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2020-09-10王泽忠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书法

王泽忠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是全人类绝无仅有、独具一格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郑重提出“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关键词:书法;书法教学;小学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是全人类绝无仅有、独具一格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郑重提出“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接受书法这一学科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故事认识书法

经过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国的书法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认识书法,学习书法,热爱书法。

例如,讲解书圣王羲之的故事及介绍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形成及物點。

故事一:《坦腹东床》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

王羲之16岁时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坦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坦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故事二:《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用线条的美来吸引学生

书法以线条的搭配和纵横交错的布局形成其特有的美,而书法中篆、隶、楷、行、草五体中,以草书为书法的最高境界。而张芝、张旭、怀素为历代公认的草书大家,其中张旭和怀素被后人称之为“颠张醉素”。

旭的《古诗四帖》是唯一存世的墨迹,写于五色笺上,40行,共188字。《古诗四帖》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华之笔。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书,不冶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怀素最著名的有墨迹《自叙帖》《苦笋帖》和《食鱼帖》等。怀素《自叙帖》给人总的印象、总的感觉是:它具有强大的力感!清初宋曹称它为“瘦劲”,后来包世臣称它为“瘦硬通神”。“劲”就是力感!“硬”也是力感。“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这些都是力感的具体艺术形象。它们形质不同,但却共同蕴藏着、表现着一种迅猛的、刚劲的力。这个力“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可以抵挡一切,摧毁一切。在它面前,谁也不会联想到秀丽之气,柔媚之美,感应到的只能是力!力!力!生命之力,自强之力!“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提起它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郭沫若先生二十年代写的《女神》中这一段绝唱,恰是对《自叙帖》的最好概括。

三、用丰富的内容来感染学生

书法学科建设自1963年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开始,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2012年,教育部颁发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开来,成为第13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使书法学科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教科书上内容的单一,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大量搜集学科的相关知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先进的教学设备,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法常识,从而让学生从认识书法到喜欢书法,最后到掌握书法。

总之,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符号,是我国独有的标志性学科。在这里引用邵佩英老师的一句话“希望提升书法学科建设的高度,以利全民对书法艺术的认同,形成社会化的文化观念。从国家文化发展趋势看,对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芸.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浅谈[J].教育观察,2019,8(21):133-134.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书法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诗书画苑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研究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