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高年级段的实施策略

2020-09-10黄晓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课堂诵读

黄晓玲

摘要: 小学语文的学习往往不注重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其综合发展。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与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小学更好地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4-070

引言

我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诗词歌赋,国学经典,数不胜收。在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金子能适当的國学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其知识阅历,丰富其文化生活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显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但现阶段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高年级中的实施与开展并不顺利,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更好的将国学经典带入小学课堂,成为了现如今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一大问题。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社会竞争压力的提升,学生的教育愈发受到广大家长重视的同时,应试教育的模式愈发突出。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老师与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渐渐被家长轻视,家长在为学生寻找各种兴趣班时,忽略了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国学经典的学习重要性也渐渐被轻视。国学经典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千百年来古人积淀的文化瑰宝,是文化的传承。小学的国学经典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其自身国学文化素养,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其日后的写作与语文学习思维模式的养成大有裨益。国学经典的诵读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中的先贤的思想,笔墨著作,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与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的学习反映的是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只有从小开始培养对传统化的兴趣与培养,学生在日后才能逐渐建立起文化自信,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对于国学经典比较陌生,如何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兴趣,是更好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条件。同样,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也能够促进学生对其兴趣的建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把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以此角度出发,在小学高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便事半功倍。

1.采用多种上课方式

现阶段学生出生于互联网时代,对于互联网,电子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搜寻有趣的讲解,动画,短片等来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提起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如:在网络中寻找《孟子》的文章讲解动画短片进行观看。以《鱼,我所欲也》为例,虽然为初中课本的教学内容。但具象化的动画,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上课兴趣,老师可在课后将原文打印发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不必苛求学生的朗读效果,以宽容的心态,使其自主进行诵读。

通过使用互联网,能够借鉴他人的有益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学习的自主能力,也给了其自主建立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的机会。只有学生自己建立起对多学经典的兴趣,才能更好的自主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2.理解性教学

小学高年级的阶段,国学经典的讲解应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只有理解其中思想,才是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理解记忆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背诵与诵读。老师可在上课中穿插对《论语》的讲解。《论语》中的短句很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可先讲解其中的寓意,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应主要放在理解上。理解之上,可鼓励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等。

如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讲解,老师应先讲解其中意思。学生理解其意思是三个人在一起是其中必然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之后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诵读。有这一成功的案例作为铺垫之后,教师可在此时引入更多论语中的名言,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最后进行诵读。这样,学生便掌握了国学经典学习的真谛[3]。《史记》中具有大量的绘声绘色的情节刻画,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史记》中的人物的讲解。项羽本纪中,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通过对这样形象的比喻的阅读与老师的讲解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理解国学经典的深意,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养成。

3.教师应发挥好示范作用

学生在面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的文字而不知如何开口。教师在小学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进行课文的朗诵,面对国学经典,教师也应积极进行备课。对于古文的发音,断句仔细讲解。在学生理解经典的寓意之后,老师带头进行诵读,进行示范。学生在认识到这些文字并非无法开口后,便能很自然的进行诵读。经过长时间的教师引导,便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诵读习惯,使其逐渐爱上国学经典的诵读。

结语:

国学经典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教师应努力尝试多种方式,积极进行探索,使国学经典的诵读逐渐走进小学课堂,建立起学生对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兴趣,能够明显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婷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5.

[2]曹静.解读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23-124.

[3]李艳艳.国学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汉字文化,2019(10):114-116.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小学语文课堂诵读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