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20-09-10李茂慧李春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保护

李茂慧 李春艳

摘 要: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市,全市有7个少数民族乡,47个民族村,居住着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万多人。黑河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为黑河市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228-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活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工作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集中出台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等一批重要法规和文件,确保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多年来,黑河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工作,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截至2018年12月,黑河市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23项。这些非遗项目凝聚着黑河市多民族人民的情感,也承载着黑河人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黑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比大,国家级非遗项目均为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也是其中保存最完整和最丰富多样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学和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传承和保护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多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友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黑河市鄂伦春族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3项:摩苏昆、狍皮制作技艺、古伦木沓节;多民族元素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1项:端午节(五大连池药泉会);鄂伦春族列入省级保护项目6项:桦树皮镶嵌画、狩猎文化、斜仁柱、口弦琴、萨满服饰、乌勒尔(民间故事);满族列入省级保护项目2项:北安嬷嬷人剪纸、孙吴何世环满语故事;俄罗斯族列入省级保护项目1项:巴斯克节;多民族元素列入省级保护项目3项:瑷珲“上元节”、桦树皮制作技艺、北安乌鱼绣。这些非遗项目来自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6大类别,同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11名。

二、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有措施

黑河市各级文化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2010年成立的黑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抢救、传承、利用工作,并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传习活动,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也取得显著成效。黑河市出台了《黑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管理办法》,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黑河市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如:部分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一般没有固定收入,年龄偏大、体弱多病,需养老补贴、适当经费等政策性扶持待遇;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培训、手工艺品展、文化交流和节庆文化活动等,急需设立专项资金支持。

(一)少数民族文化品牌促非遗保护与传承

黑河市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中2项为民俗类非遗项目,分别为五大连池药泉会和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占黑龙江省国家级民俗类非遗项目的33.3%。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五大连池药泉会、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以及省级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瑷珲“上元节”、俄罗斯族巴斯克节,市级少数民族非遗项目达斡尔族库木勒接、满族颁金节、朝鲜族初伏节7个少数民族节日都是黑河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佳节,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黑河市努力打造民族节庆活动项目,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歌舞表演、体育竞赛、文化传承展览展销、投资洽谈会等,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充分展示了黑河市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的魅力[1]。这些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已成为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体育、展示民族地区经济成就、促进旅游交流发展、增进民族友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正努力打造黑河市节庆文化精品品牌。同时在保护与传承、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节庆项目时也依然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精品缺乏、社会影响力不大等问题。

(二)以培训促传承,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黑河市开展了民族语言双语培训、举办民族语言文化培训班,开展民族文艺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多点多面多层次地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同时,黑河市加强少数民族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市七个民族乡都建有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村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在培训中促传承,营造民族文化氛围,例如在四嘉子满族乡小乌斯力村,村里社区活动中心外墙画有满族风情彩绘,中心里展示满族舞蹈、剪纸等图片,通过社区活动传播满族民族文化。鄂伦春族民歌舞蹈已进入鄂伦春族小学、中学教育课程;2007年至2009年連续3年在爱辉区、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逊克县成功举办了“摩苏昆”说唱艺术培训班,培训学员百余人;2015年,爱辉区聘请了俄罗斯鄂伦春“口弦琴”民俗演奏专家到新生乡培训班授课;鄂伦春族非遗项目传承人孟淑珍、莫鸿苇、葛长云获首届黑龙江省非遗传承人薪传奖。为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2015年底,黑河市对8位年龄60周岁以上的鄂伦春族、满族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给予了补助,增强了传承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2019年9月,黑龙江省鄂伦春族非遗教育基地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非遗研究基地落户黑河学院,将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高等教育育人体系中,增进年轻人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关注,提高学习和保护非遗的自觉性,培养更多的鄂伦春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者,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培训、教育、研究,进而对传承和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参加省内外非遗交流展示活动

黑河市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已受到越来越多中外学者、专家的关注,通过官方交流、民间往来等形式,不断推动我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扩大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影响。首先,2009年以来,黑河市已举办十届中俄两国边境地区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中俄文化大集,文化大集期间的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活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的平台,在2019年第十届中俄文化文化大集的多个场馆展示和展演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鄂伦春族摩苏昆》、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达斡尔族哈尼卡等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以观赏、体验等多种形式展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2009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览会上,展出了狍皮制作技艺传承人葛长云的14件作品,她还现场制作狍皮衣,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满族民间故事传承人何世环老人现仍能用流利满语讲述“音姜萨满”,接待了国内外多名学者到其家中学习请教,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媒体及研究机构到其家中研究、挖掘和整理,并拍摄纪录片;2014年黑龙江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黑河市的“鄂伦春族狍皮手工技艺”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2]。2015年4月黑龙江省民间民俗展在台湾举办,非遗省级保护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传承人陶丹丹和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传承人莫鸿苇的作品入选,陶丹丹还作为省传承人代表参加了此次民间民俗展。通过促进文化交流与展示,扩大了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2017年,黑河市非遗保护项目和传承人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黑龙江省“美丽家园·幸福生活”社区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遺产展等省内外非遗交流展示活动,进一步展现了黑河市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魅力,扩大非遗保护工作影响。

(四)创作民族文艺精品促传承

为庆祝鄂伦春下山定居60周年,黑河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完成了大型原生态实景表演《山林情韵》,将众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进行展演,成为宣传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的有效方式。鄂伦春族演员杜贵良主演,莫迎新、孟淑英等人助演的摩苏昆说唱《波尔卡内莫日根》片段表演在黑龙江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特别奖。在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杜贵良说唱的“摩苏昆”《其它哈玛尼耶基》和孟淑英演唱的《木尔布仁》荣获一等奖。黑河市非遗中心选送的鄂伦春“摩苏昆”原生态音乐剧《艾么汗乌娜吉的亲事》中节选的舞蹈“林中恋情”,歌曲“请把姑娘嫁给我”荣获2019年庆祝建国70周年——“远古的流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歌舞大赛二等奖,“艾么汗乌娜吉的亲事——序幕”在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黑河市少数民族歌舞在赛事中取得的成绩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保护者收获民族文化自信,创作民族文艺精品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3]。

参考文献:

[1]马威.黑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J].黑河学刊,2012(9):26.

[2]李茂慧,付国印.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构想[J].经贸实践,2017(23):174.

[3]张浩.黑龙江省四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进程中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艺术研究,2017(3):72-73.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保护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