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09-10沈传溪

高考·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沈传溪

摘 要:素质教育明确指出高中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地理实践能力的素养,这也是希望孩子们不只是死读书,更要灵活掌握,学以致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地理属于应用型学科,培养孩子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地理知识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随着现代教育事业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更新,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起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也就是说,对于地理这门学科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地理实践能力指的就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借助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经过实可以说实践就是理论的基础,所有理论都需要经历实践的检验。

一、立足地理课堂,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薄弱,跟家长的重视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改革的教育内容也提倡要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先是要帮助他们能够形成一个自主的学习意识。然后在通过引导让他们能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正好既能满足地理学科提倡的探究教学方式。又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IDE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区域的基本含义 ”这个内容时,教师应该从地理教材出发,为学生布置自学题目,如“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地理景观有什么不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以3-6人的形式组成一个小组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设计区域旅行线路图。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一个代表出来进行讲解本组的区域旅行线路图。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学会本课的中心内容。利用小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从而相互提高地理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活动,培养综合地理思维

人机交互是信息时代发展的特点之一,在地理智慧课堂当中,教师要充分通过多媒体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当中的主动性,在平板电脑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应当在地理课堂中开展创新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我们利用ppt已经了解到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变化类型,那么大家对于这些气候变化掌握的如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状况。待会儿大家的电脑上的会出现一些气候变化现象的图片,然后依次轮流分析气候变化缘由等等。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的同学就会受到惩罚,我们的惩罚就是画出各大洲的大致轮廓图。”上述教学活动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检验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习到的关于气候变化的内容,使学生形成地理整体性思维,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游戏中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收获地理学习的快乐,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游戏中犯错时学生的印象能够更加深刻,整个课堂的氛围也十分的和谐。

三、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力

开展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的观察和实际测量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地理不仅仅只存在书本上的表面知识,地理也是可以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地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研学精神与的实践操作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们在科学的探索中体会到快乐。比如说:老师在讲授“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课时可以先和同学们说说全球定位系统的依据,之后联系我们学过的“杆影定位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仅与太阳的经度有关系,也和太阳的纬度有关系。下面一起分组外出探究一下。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学生取一根标杆,长度大约为1m,在一块平面地不要有凹陷,此时要量出标杆的长度将标杆立在地上,在早上通过太阳反射出来的影子确定标杆的杆影方向,在中午的时候记录一下当地时间与本地时间的时间差,当确定杆影和正北方向一致时停止秒表这个活动是为了记录两地的时间差,此时再一次量杆影的长度,这时就可以计算出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利用数学公式,通过换算经度差 ,就可以得出学校的经度是多少了。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一课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的原理及运用等等,提高学习效率。

四、注重思维引导,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指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校应该担负育人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地理问题,协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观对学生个体发展意义重大,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高中地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强化人地协调观培养,采用问题引导方式。比如,教师在讲“环境人口容量”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如何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环境人口容量与社会发展存在怎样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出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问题启发作用下,学生将主动思考人口问题,认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养成人地协调理念。

结束语:伴隨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高中地理教育面临新变,高中教师需要详细阅读新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内容开展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培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肩扛重任,在授课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

参考文献

[1]杜淑丹.核心素养背景下STEAM教育在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9):18-21.

[2]朱利青.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再讨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9):28-31.

[3]蔡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分析[J].名师在线,2019(27):24-25.

[4]樊艳丽.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8):106.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