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传播中新闻编辑的跨媒介运作

2020-09-10高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新闻编辑

摘要:媒介生态的变化和融合传播格局的形成,对长期在传统媒体岗位工作的采编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认为,主流媒体的新闻编辑要及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媒体深度融合后创新职业理念,提升综合素养,在加大内容原创力度的基础上,尽快适应多平台操作的实际情况。资讯收集的全媒视角、内容处理的多种生成、用户主导的精准推送,应该成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编辑跨媒介运作的着力点。

关键词:融合传播;新闻编辑;跨媒介运作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167-02

媒介融合是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内容生产、加工与传播的全流程再造,带来的是新闻编辑环节的相应变化。当前,复合型新闻编辑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地方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后继续发展的瓶颈。传统媒体时代,编辑只需要根据单一媒介的要求组织报道、选择稿件、修改润色、制作标题、选择图片、编发视频文字,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新闻信息实行融合传播,这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编辑要及时转型,以适应跨媒介运作的现实需要。

一、资讯收集的全媒视角

长期以来,主流媒体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媒介深度融合之后,新闻编辑依然要贯彻这一理念,只是对报道素材的收集视角要扩展到全媒体。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任何有新闻价值和报道价值的内容都应该纳入编辑关注的视野。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等信息实行资源共享,全新的采编流程提高了资讯的处理效率,新闻编辑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精细化筛选,以丰富报道内容。

大数据时代,主流媒体的新闻编辑选择、采集和整理可用信息的难度更大,但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多。面对离散、芜杂的信源,新闻编辑既要判断信息的新闻价值,更要快速识别信息的真假,通过认真梳理,找出可以报道的内容。因此,新闻编辑要努力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视觉技术,高效率地利用好信息资源。

以前,主流媒体的平台与渠道相对固定,许多产品难以适应移动端传播,导致传播时效滞后。在传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必须通过重大新闻的首发来扩大影响力[1]。现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新闻编辑要拓展资讯收集渠道,用全媒体的视角分辨哪些信息是可以报道的。尤其要广泛地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甚至抖音、快手等视频应用收集新闻资讯,有的经过核实可以直接进行再报道,有的可以提供给记者作为深入采访的线索。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新闻编辑不能只注重文字处理,还要在全网筛选各类图片、视频资讯,在把握好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抓取能吸引受众(用户)的素材。面对全新媒介生态下各类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新闻编辑的理念与实践都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以满足受众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需求。网络语境下,虽然新闻编辑向大众传播的控制权被削弱了,但可用资讯的选择余地却相对大了。笔者认为,主流媒体的新闻编辑要及时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选择对新闻资讯进行二次传播。

长期以来,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产品生产流程是既有序又非常严密的,对任何虚假的事实性信息或者错误的意见性信息,把关者会经过综合评判,不让其进入传播环节。而有的网络媒体片面追求流量和点击率,经常刻意迎合部分网民的畸形心理,只讲究信息的猎奇性和刺激性,对信源本身的真实性却并不在乎。如今,众多网站还根据网民喜好,通过智能生产传播信息。其实,新闻报道既需要新闻编辑对事实进行感性判断,更离不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性思考。主流媒体选择哪些题材、取舍何种内容、突出什么重点、确定怎样角度,都是事关理性引导的大问题[2]。

二、内容处理的多种生成

“中央厨房”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平台,一般以“两微一端”为主,同时还兼容电子报刊、音视频网站和户外媒体等媒体形式。它既要对接传统媒体的生产流程和历史资料库系统,又要满足新媒体采编环节的新要求;既要为传统媒体采编力量生产互联网内容产品提供平台,也要为融媒体做大做强内容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3]。如今,受众(用户)不再满足于從单一渠道获取信息,而是从多个平台主动寻找立体信息。为了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多层次需求,许多媒体已重构新闻生产流程,采用“中央厨房”模式对新闻信息实行多种生成,以凸显报道载体多元的传播优势。

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目的是以发展为前提,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有效科学的整合,互为利用,资源共享,从而使各媒体的传播功能、传播手段及社会价值得到全面提升[4]。融合后的主流媒体运行的通常是大编辑部架构,对新闻信息内容实行“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记者往往一人多职,对稿件一稿多用,因此编辑在处理报道内容时要有跨媒介意识,要根据信息传播的媒体特征,对适合不同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工处理。

