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行业电视剧的叙事策略探析

2020-09-10潘倩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人文关怀

摘要:医疗行业电视剧自2010年《医者仁心》与2012年《心术》火爆荧屏后,以医院为叙事背景的电视剧不断发展创新,先后已有十余部优秀作品播放。医生职业的神秘性、对医患关系的讨论以及医改的推进,为医疗行业电视剧蓬勃发展制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医疗行业电视剧对于生死这一主题表达的深度是其他类型电视剧难以企及的。本文将以2017年热门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为例,探讨国产医疗行业电视剧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现实题材电视剧;社会病痛;医患关系;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136-02

自2010年《医者仁心》以及2012年《心术》掀起现代医疗行业电视剧(以下简稱“医疗剧”)发展热潮,以医院为叙事背景的行业剧开始繁荣发展,先后有十余部优秀的现代医疗剧活跃在电视荧屏。2017年底,郑晓龙和刘雪松共同导演的医疗剧《急诊科医生》以高播放量刷新了腾讯视频平台和优酷视频平台医疗剧的点击量,该剧把视角对准急诊科,在解剖生理疾病的同时也折射出当下的社会疾苦与道德病痛,引人反思。

一、聚焦社会热点话题

“说一部电视剧好看,除了与编剧、导演、演员展现有关系外,重要的一点是电视剧类型与相应观众的关系应该把握准确。”[1]医疗剧的受众面较广,剧情设置要引起受众的共鸣必然要聚焦社会热点新闻。与过去同类题材的电视剧相比,《急诊科医生》将视角对准医院的急诊科,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特殊的科室,要面对各种紧急事件以及不同情况的病人,因此,以之为叙事背景的《急诊科医生》对于社会热点新闻涵盖范围的广度远远高于此前的医疗剧。

(一)社会热点话题的再探讨

电视剧叙事脉络的发展离不开人物关系与矛盾的推进。在医疗剧中,形形色色的病患是该类题材创新的人物形象,更是立足医疗实际,贴近现实生活的典型形象。在本剧中,诸多叙事原型取材于社会新闻现象,孕妇病患在医院中本是受亲人保护的形象,但女性在生育危难时刻被抛弃,生存权利被剥夺在婆婆的观念中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第1集中的首个重要病人的身份设置为一位孕妇,因为急性肠穿孔需要手术,而送她来医院的婆婆一直强调“保我孙子”。而由于剧中人物怀孕难产这一矛盾冲突,使得婆媳之间的交锋被再次推入大众的视线,剧中人物的命运与社会大众的普遍心理相对应,受众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需求以及在道德层面的拷问在这部剧中得到解答。在第3集中,年轻的小伙子被酒驾司机夺去了生命,母亲跪着请求医生救救自己的孩子,走廊中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与肇事者的沉默形成了强烈反差。“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医疗剧中是常见的剧情设置,是医疗剧对患者形象的叙事模式之一,电视剧把失去亲人的悲痛直接捧在观众眼前,令观众产生对生命、人性等层面的思考。

(二)呼吁社会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基础是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尊重人的切实需要,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2]医疗剧的主题擅长从对人性的探讨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呼吁人文关怀。“白衣天使”是传统意义上医生护士的代名词,医疗剧《急诊科医生》中表现医护人员的形象时没有过度渲染他们的无私,而是描绘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例如,在剧中第一集中因婆婆说先保孙子,护士吴靓冲婆婆说:“那她是谁,你们家的生育机器吗?”吴靓本身甚至也因为怀孕患有产前抑郁症,而没有设置成完美的人物形象,但这样的医护形象却是更加贴近现实的。

在第38集中,幼儿园门口发生车祸,其中一个受伤小朋友是护士的女儿,护士看到自己孩子身上是受伤程度最轻的标志后,选择让其孩子等待治疗,自己奔赴救治现场;当另外一位护士发现同事女儿在救治现场时也选择了同样的处理方法,众生平等、医者仁心便通过这一剧情设置表现了出来。只有受伤轻重之分而没有亲属和陌生人之间的先后区别对待,奉献精神也是人性的体现,在叙事中挖掘人物形象的真、善、美是医疗剧中闪烁的人文关怀。剧中,抢劫江晓琪医生的不良少年锥子,在逃跑时晕倒,作为医生的江晓琪没有因其抢劫自己而弃之不顾,而是施以援手。除了医护人员外,在第38集中用身体护住护士女儿的老师也是剧中人性光辉的象征,教师、医护人员这些传统意义上无私奉献的形象至今仍扮演着应有的社会角色,也是始终拷问受众良心与道德的角色。

