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下家庭场域的文化反哺现象

2020-09-10康嘉辰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摘要:本文从文化反哺理论入手,探寻疫情背景下产生家庭场域文化反哺现象的原因,分析其带来的启示,为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社会治理与舆情传播等提供建议。

关键词:文化反哺;家庭场域;突发公共事件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1-0242-02

一、文化反哺的内涵

1970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从文化传播的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划分为3种类型: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和后喻文化(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后喻文化是一种反向社会化,作为新时期独特的文化传播范式,为米德的代沟理论奠定了基础。在米德的代沟理论中,她认为人们产生代沟的原因是老一代在新时代的落伍,而非以往人们认为的年轻一代的“反叛”[1]。新时期的文化传播方式和后喻文化决定了虚心接受教育的应该是年长群体,因此解决代沟问题的关键在于年长群体向年轻群体的学习,从而利用年轻一代广博且新颖的知识创造富于生命力的未来。

20世纪80年代末,反向社会化研究引入国内,国内著名社会学家周晓虹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将与“傲傲林乌,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反向社会化现象称为文化反哺,并对文化反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文化反哺指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2]。

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反哺现象概述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初,疫情相关报道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随着新冠肺炎的不断扩散,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与死亡病例人数的逐日增加,媒体开始重视且频繁报道,并且逐日更新数据,公众开始意识到疫情的真实性及危害性。但此时,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对新冠肺炎疫情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和态度,大量显示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对此次疫情态度差异的表情包、文章等开始火热传播,“如何说服父母戴口罩”成为疫情期间的热门话题。为了说服父辈防范疫情,子辈开始反向向父辈输出健康知识,父辈通过吸收这些信息来保障自身安全,引发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庭场域的文化反哺现象。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反哺形成的原因

(一)新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

国内著名社会学家周晓虹曾提出“数字鸿沟也是一种代际鸿沟”,他认为由于孩子基本上垄断了对互联网络及其信息的话语权力,这种信息获取上的代际鸿沟会对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人生视野、参与能力甚至生存机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3]。随着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不少信息传播更新频繁,年轻一代对新事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类人群作为“数字原住民”,往往能熟练运用各类媒体工具来传播与接收信息,而年长一代作为“数字难民”,在接受新事物上不及年轻一代。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年轻一代由于更能熟练使用新媒体而掌握许多有关新冠肺炎的信息,逐渐意识到新冠肺炎的严重性,而年长一代对于新媒体上传播的有关此次病毒防范的健康信息与防御知识知之甚少,依旧保持不以为然的心理。因此,两类群体关于疫情态度与防疫措施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年轻一代为了说服父母配戴口罩,开始向长辈反向传输他们在新媒体上接收到的信息与知识。

(二)传统媒体的引导欠缺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初期,一些传统媒体未引起重视,这也为习惯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年长一代不够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随着死亡病例人数等数据的逐日增加,传统媒体开始大幅度报道新冠肺炎,但由于带有“可防可控”“基本不会人传人”等字样的一系列疫情报道频繁出现在公众眼前,信息的杂乱与不准确性对公众造成了极大的误导。传统媒体对于疫情议题第一时间的引导缺失,首因效应导致年长一代认为病毒危害性较低,造成了获得更多准确信息的年轻一代与对病毒不以为然的年长一代在新冠肺炎的认知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年轻一代从而主动向年长一代传播健康信息。

(三)传统礼治传承的习俗惯例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曾提道:“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4]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正处于中国一年一度最重大的节日——春节。在春节这段时期,许多庆祝新年的习俗惯例也在禮治社会的教化中成为了传统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在年长一辈心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媒体呼吁疫情时期出门戴口罩甚至取消出门拜年这一活动时,必然会遭到年长一代的拒绝。而年轻一代对于传统的认知不及年长一代深刻,在清楚认识到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及危害性之后,认为特殊时期应采取特殊手段。年轻一代的想法与年长一代把传统放在首位的思想形成冲突,年轻一代不得不向年长一代普及新冠肺炎的危害以及戴口罩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的有利之处。

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反哺现象带来的启示

(一)文化反哺不容轻视

基于不同的成长环境与社会经历,年长一代与年轻一代在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上存在巨大差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传播更新频繁,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一代与作为“数字难民”的年长一代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数字鸿沟,而文化反哺是缓和家庭场域下子辈与父辈之间代际鸿沟的有力工具。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父辈通过接收子辈反向传递的疫情信息与防御知识,充分了解疫情形势的严峻性以及相关防范措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家庭场域下文化反哺的成功能够对整个社会的防疫工作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在需求反推技术的发展中,尤其经历过此次疫情之后,文化反哺的概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少年轻人开始愿意为中老年人提供知识付费服务,也开始需要向中老年人传输知识的专业服务,商业服务对中老年群体“付费意愿低”的忧虑也逐渐消失,中老年群体知识付费服务或成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传统媒体不容小觑

传统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既是可靠的信息传播者,又是有力的舆论引导者。在新媒体强势发展的今天,由于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在对新媒体的应用上的数字鸿沟,传统媒体的受众年龄层逐步老年化。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樊亚平教授曾提出网络新闻产生社会影响力的一種特殊的“二级传播”模式,认为当一条网络新闻发布后,若传统媒体没有任何反应,该网络新闻就不会在相当广泛的社会公众中引起普遍关注[5]。疫情初期一些传统媒体的缺位失声,也给疫情防控的进展增加了阻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群众极易产生恐慌心理,代表官方、严谨、权威的传统媒体如能及时传递最新消息,对于稳定人心,成为非常时期社会稳定的“强心剂”,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三)相关政策不容忽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要想控制事情发展态势,仅仅依靠媒体来引导和劝说是不够的,还需有关部门及时推出相关措施、政策,联合媒体进行宣传,才能有效引导人们及时进行防控。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由于疫情暴发于春节时期,而传统礼治习俗使得年长一代与年轻一代在对待疫情的态度与反应方面产生了巨大差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疫情防控。此时就需要政府及时出台关于防控的相关规定、措施和办法,严格规范人们的行为。如疫情期间武汉等多地政府都制定了有关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防疫规定,这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提出的防控措施,如果有人拒绝配合、坚决不戴口罩,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严格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人们的言行,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好发展。同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在人心惶惶的时刻为人们指明方向,维护社会的稳定。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年轻一代因更加熟练频繁使用新媒体而比年长一代掌握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关于新事物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产生了巨大差异,造成家庭场域下代际隔阂。这种隔阂也促使年长一代和年轻一代之间的文化传递方向发生了倒置,使得文化反哺成为数字时代普遍存在的家庭现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发生的文化反哺现象,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在新媒体时代,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我们不仅要重视传统媒体仍然存在的强大公信力,还要意识到政府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强大作用,更不能忽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文化反哺现象能够推动主流舆论传播,促使网络舆情朝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顺利解决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我们对事件进行管控与治理,稳定社会秩序,引导事件朝正向的态势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7-28,79-80,97-98.

[2] 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青年研究,1988(11):22-26.

[3] 周晓虹.文化反哺与媒介影响的代际差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02):63-70.

[4]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9-70.

[5] 樊亚平.网络新闻传播产生社会影响力的一种特殊模式——兼论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J].科学·经济·社会,2004(01):94-96.

作者简介:康嘉辰(1998—),女,湖北孝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
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用户情绪分析
新闻网站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基于Hadoop平台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研究
浅析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
浅析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