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用于儿科急诊患儿就医体验中的效果观察
2020-09-10张丽霞许新连巫丹
张丽霞 许新连 巫丹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急诊患儿就医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80例儿科急诊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患儿抢救与住院时间。结果:(1)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经统计学分析得知,其差异呈P<0.05,研究组满意度更高;(2)抢救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抢救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急诊患儿就医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缩短患儿抢救与住院时间,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整体护理;儿科急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与其他科室接收的患者相比,儿科急诊相对较为特殊,该科室患者年龄较小,病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患儿入院后,应立即给予其相应急救,若出现治疗不及时、延长急救时间等情况,患儿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将受到一定影响[1-2],由于该科室患者年龄较小,无法有效表达自身感受,医疗依从性相对较低,为此,在患儿入院后,应给予其相应护理干预,进而促进抢救时间,提升急救效果,防止耽误患儿治疗时机[3-4],常规护理仅按照医嘱或相关流程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无法满足患儿及其家属需求,为此,应寻找更为优异的护理干预模式,本院抽选100例儿科急诊就医患儿,对其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究整体护理对其护理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纳入本院儿科急诊就医患儿80例作为此次研究代表,患儿纳入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入选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研究组为其组名,每组患儿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 14,患儿最大年龄9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6.79±1.23)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7: 13,患儿最大年龄10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6.82±1.16)岁。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基线信息,其差异性较小P>0.05,具有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2~10岁患儿;②全程有家属陪护患儿;③无严重精神与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患儿;④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危重症患儿;②家属存在认知或阅读障碍;③先天性疾病患儿;④家属对本研究存在异议,不能有效配合。
1.2方法 (1)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儿中,即:严格按照儿科急诊流程实施相应护理干预,配合医生急救开展,做好急救设备准备,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适当对家属进行安抚,随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当前状态,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对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等。(2)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研究组患儿中,主要表现为:①急救前准备:在开展急诊前,应将患儿需要的仪器与药物准备妥当,检查相关仪器设备功能完整性,保证药量充足性,使患儿入院后可快速开展急救,对患儿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保证患儿生命安全,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入院前状态,其中包括:疾病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临床反应、年龄、院前是否用药、服用哪种药物等,同时进行相应检查,依照患儿自身情况进行快速急救;②急救中护理:在患儿实施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其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同时,有效配合医生急救,做好一系列并发症预防举措,保证急救顺利性与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应强化对患儿安抚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因患兒哭闹导致的不良事件;③急救后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强化并发症预防,若患儿存在伤口,应做好换药、清洁等干预,以最佳的护理干预最大程度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合理性需求,告知患儿家属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叮嘱其给予患儿正确饮食指导,保证患儿生活习惯良好性,指导家属多陪伴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促进病情康复;④心理护理:儿科急诊患儿一般发病较急,家属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此情绪的产生易出现医患纠纷,为此,在患儿就诊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其适当安抚,告知其患儿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对于发热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物理降温方式、方法,根据患儿自身情况,为其提供合理性退热药物,对于高热患儿应给予其绿色通道就诊,保证患儿生命安全,对于咳嗽较为严重患儿,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多数病发咳嗽原因及治疗方式,若患儿伴有手足口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疾病饮食注意事项,将患儿用过的碗具及相应物品进行消毒,并列举成功治疗案例,提高其对患儿疾病认知度,使其有效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些专业的解答,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一直保持和蔼可亲态度,表现出对家属的理解,最大程度上取得其信任,进而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1)利用本院自制调研问卷对比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十分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十分满意与满意之和;(2)对比两组患儿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护理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抢救与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差异呈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抢救与住院时间 研究组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见表2。
3 讨论
小儿疾病主要就诊科室为儿科,该科室护理难度相对较大,且具有一定风险性,儿童在社会中属特殊群体,其健康程度是每个家庭关注重点,二胎政策的实施,使儿科患者逐渐增多,科室内的护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对儿科急诊就医患儿,其病情较为严重,患儿入院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临床中常规护理干预的实施,已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患儿及家属需求,寻找更优异的护理模式,解决儿科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为当前儿科急诊临床护理重点研究课题。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儿童在就医过程中,家属保护欲越来越强,医院各科室均存在不同程度医疗纠纷情况,其中,急诊儿科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5],分析其原因:患儿在就医过程中,治疗依从性较差,长出现啼哭不已、烦躁不安等情况,且此时家属心理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易将不良情绪发泄至医护人员,促使医疗纠纷形成,降低科室护理质量,进而严重影响医院整体形象。为此,在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及家属适当护理干预,降低其不良情绪,最大程度避免医疗纠纷。
整体护理干预目前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该种护理模式原则为“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护理服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将该种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急诊就医患儿中,效果显著[6]。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施急救前、急救中、急救后与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家属不良心理状态,以最快的时间询问患儿健康史,并进行相关检查,对患儿自身情况作出评估后快速开展救治,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强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率,并在救治过程中,给予患儿相应安抚工作,最大程度缩短因患儿哭闹延长的救治时间,完成急救后,护理人员告知家属患儿院外护理注意事项,并告知其亲情陪伴重要性,而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儿家属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告知其患儿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促进其对疾病认知度,可自主参与到患儿护理中[7],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家属沟通,促进其信任度,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科急诊就医患儿中可有效促进患儿救治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媚英, 陈思雅, 姚雪儀. 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 10(7): 221-223.
[2] 刘华英. 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9): 94-95.
[3] 周荟, 余艮珍. 舒适护理在儿科急诊患儿就医体验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 27(4): 118-121.
[4] 高莹. 人性化服务在提高儿科急诊患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29): 240-241.
[5] 王丽敏. 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儿科护理方面的应用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36): 187-189.
[6] 姜鹏凡, 石彩晓.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临床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 2019, 27(8): 47-50.
[7] 于婷. PDCA循环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青岛医药卫生, 2018, 50(6): 472-475.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90418164573323)
通信作者:巫丹,E-mail:wu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