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体时代县级新闻记者的转型与发展
2020-09-10贺羽中
摘要:互联网下半场,传统媒体正不断接受着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召开会议,考察调研,谋篇布局提出要解决媒体融合发展这一问题。时至今日,媒體融合仍在进行,县级媒体的重塑也在不断进行着,传统媒体以及县级媒体如何寻求发展出路,最根本的突破口便是新闻记者,记者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持续输出,发光发热,联系群众最朴实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转型,做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记者,重视县级新闻的报道,利用融媒体更好的服务群众。本文将从县级媒体新闻记者所遇问题与改进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找寻融媒体时代,县级新闻记者转型与发展之路,为研究此课题的学者和同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
关键词:融媒体;县级;新闻记者;转型
融媒体时代到来,传统媒体的地位正不断被撼动,传统媒体也一直在找寻新的发展出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级媒体平台也同样面临着发展危机,而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记者为求发展,也一直在找寻新的发展路径。笔者认为,作为县级媒体记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推动新闻传播模式的多样化,以达到积极的传播效果,以此来增强县级媒体在新闻行业中的竞争力,更好的服务群众,做群众的后盾。县级媒体作为党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推手任务,因此,想要县级媒体能够独树一帜,宣传的内容被基层群众认可,就要求县级新闻记者不断的创新探索新的发展之路,转变思维模式,用转型来适应时代,完成基层新闻传播的任务。
一、融媒体时代县级新闻记者面临的冲击
(一)部分县(市)忽略县级新闻媒体建设
当下,部分县(市)并没有认识到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利用融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凝聚共识,汇聚民心以及服务群众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新闻记者的培训可能只单单留存于表面,完全是停留于“上级命令”。从资源整合来看,部分县(市)缺乏统一的领导与规划,缺乏必要的平台联动机制以及内容整合方法,这样不仅降低了信息共享的效率,难以形成传播合力,还在新闻记者进行信息传递时带来了信息不对等的问题。
(二)内容生产简单相加,缺乏优质原创内容
自古以来,文字工作向来都崇尚“内容为王”,优质内容是县级媒体发展的灵魂,也是发展之基石,但不少县级媒体缺乏优质内容,新闻记者并不能输出精品的内容,更多的是“家长里短”,价值含量较低,且一样内容翻来覆去的在各个平台呈现。例如,一些县级媒体新闻网站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出自自家的传统媒体,也有一些新闻网站的内容取自党政机关各部门供稿,原创作品较少,自身内容创新不足。且还存在着记者与记者之间信息不共通,不注重互动性,传播策略单一化,简单化,无法快速的抓取群众眼球。
(三)应用技术能力较低,新闻记者非专业化
县级媒体的发展只在原有的传播体制上进行信息传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而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之快也为记者带来了一定冲击。如一则新闻消息在其内容生产过程中要求具备图片处理、视频剪辑、数据可视化等多样化的技术,然而由于体制内的新闻记者缺乏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导致新闻传播效果大大缩水。同时,由于县级媒体建设中兼职兼岗的人员较多,非专业、非在编人员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稳定难度系数较高,专业化程度低,这些都是县级媒体新闻记者所面临的冲击以及需要改革的挑战。
二、县级媒体新闻记者转型与发展的方式
(一)坚持专业性,把握信息解释主导权
作为媒介核心地位的传媒人,记者应当明确媒介性质,了解自己在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而县级媒体新闻记者本就处在一个更贴近基层的位置,就更应当时刻把握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闻记者更应该主动为受众进行信息甄选与筛查,做好新闻把关人,将有效的信息进行专业的选择与分类,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有效降低受众在面对信息极度泛滥时出现的无力感。
然而,这项工作并非像发个微博或朋友圈那样简单,需要有过专业培训的记者进行调查、证实和传播,这就要求了县级媒体要有意识地培养新时代的新闻记者,重视县级媒体新闻记者的生存条件,让其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打造精品的原创内容。
(二)坚持公共性,有意识主持公共议题
新闻何以受到群众关注,就要从新闻的内容出发,讲贴近百姓的大事小情,注重内容的提炼,关注公共事件,将百姓想知道的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才能更好的吸引其注意力,留存用户。记者这份职业是存在一定社会性质的,要符合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基本要求,县级新闻记者更应当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注重保护言论自由,不让非法言论与网络谣言流传于基层。自媒体时代,新闻本就是“易碎品”,在遇到公共事件时,新闻记者要本着对事实负责、对公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有意识地主持公共议题,把握事实真相,真正的为新闻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在县级媒体发光发热。
(三)学习新技术,积极融入新媒体技术环境
新媒体正在高速的向前发展,县级媒体记者也不能忽略技术的存在,要正视多方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带来的冲击,产生一定危机意识,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发现其他媒体记者的闪光点,并将这些闪光点进行内化与吸收,融入到自身的发展步伐当中。县级媒体记者可以学习5G、AR、VR、大数据、算法等技术,了解其发展内核,有效的将新技术与县级媒体的新闻进行融合,找寻新的新闻传播路径,通过利用各项先进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有意识的学习新技术,并利用技术,将县级媒体的新闻变得绘声绘色,有趣生动,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乐于接受新闻信息的传递。
结束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是新闻变革的时代,但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新闻都要“以人为本”,将人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找寻新的突破口,做到积极联系群众,关注群众话语,用新闻反映群众需求,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县级媒体新闻记者也应当抓住融媒体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受众参与度,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度与权威性,提升群众的信任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林芸.试论融媒体时代的县级新闻记者转型与发展[J].东南传播,2019(10):35-37.
[2]景瑞. 县域融媒建设背景下正定电视台转型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19.
作者简介:
贺羽中,攸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