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新闻扩展报道空间的途径

2020-09-10韩莉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1期

摘要:本文以教育新闻扩展报道空间的途径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扩展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作用价值进行讨论分析,随后探讨教育新闻报道现状,最后结合现状问题,提出一些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扩展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新闻;扩展报道空间;扩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1-0181-02

一、前言

从教育新闻报道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教育新闻的报道空间受到了严重限制,最终导致教育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环境下,教育新闻的市场空间被一再压缩,无法发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因此需要提出一些扩展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策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扩展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作用价值

扩展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简单来说就是立足于教育新闻内容本身,扩大教育新闻传播范围,凸显新闻教育价值,提升新闻报道深度,从而赋予教育新闻更广阔的报道空间,引发人们进行深度反思,促使教育新闻的价值得到有效彰显。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也能够认识到扩展教育新闻报道空间所体现的作用價值,即让教育新闻不仅仅起到普通新闻“告知”的作用,还能够通过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扩展,引导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教育新闻背后映射的教育问题,引发人们的深度反思,或者让人们从教育新闻中学到一些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真正发挥教育新闻报道的作用,推动教育新闻事业实现更好的发展[1]。

三、教育新闻报道现状

从教育新闻报道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教育新闻盲目追逐流量热度,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人们已然进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公众注意力已经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吸引各种流量,关乎媒体行业的发展。一些媒体因此不惜突破下限,在教育新闻报道方面,极尽夸张渲染之势,人为放大教育痛点,制造焦虑,给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例如,2019年某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新闻文章,该篇文章为了赚取流量,以极尽夸张之势,渲染所谓的“寒门状元悲惨境遇”,向公众呈现了虚假扭曲的教育现实,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是教育新闻在报道方面存在罔顾事实现象的情况。在如今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人们身边每天都充斥着各种新闻信息,同时信息的核实速度远远落后于信息的发布速度,最终导致教育新闻在报道方面存在罔顾事实、虚假报道等问题。例如,某电视台报道一则新闻称,某学校二年级女孩遭受校园暴力,同学向小女孩眼睛里塞了十几张小纸片。该教育新闻一经发布,群情激愤,迅速被各大媒体广泛关注,新闻舆情发酵长达两周。然而后续经眼科专家分析,人的眼睛非常脆弱,不可能会被塞入十几张小纸片,这显然违背科学精神。由此也能够说明该教育新闻存在刻意夸大事实的问题,此时新闻真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获得更多关注度。

三是教育新闻过于强调冲突性、戏剧性,缺乏社会责任担当。如今为了获得更多流量与关注,教育新闻也开始向娱乐新闻看齐,更加强调新闻报道中所谓的冲突性、戏剧性,且新闻报道多倾向于负面内容,这对公众对社会的正向认知起到了一定的消解作用。受负面导向教育新闻的影响,当前公众对当下负面教育新闻存在一定的抵触、恐慌、厌烦心理,甚至经常选择性地无视这种负面教育新闻的存在。例如,面对校园霸凌、师生冲突等事件,部分教育新闻在报道过程中,采用了一些不当的渲染手段,激发了人们的愤怒、恐慌等心理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们对社会教育的整体客观性认知,导致人们在判断教育新闻事件真相时,很容易被个人情绪、立场所诱导,使真相不再重要。而教育新闻本应是教育意义大于娱乐意义的存在,如今在教育新闻报道方面过于执着制造冲突与戏剧性,会严重限制教育新闻本身的社会教育作用的发挥,影响教育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宽度,最终致使教育新闻沦落为毫无营养的娱乐新闻,这显然有悖于当下教育新闻报道的发展初衷。

上述教育新闻报道存在的种种问题均对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扩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上述教育新闻报道也扩展了报道空间,但这种报道空间的扩展带来的作用显然是负面效果居多,属于一种负面的教育新闻报道空间扩展。他们在教育新闻报道中不惜扩大事实、制造焦虑,只为了博取眼球,提升关注度,不仅不利于教育新闻正向作用的发挥,也会对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2]。

