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分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王妍
王妍
摘 要:2015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来我校交流,张教授做了关于对分课堂的报告,听后深有感触,觉得找到了一丝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课堂中解脱出来的希望,于是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的帮助下,我开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始进行对分课堂模式的探索。我在高一年级6、7班,高三年级9、11文科班引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现将自己一些研究成果做一个总结。
关键词:对分课堂;历史教学;探索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的基本安排。高一、高二年级历史课每周两节,高三历史课每周三節,排除节日放假、考试等因素,每学期实际教学16周。按照对分模式学生历史课前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自己根据课堂所听内容写出课堂笔记,并在笔记完成情况下,独立完成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三个部分,下节课上课开始后,对笔记上的三部分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人数不能多,一般为4到6人适宜,讨论时间为15分钟。讨论到时间后如有问题由教师负责解答,如无问题教师总结,然后进入新课学习,以此类推。我在各班通过课堂实践、学生课堂反映、集体探讨等方法分别收集资料,然后根据调研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实践两个月后,将各年级反馈回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如下表:(表中的数字为各班能够积极参与对分课堂模式的人数)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践和反馈,我们看到对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难度,对分课堂中学生反映不积极,我也与张学新教授进行了交流,将我在对分应用中的问题与其进行了交流,他建议我将对分课堂变成一个个小对分,时间调整为5分钟左右,我们也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对其进行分析:
另外,我还把对分引进高三复习课和讲题课,下面是其教学实践和学生课堂反馈情况表:
在对分模式探索应用的三年多时间里,对于这种课堂模式所引起的教学课堂变化是能看到的。首先老师会感到很轻松,不在是满堂灌,一人独角戏。其次,对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种动起来不仅仅表现为与老师的配合,我说你答,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解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动态反映,这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虽然参与其中的人数不多,但总比静悄悄、死气沉沉的课堂要好的多。第三、学生通过自己写笔记、自己找问题,帮助队友答疑解惑,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并激发出部分人的学习兴趣,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获得,在我们这些普通学生身上能够体现出来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应对高考是很有帮助的。第四、学生将自己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与小组成员分享,他们将难以与老师分享的疑问,向倒豆子一样全部倾到出来,然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共同分析,最终找出解决的办法。甚至有的小组成员在给其他同学讲解时,所用的语言、方式、思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完美,这不能不令人惊讶,原来孩子们如此优秀,一直以来是我们小瞧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许多学生为了能给他人当回老师,不断去思考、组织、熔炼语言,这对他们的小作文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对分课堂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制约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分的前提是老师讲,学生注意听,课堂上不做笔记,课后自己去写笔记。有的学生回家后已经忘了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的学生一听说要自己写知识体系就傻眼了,一直以来学生都是使用并记忆老师的知识笔记体系,从没自己建立过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图,于是动笔时茫然无所适从,只好把课文照抄了一遍交了上来,这就影响到了后续学习和学习的有效性。二是对分所设计的三个活动,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是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尤其是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能独立思考,这个能力要求对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要求太高,初中三年历史学科知识储备为零,更不要说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我们的学生没有基本的学科素养,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让他在面对对分的时候很自卑,觉得难度太高了,从而不去参与,这就使我们的课堂变成了两极,好的能充分表现自己,有的态度消极。而且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一路走来已经习惯了死读书、读死书,他就等着老师给他喂,你要让他自己动手、动脑,他闲太费事,懒着不动,这种学习习惯也是对分课堂难以对分的一大阻碍。
虽然这条对分模式的道路不好走,探索也仅仅处在初步阶段,但我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去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能带来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魏星.“对分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241.
[2]王洋,刘巧玲.浅析“对分课堂”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