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的体育生活化理论的研究

2020-09-10李超王正宝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基础设施

李超 王正宝

摘 要:全民建身视域下加强体育生活化理念的弘扬可以提升民众身体素质,构建健康中国,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在全民建设背景下体育生活化的意义,分析当前体育生活化建设的制约条件,围绕组织构建、宣传讲座、建设升级等方面实现全民建设中的体育生活化,完善全民建设的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生活化;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297-02

全民健身活动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体育生活化理论在当今已经成为体育运动开展的新观念。体育生活化是一种体育生活方式,弘扬的是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可以加强群众身体素质,减轻其工作的疲劳与焦虑。本文以体育生活化为着眼点,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体育生活化的意义

(一)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自我保健观念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体育生活化就是号召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重,在民众中建立健康化、生活化的意识。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刺激身体激素分泌、提升健康水平、避免呼吸系统疾病、提升心血管功能、强健体魄、加强机体免疫力,起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作用。

(二)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是体育生活化理念付诸实践的主要途径,人们通过在体育活动中的过程参与可以对其自身的精神和心理造成积极影响。同时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们良好情感和情操,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提升其自身心理素质,消除焦虑烦躁的情绪,树立自信心和意志力,加强对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的适应能力。

二、全民建设背景下体育生活化的制约因素

(一)社区体育组织不健全

城镇中缺少专门的群众体育工作部门,大多属于政府委派的兼职机构,如文体站、体科所等。这些机构的工作重点并不是群众体育,同时体育生活化建设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数量不足,社区体育队伍人才匮乏,缺乏足够的体育指导员引导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缺少完善的志愿者召集机制,对居民体育生活化理念的树立产生消极影响。

(二)对于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宣传力度不足

当前大部分居民在休闲时间主要以做家务、看电视为主,很多居民缺乏对体育锻炼的了解,不知如何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健身类活动。同时社区等组织对于居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大家大多呈观望的态度,不了解自身适合什么样的体育活动。

(三)公共体育设施较匮乏

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域的体育公共服务仍处于待完善的阶段,体育场地的面积较小,人均拥有面积不足。同时部分居民反映健身路径器材质量较差、种类单一、卫生状况差、数量不足、无人监管等问题。在城乡规划中政府尚未将体育设施与场地纳入重点范围内,同时缺少资金的支持,导致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全民健身背景下的体育生活化路径分析

(一)加强社区体育组织建设

1.构建体育组织

体育生活化带有公益性,在开展活动时具备自发性、随机性、组织性。在全民体育建设活动中,应当结合小区的特点制定体育方案,比如日常体育锻炼项目、周期性体育成果展示、体育竞技类比赛等,体育组织应扮演社区体育活动的监督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调动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1]。

2.安排体育指导员向居民提供技术服务

社区体育指导员是弘扬体育生活化理念的动力源泉,虽然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关于体育指导员站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但是仍存在部分问题。例如,关于体育指导员档案、教育背景、专业素质等,均是影响体育指导员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首先应落实社区指导员工作站的人事管理问题,增加在职在编人员数量,使工作站的日常管理逐渐向实质化和正常化迈进。其次,将工作站站长选拔和挑选工作作为重点,聘用具有管理经验的社区指导员担任站长,充分发挥体育指导机构的价值。最后,加强组织管理,社区体育组织内的员工应积极融入工作队伍,相互借鉴经验,化解自身在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

(二)加强对居民体育生活化理念的宣传

1.举办社区家庭体育讲座

关于体育生活化的讲座可以将家庭作为单位,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家庭成员心理、身体上的健康,在家庭中建立欢乐的气氛,将体育生活化与家庭紧密结合,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利用社区的公益性体育健康讲座或者社会公益性活动对现代体育健康效应、健身操作方法、健身原理进行细致的讲解,加深民众对于生活化体育的了解[2]。同时,家庭体育锻炼由于地点的灵活性提升了指导的难度,因此社区体育部门应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加大体育宣传的力度,比如通过印制家庭体育锻炼的号召信和方法指南,利用社区的体育展板加大体育生活化理念的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意识到体育锻炼需要依据人的性别、年龄、生理规律、体质状况等条件开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配置运动量并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社区体育参与人员对于体育生活化的理論具有一定需求,因此,全民建设视域下的体育生活化的理论建设,群众实际需要的是体育健身方法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2.社区俱乐部的宣传

