构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19(05):37-40.

[2] 吕京京.运用叙事弧线指导叙事文阅读和写作[J].中国教师,2018(02):69-72.

[3] 曾庆香,常媛媛,吴晓虹.叙事·新闻叙事·新闻类型——兼谈所有新闻都是叙事吗?[J].新闻记者,2019(12):72-81.

[4] 沈彬.好新闻,慢下来[J].青年记者,2019(16):1.

[5] 划重点!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12345”[R/OL].央视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8-08/25/c_1123328477.htm,2018-08-25.

[6] 陈伟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故事化新闻”写作模式嬗变[J].新闻与写作,2019(10):99-104.

[7] 杰克·哈特.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M].叶青,曾轶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8,22,30.

[8] 马克·克雷默,温迪·考尔.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M].王宇光,等,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6.

[9] 马跃峰.老郭脱贫记[N].人民日报,2016-12-25.

作者简介:黄宏春(1977—),男,广西田东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新闻写作、新闻理论、传播理论。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故事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简析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
故事细节语言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借鉴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