二、记录与反思社会问题

(一)医患关系的平视与思考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与医疗保险的普及,在当下,“看病难、看病贵”已不是医疗剧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主要矛盾,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以及医疗事故才是当今社会医生与患者的冲突点。例如,在《急诊科医生》中,江晓琪和何建一两位医生因治疗方案不统一对患者进行了多次手术,导致家属不满,医患矛盾升级。在医疗行业电视剧中,病患家属的无知以及对医生信任缺失是医患矛盾的导火索,并且众多家庭认为医疗费用的高低和治疗效果成正比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剧中痛失亲人的病患家属对医护人员施以暴力的行径为电视受众展现了反面教材,有助于大众在遇到相同问题时避免感情用事,进而树立文明、正确的就医观念。

(二)物欲与人性的争斗

感情戏往往作为医疗剧叙事的辅线,在《急诊科医生》中有两条叙事线是围绕医学展开,展现出了经济快速发展导致道德良知迷失。其一,郑岚明知自己公司“溶血栓”药品副作用却仍然推出试用的事件在江晓琪与其养母郑岚的矛盾中发酵;其二,实习医生刘凯的妹妹刘苗以及她的男友共同开设器官倒卖公司,刘苗多次重复是自愿卖肾,为的是有钱在城市扎根。人性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泯灭,人们在社会进步的浪潮中选择了自私和自保。剧中,何建一对警察说道:“现在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太快了,物欲横流,人心浮动,被这洪流裹挟着往前走,至于这么活着是为什么,我没空去思考。”这句台词在结局时被再次提起,何建一为救人进入病房,被歹徒射中,躺在病床上,警察去探望时说“你给了我完美的答案”。本剧对日益增长的物欲与人性之间的拷问始终没有终止。

电视剧应该具有高价值的故事内核,剧中不仅刻画了为维护自己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商人和自私自利的患者,更将他们与具有奉献精神的医护人员以及老师进行了的对比,单一地披露社会问题与弊端是不足以产生震撼的,而善与恶的对比才是凸显社会问题严重性的必要表达。要使得电视剧真正成为现实的叙事载体,真实反映当下的现状,叙事还应该关注更广泛和更深远的层面。

三、专业知识与感情线的平衡

医疗剧作为讲述医疗行业故事的电视劇,其叙事核心围绕医疗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因此,医疗剧在叙事层面不仅要保证有充足的戏剧冲突,更应该注重剧中医学专业知识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台词符合现实,从而为演员塑造真实的医护形象做好铺垫。

(一)医疗剧专业知识的重要作用

医疗剧吸引电视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该类型电视剧的工作性质,即医护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在一部优秀的医疗剧中,真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是塑造现实医护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前进的基础,更是提高行业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必要手段。医疗剧中医护人员对于日常医学知识的普及、传染病预防以及紧急时刻的处理方法对电视受众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医疗剧中医学知识的真实性与专业性显得尤为重要。

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曾提出电视的四大功能之一是教育功能。医疗剧作为行业电视剧类型中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一类电视剧,也应具有电视剧娱乐功能之外的教育功能。面对当下医疗剧的发展现状,诸多学者都提出该类型电视剧过分关注情感线,使其叙事重心偏离职业剧,忽视了医疗剧本身应具有的科普功能及现实意义这一问题。而在《急诊科医生》中,这一问题也多少有所表现。诚然,医疗剧作为大众文艺,兼具电视艺术的娱乐功能,但其也因其题材的特殊性,应保证传达正确的医学专业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电视剧的创作与现实社会及时地融合、交汇,体现了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活的参与意识。”[3]因此,如何平衡专业知识的科普与情感叙事之间的比例分配,使医疗类电视剧立足职业现实,使电视受众树立对医疗行业正确认知,是医疗行业电视剧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契合电视受众的情感需求

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视在信息传播、娱乐大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电视剧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艺术形式,担任着大众日常生活调味料的角色。其中,《急诊科医生》在腾讯视频的累计播放量达到了38.5亿次。剧中出现的新冠肺炎的救治情节被网友称为当前抗疫的“神预测”,而江晓琪、何建一、吴靓等医护人员面对传染病疫情的紧急处理方法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引起了大众的共情。《急诊科医生》在疫情期间播放量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对于疫情防疫的担心,而该剧的情节设置也对呼吁大众重视自我防疫起到了宣传作用,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斗的情节也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四、结语

医疗剧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不论在剧情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对人性、生死主题的讨论都在不断深化。医疗剧作为一类特殊的行业剧,对于人性与生死探讨的深度是其他类型的电视剧难以企及的。因此,医疗剧更应该不受俗套制约,把握好医疗职业的专业知识与电视艺术戏剧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促进本类电视剧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智华.电视剧类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 贾翼川,周司遥.现实主义观照下的温暖人生——从《安家》《急诊科医生》等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热播说开[J].中国电视,2020(6):23.

[3] 贾磊磊.中国电视批评[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9.

作者简介:潘倩文(1993—),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方向:外国电视。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人文关怀
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影响的调查报告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