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创新

2016-11-18姚维富陆宏章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

姚维富+陆宏章

摘 要 1921年中国建成第一座广播电台,广播电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广播电台作为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使在新兴媒体的影响下,依然拥有广泛忠实的受众。尤其是县级广播电视台,不仅承担着传递社会信息的责任,而且担负着关注民生、为百姓发声的重任。最近几年来,市场经济为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为了推动我国县级广播电视台越办越好,笔者分析了现阶段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了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策略。

关键词 广播电视台;县级;新闻节目;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9-0174-02

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类事业竞相迸发,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亦是如此。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新闻立台”是各级广播电视台在办台实践中确立的基本目标,新闻类节目是整个广播电视台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信息的获取、收集以及整理,不仅凝聚着众多媒体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而且是决定着广播电视台是否能够收视长虹的重要关键。在信息激增的年代,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扩展。但是,县级广播电视台依然作为基层群众首选的媒体形式,在关注民生、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受人力资源、制作资金、采访范围等因素的制约,县级广播电视台普遍存在节目质量差、内容单调、形式老旧等问题。这些问题致使县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如何在新时期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提高收视率,提升广播电视台在媒体中竞争力,是当下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1 现阶段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节目内容无法体现基层性

县级广播电视台自身的性质决定其要想提高收视率,推出的新闻节目必须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关注民生,切实为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笔者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县级广播电视台似乎一直遵循“阳春白雪”的发展路线,导致其发展与百姓脱节。实地调研是赋予新闻节目内容基层性的重要途径,但是,与此情况相反的是,不少采编人员将新闻撰写视为展示自身文笔的“平台”,在未经过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轻易下结论,造成报道内容既片面又孤立,致使节目内容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另外,县级广播电视台人力资源有限,导致新闻内容冗杂,并且缺乏时效性,严重削弱了人们对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1.2 新闻报道主次不清内容模糊

目前,不少县级电视台创办新闻节目的目的太过于急功近利,国家新闻以及政治局势占据了整个新闻节目的大部分,作为民生类的新闻媒体却极少报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导致百姓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热衷程度急剧下降。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了迎合上级,多以县级领导为采访、报道对象,内容单一,其报道的内容也多是一些“假、大、空”的口号,让新闻的内容出现空泛之感。另外,在报道新闻内容时,其以时政新闻为主,些许掺杂了一些有关民生报道的内容,也导致整个新闻节目内容设置失衡,协调性较差,容易失去广大群众这支庞大的受众队伍。

1.3 新闻报道缺乏针对性、服务理念较弱

由于新闻内容的采编远远脱离了群众,以及新闻报道主次不清内容模糊,新闻报道内容缺乏针对性。县级广播电视台相关媒体人员没有将全体人民群众作为媒体采编、新闻来源的中心,导致新闻报道内容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近些年,广播电视台新闻行业功利性十分明显,严重缺乏正确的方向性作为指导,导致整个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泛滥成灾”。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重要的媒体形式,应该是基层群众发声的重要武器,但是,显然县级广播电视台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重任,缺乏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主观意识。加上新闻采编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违背了新闻节目内容制作的原则,导致新闻节目的制作真实性、实效性不足。

2 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策略

2.1 找准基层新闻节目定位

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

首先,需要县级广播电视台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明确节目定位要紧紧贴近大众百姓的生活,侧重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树立起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立台”项目方针。

其次,要引导相关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媒体人员充分认识自己、找准定位,始终不忘发挥媒体人的职业精神,端正新闻媒体的策划方向。县级广播电视台在引导舆论、舆论监督以及代替百姓发声,为百姓谋取利益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最后,新闻媒体人员要牢牢把握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考察困扰基层群众的社会热点问题,寻找新农村建设与基层新闻节目之间的连接点,建立基层群众与国家、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

2.2 规范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

主持是广播电视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通过主持,将书面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传达到各个听众的耳朵。由此看来,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直接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提高和更新新闻节目主持者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实现广播电视主持语言规范的唯一途径。随着时代和社会传媒的发展,广播电视主持工作也相应出现了变化,所以,需要广播电视主持人不断丰富和更新专业素质和技能。笔者建议主持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勤翻词典,孜孜不倦,尽量避免语音方面的错误。《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规定主持人必须系统、整体学习的必备词典,应当得到应用。

二是要规范自身的语法规则,避免因为错用、滥用语法在主持中闹出笑话。切忌盲目创新,而是要做到合理创新。

三是要使得主持听起来更加生动形象,不仅要字正腔圆,还要重视停顿、重读等细节性的主持

常识。

2.3 做好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如果说新闻节目的形式是能够吸引大众群众关注的“敲门砖”,那么,新闻节目的内容则是“推力器”。新闻节目策划的内容以及在新闻节目推出的形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为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对于新闻推出节目内容的创新,万变不离其宗,要以受众群体为服务对象,摆脱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官僚化的发展倾向,媒体人员要始终围绕着与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紧紧相关的问题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另外,新闻节目内容要推陈出新,彰显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以及人文文化优势打造独特的新闻品牌。为了使得播音主持听起来不再单调乏味,播音员、主持人要丰富播音主持风格,要考虑到受众群众的文化素质以及理解程度,语言的应用要规范;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新闻节目,要平衡国家政治新闻以及民生新闻的内容,将报道内容侧重于民生事件上,灵活民生栏目的创办,开设下乡“直播”环节,“一句话”“文明之窗”内容。

2.4 创新业务培训方式,建立专业化新闻采编

队伍

新闻采编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是决定我国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创作情况的关键所在。为此,创办以及培育出专业化新闻采编队伍是实现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的必经之路。笔者结合本单位以及其他县级广播电视台在专业化人才培养方面上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以下建议:相关部门要创新业务培训方式,制定出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对新闻采编人员的招聘门槛,要求采编人员要具备专业的资格证书,并且还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能力考查;对于在编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监督他们近期的工作情况,暗地摸查其有没有展开实地调研工作,而且定期召开全体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业务,交流思想,观察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最新动态,促使县级广播电视台在保留本地原汁原味色彩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

3 结束语

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扩大受众媒体范围,而且要不断为解决受众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发挥舆论宣传、监督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现让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得到创新,让其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富学.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创新[J].新闻窗,2012(1):50-51.

[2]高建轩.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42-43.

猜你喜欢

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推广方式探讨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