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

2020-09-10万鑫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脑梗塞生活质量

万鑫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抽取6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康复训练护理将患者分为康复组(组内患者298例)和常规组(组内患者3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和护理前后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以结果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开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差异较小,因此ADL、SF-36评分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康复训练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其ADL、SF-36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因脑梗塞出现偏瘫的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提升,可见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偏瘫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偏瘫是脑梗塞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会明显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在术后长时间无法有效的进行运动,丧失部分生活能力,对其预后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为了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目前多会为患者在成功接受手术后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1]。本文为了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开展对比实验,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患者资料 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抽取6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康复训练护理将患者分为康复组(组内患者298例,组内男性患者147例,女性患者151例,年龄59~73岁,中位数年龄67.33±3.51岁)和常规组(组内患者302例,男性患者149例,女性患者153例,年龄58~75例),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在此期间期间收治,排除其中接受过脑血管手术的患者,排除其中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其中无法配合肢体康复护理或者配合度极差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的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和体征情况监控,并服用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持续抗血小板,有并发症的患者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抵抗护理,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适当的心理负面情绪疏导。(2)实验组患者则加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護理措施,按照肢体运动阶段分为床上阶段、床下阶段、强化阶段,其中:①床上阶段按照可否自由活动进行细分,不可自由活动前由医护人员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同时辅助其进行肢体末端活动,在患者能够活动肢体末端后进行揉铁球活动等,在能自由活动和控制肢体后,采用更为有效肢体端锻炼措施,例如上下抬腿,伸屈等,直至其能够通过轮椅进行上下床运动;②床下阶段也可细化为3步骤,其一是从扶轮椅行走到正常行走,其二是平衡性锻炼,通过搀扶和拄拐等措施帮助患者逐渐协调双腿、四肢、其三则是室外自由行走运动,例如室外扶墙前进和自由上下楼;③加强阶段是最后一步,主要是患者在出现肢体偏瘫后丧失的功能强化恢复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洗漱便溺等进行训练,可从简单的举杯喝水到进行较为复杂工具运用。

1.3疗效标准 在护理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生活能力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通过前后对比结果观察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_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开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差异较小,因此ADL、SF-36评分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康复训练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其ADL、SF-36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较好,详细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偏瘫是脑梗塞病症发生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患者会表现出部分肢体功能障碍,这是由于脑梗塞病症会导致患部脑组织细胞因缺血氧死亡,导致患者大脑对于肢体的控制能力下降,甚至是丧失部分肢体控制能力,相应的也会丧失部分日常生活能力[2]。

而由于脑组织细胞死亡后1-12周内是最佳的功能代偿期,因此在护理结束后,需要对患者及早的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这其中床上运动护理期间患者多是被动接受护理,医护人员也需要注意患者的肢体耐受度,通常床上护理需要搭配按摩等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还能减少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概率[3-4]。

床下护理主要是为患者进行平衡锻炼和四肢协调,通过室内运动、室外运动、自由运动的顺序逐渐增加患者的运动量,以提升运动能力和自身体质,最后的强化护理则是针对性的对患者丧失的日常生活进行增强,目的是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5]。

而相较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常规护理注重对患者的术后营养护理、药物护理和体征监控,虽然能够极好的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但达成的效果较为有效[6-7]。

综上所述,在对因脑梗塞出现偏瘫的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提升,可见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偏瘫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明玉.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护理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62): 81+84.

[2] 赵玉颖, 赵亚丽, 吴艳华.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48): 242+252.

[3] 齐丽娟.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06): 164-164.

[4] 刘卫华.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7): 262-263.

[5] 许杨, 慧静, 朱海燕, 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09): 134+137.

[6] 屈检纯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7, 3(6): 30-31.

[7] 安文峰.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研究[J]. 医学信息, 2014, 36(36): 257-257.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脑梗塞生活质量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