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疫视角下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研究

2020-09-10曾中平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要:疫情之下,广大青年英勇向前、毫不退缩,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谱写了绚丽的青春之歌。本文以战疫视角下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为主题进行研究,从新时代的青年成长过程入手,侧重于青年的人生成长道路该如何引导,聚焦于青年的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战疫视角;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

今年青春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他指出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2020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笔者选择“战‘疫’视角下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研究”这一主题,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选题原因

(一)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围绕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

(二)青年是战胜新冠疫情的重要力量

疫情之下,广大青年英勇向前、毫不退缩,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谱写了绚丽的青春之歌。据统计,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此以外,还有很多“90后”幕后英雄同样战斗在基层。他们是下沉一线、落实群防群控的基层干部,维持秩序、全力以赴筑起安全屏障的人民警察,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报道的记者,“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的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务居民生

活的快递小哥,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新建医院工程建设的建筑工人……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在抗疫一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是战胜新冠疫情的重要力量。

(三)新时代对青年赋予新希望

十九大是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盛会。十九大报告中37次提到新时代,对青年赋予了新希望。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重任,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来抓重点、补短板、防风险,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不断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青春力量。

二、研究现状

(一)笔者研究现状

1.研究思路

笔者以战疫视角下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为主题进行研究,研究从新时代的青年成长过程入手,侧重于青年的人生成长道路该如何引导,聚焦于青年的健康成长成才。

2.研究方法

在进行本主题研究中,笔者采用了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行为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战疫视角下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进行了广泛研究。从查阅到的文獻来看,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战疫精神与新青年成长成才的关系的研究

郗杰英,杨守建《新时代·新青年·新期待——改革开放30年青年发展与趋势》:新时代造就了新青年,新青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呼吁广大青年发扬战疫精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2.关于战疫视角下新时代新青年如何成长成才的问题研究

驼丹《战疫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研究》:综述战疫精神,从立志、立学、立德、立责四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当代青年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即战疫视角下当代新青年如何成长成才的问题。

3.战疫斗争中“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于家明《中国青年研究》:对战疫斗争中"90后"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4.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其培养对策分析

付家慧《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此找出解决的方法,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成果

(一)战疫视角下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全面战胜疫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证明,青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青年的成长成才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亡,国家民族大任早晚要交到青年一代的手里,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战疫斗争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同志寄语广大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更是在亿万青年心间激起深深的回响。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最后部分专门用一段来描述青年,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战疫视角下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德”在于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青年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战疫视角下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诚”在于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四)战疫视角下新青年如何成长成才

1.青年的成长成才要坚定理想信念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2.青年的成长成才要勇于创新创造

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3.青年的成长成才要矢志艰苦奋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们既要全面战胜疫情,又要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4.青年的成长成才要练就过硬本领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通过这次的研究,对于新青年的成长成才,笔者自然而然的产生“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的使命感。风云激荡只争朝夕,乘风破浪且看我辈。只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那一刻,我们才能全力奔跑去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这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R]. 新华网,2017-10-18.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04-14.

[4]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6]郗杰英、杨守建.新时代·新青年·新期待——改革开放30年青年发展与趋势[J].青年研究,2018-08-02.

[7]駝丹.战疫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研究[J].学术前沿,2018-03-01.

[8]于家明.战疫斗争中"90后"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点[J].理论动态,2019-06-05.

[9]付家慧.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经济论坛,2019-07-09.

作者简介:

曾中平(1986—),男,湖南洞口人,汉族,长沙民政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