四、扩展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途径

(一)克服教育新闻传播障碍

相较于新闻报道的动态性、新鲜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稳定,因此在当下的教育新闻报道中,很少有新鲜的动态新闻,这注定相较于其他新闻报道,教育新闻的报道空间更小,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更少。同时,在实际进行教育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传播障碍,不利于教育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一直以来,教育活动的开展均局限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之中,本身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特征,因此新闻报道的呈现也相对枯燥一些,难以吸引更多关注,这些都是教育新闻在报道方面存在的先天性障碍,它们最终给教育新闻的传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教育新闻报道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教育新闻的实际特点,做好新闻报道创新。例如,在新闻语言表达方面,力求“接地气”;在教育理念传播方面,力求通俗易懂;在教育新闻事件报道方面,力求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更好地打破教育新闻的传播障碍,扩展教育新闻的报道空间。

(二)提升教育新闻报道深度

新闻深度是扩展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关键突破口,只有不断地提升新闻深度,引发观众深度思考,带领观众从全新的视角认识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新闻的传播影响力。例如,《中国教育报》在关于“普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问题的一项新闻报道中,撰写了一篇名为《我咋成了躲债校长》新闻稿。新闻主要讲述了一位乡村小学校长,为了建造学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篇教育新闻报道中,记者并没有着重凸显其间的矛盾冲突问题,制造对立效果,也没有从一个监督者的视角向我国教育发起诘问,而是以冷静客观的口吻,讲述事件的经过,客观呈现教育问题,并在后续报道中提出“普九”欠债政府偿还的解决方案,有效凸显了教育新闻报道的深度,提高了教育新闻的影响力。该教育新闻报道提出的问题也迅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凸显教育新闻报道价值

教育新闻报道的价值之一就是向公众呈现当下存在的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无法采用单一认识话语进行回应。因此,在教育新闻报道空间的扩展方面,可以将教育问题纳入社会转型的经济与文化体系,从而在整体社会结构中,实现教育问题的呈现,让教育问题变得更加立体,有效扩展教育新闻的报道空间,促进教育报道价值的凸显。从当下教育新闻报道的情况来看,新闻更加注重对个案的回应,强调对个案问题的解决,没有在原本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升华,成功将个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知识层面。在教育新闻报道中,没有提出超越个案的普遍问題,最终限制了教育新闻教育价值的提升。例如,在当下教育发展现状中,校舍安全问题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很多教育新闻多将报道角度放在了制度谴责和道德批判方面,而《中国教育报》发布的一篇名为《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的新闻报道,则做到了另辟蹊径。在新闻报道中,强调建立一种推动问题解决的根本性的公共知识,即校舍不仅仅是教学场所,本身在城市之中,还应具备一个紧急避难所的空间服务功能[3]。如此一来,便成功扩展了教育新闻的报道空间,通过将校舍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逻辑,确保校舍建筑具备更高的安全指数和抗震级别,从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思考,使教育新闻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凸显。

(四)在教育新闻报道中发掘社会教育正向引导价值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不同学校受教育资源、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育事业探索方面均处于不同的层次。而在教育报道方面,则应注重凸显其中一些教育先行者的经验,更好地引领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例如,《中国教育报》发布《追寻教育的本质》《寻找变革的力量》等一系列教育新闻报道,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北京十一学校在人才教育模式创新方面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这种教育新闻报道表面上看正面宣传居多,但它的落脚点在于传播一种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回应我国当下教育领域面对的各项冲突问题,因此这种教育新闻更具有示范价值,更具有建设性、指导性作用,能够更好地引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彰显教育新闻报道本身的作用与价值。从这一视角入手,教育新闻在实际报道中将会有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只有在教育新闻宣传方面展现主流的教育思想观点,展现当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强调正向的教育效果,并且不对客观存在的社会教育问题及冲突进行回避,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新闻的质量水平,让教育新闻回归本质,彰显出自身应有的新闻传播作用与价值。

五、结语

扩展教育新闻的报道空间,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新闻的影响力,还能够更好地反映当下我国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认识到当下教育新闻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教育新闻报道扩展空间的途径,从而促使教育新闻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教育新闻的影响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莎莎.教育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现象[J].新校园(理论版),2018(003):68-69.

[2] 郑晓航.教育新闻如何扩展报道空间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002):67+155.

[3] 彭博.浅析如何做好教育新闻的报道[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53-54.

作者简介:韩莉(1977—),女,湖北襄阳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教育新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