政府应积极健全体育生活化系统与宣传平台,当前此工作主要经由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演出活动、文教干部、体育指导员等社区体育志愿者或者楼长的队伍进行宣传,缺少针对性、完整性、系统性。因此,社区体育组织应在小区内安装电子屏幕,向群众实时宣传和发布相关的健康常识和健身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小区体育生活化的门户网站,增加人们关于体育知识的信息量,帮助其充分了解当前倡导的体育生活化理念。最后通过体育指导员的亲自宣传增加体育生活化建设的参与度和知晓率。

(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1.增加体育智能化设施的建设,营造体育氛围

以湖南省为例,相关数据显示该省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为1.5平方米。省政府意识到当前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体育设施覆盖率较低,设施供给不足,精品健身基地的数量稀少,质量较差,导致“体育生活化”理念的树立受到阻碍。因此,湖南省通过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强调加大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与建设力度,使群众就近健身。因此,体育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经由各级政府进行统筹与规划,盘活资源、合理布局,围绕城市中的各个社区以15分钟的路程建立“健身圈”,开启全民体育建设生活化工程[3]。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促进了各种智能化健身器材的研发,体育生活化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会使智能体育成为今后全民健身的热点。例如,2017年北京建设了共享健身仓,内部配置了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多种健身设备,通过自助型门禁按照民众锻炼时间进行收费。此外,网络动感单车和VR虚拟自行车等智能体育设施已经在我国各地兴起。其中网络动感单车结合了灯光、音乐、游戏、社交等多种元素,实现了运动数据的智能化,市民在锻炼完毕之后会显示速度、里程、心率、燃烧的卡路里等实时数据统计值,还可以与其他市民一同进行分组对战或者全员匹配,成为多人对战的竞技类体育游戏。因此,建立新式健身场地和器材可以提升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丰富其精神世界,减轻工作中的压力。新式体育设施可以规避传统设施的部分弊端,如动作不规范、单一无聊等情况,减少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负担,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全民体育变得娱乐化、趣味化。

2.建立体育资源共享机制

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实质上属于资源的综合分享,由多种资源共同组成。其一,安全保障机制。安全是体育生活化建设的基础,关于开放化的体育资源也许会涉及居民的人身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应在安全的环境中加强体育资源的整合。例如,社区需要加强小区健身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证居民的人身安全,同时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通过购买社会保险,解决相关的赔付问题。其二,协调机制。政府部门可以与社区领导相互协调,加强部门之间的融合性,通过联合组建管理委员将实际情况与体育资源相结合,开展“协调会”克服全民健身中的体育资源配置问题。其三,成本补偿制,政府可以安排开放部分学校的体育资源,以满足民众健身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免费对中小学生进行开放,对于社区居民收取价格低廉的器械成本。其四,奖励机制,此制度也是针对第三方体育资源平台开展的。例如,全民健身背景下政府安排学校的体育资源向民众选择开放,对效果优异的学校进行奖励,在体育生活化活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加强社区体育与院校体育资源的融合。

3.政府应加强设施经费支持

政府若想使社区顺利实行体育生活化建设工作,不仅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还需要提供足够的建设资金。当前国家和政府每年定期向社区拨付固定款项,用于社区健身器材的建设和维护、体育建设活动、业余比赛的经费,若想全面实行体育生活化理念的综合运作,单单这些款项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通过足够的经费支持启动以全民健身为基础的体育生活化建设。例如,上海杨浦区在推行体育生活化理念之后,花费50万元为社区的居民建设长达400米的健身小路,同时建设面积为400平方米的健身乐园。此外,社区中的体育俱乐部为每一楼组的居民购买了跳绳、羽毛球、乒乓球、毽子等常见的健身工具,而器材的购置和维护需要资金支持[4]。社区体育工作人员会统一选拔体育爱好者,扩充社区体育指导团队,因此政府可以对体育建设的指导站提供一些经费支持。

四、结语

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在全民健身视域下增加体育资源的利用率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围绕全民健身主题制定体育生活化健身方案,加强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与补充,通过构建组织、加强宣传、加大智能设施建设力度等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在群众生活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陀亮.北京市東城区体育生活化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8.

[2]刘晓东.生活体育化与全民体育建设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5):107-108.

[3]江桑佳.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社会参与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9.

[4]董凯.当代中国体育生活化的时代背景与文化阐释[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新闻的突破与深挖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财政部对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征意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