新闻内容产品处理的多种生成,要兼顾各种介质平台的特点,传播符号、话语方式必须因媒而异,即纸媒注重深度,广播电视突出现场感,网络追求速度和信息量。只有报道文本契合不同媒介的传播特征,才能反映出新闻编辑融会贯通、灵活转换的内容处理能力。在融合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要通过对内容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多种生成,分别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将其呈现给受众。

融合传播不是单纯的新闻信息输出,而是将产品活力、用户体验与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结合起来。深度把握融媒体的本质意义,就要注重传播的“融合”与“拆分”,避免新闻生产中传统媒体消融、内容同质化相加、播发平台机械化转换等弊端,真正融合声、屏、报、网、微、端的综合优势,拓展新闻产品的传播空间,提升新闻产品的社会价值,打通主流媒体与社会媒体的业务通道,进一步扩大新闻产品的影响力[5]。通过多种生成后的新闻信息在不同平台的传播,实际是在“内容为王”理念的指导下,新型主流媒体对同一题材新闻产品在不同平台上的合理运用,当然指向是有效传播。

三、用户主导的精准推送

融媒体时代,受众(用户)是多层次的,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和平台也是多元的,主流媒体的新闻编辑要主动应对,实行分众化传播和精准化推送,以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用户)的差异化阅读需求。现在的用户喜欢阅读新闻精品,所谓新闻精品,除了新闻作品被叫好外,还要叫座。而最受欢迎的新闻传播形态就是短视频,短视频视听兼备、音画合一,能满足用户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端进行快餐式浅阅读的需求。这就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垂直细分,并实现精准化推送。

实行融合传播后,各种媒介形态的差异依然存在,只是形成了平台矩阵,新闻报道虽然聚合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但在各平台的传播语态还是不同的。融媒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反映在端口之争。面对多平台传播,新闻编辑在编发报道时,要实行由用户主导的精准化推送。特别是要利用智能化手段,捕捉各阶层用户对新闻信息的公众化需求。其实,分众化传播只是手段,以用户为主导的精准化推送才是目的。

在移动优先的现实语境下,媒介产品的消费已出现社交化、碎片化、场景化趋势,新闻产品的多平台传播和智能化推荐,已成为各媒体争夺潜在用户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分析、分层,实现用户与内容的匹配和關联,进一步提升了新闻产品的匹配率[6]。分众化传播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新闻编辑衡量分众化传播的标准就是用户导向的精准化,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把目标用户分离出来,不断提升信息推送的精准度。

主流媒体新闻编辑在角色转型后,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新闻编辑工作的优势和不足,在融合传播语境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新闻信息既要进行梳理和整合,更要在其中提升“吸引性”。当然,这个“吸引性”是在确保新闻本身真实性基础上的延伸,而不是为了博取眼球而制造虚假新闻[7]。笔者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要主动适应“四全媒体”建设的新要求,在向各平台推送新闻信息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更多内容真实、形式生动、观点鲜明的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传播出去,不使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旁落。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需要更多的全能编辑。在融合传播中,受众(用户)对新闻资讯是选择性关注的,这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认知结构的改变能促使行为方式的改变,主流媒体的新闻编辑要及时转型,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摒弃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陈旧模式,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跨媒介运作水平,继续走专业化道路,在新闻编发的题材把握、内容选择、形式创新、舆论引导方面发挥好权威性与公信力优势,为融合后新型主流媒体的打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钱毅君,孙愈中.移动优先下主流媒体平台转向探索——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运作实践管窥[J].视听纵横,2019(03):37-39.

[2] 钱毅君,孙愈中.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挑战与坚守[J].新闻论坛,2019(04):77-80.

[3] 王俊飞.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建设实践[J].新媒体研究,2020(04):97-99.

[4] 赵昕.新闻跨媒介形态传播初探[J].采写编,2019(06):23-24.

[5] 庞晓虹.融媒体新闻生产的实践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05):125-132.

[6] 纪祥祥.基于用户个性需求的精准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07):32-33.

[7] 殷晓蕾.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分析[J].传媒论坛,2020(15):88+90.

作者简介:高洁(1975—),男,浙江绍兴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融媒体新闻采访与编辑。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新闻编辑
融合传播语境下的媒体“新闻行动”创新探索
河南广电全媒体系列评论创新实践探索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从推选到竞演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
从“第六届广府庙会”联动报道看南方报业媒体融合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