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县级媒体发展之我见

2020-09-10俞丽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全媒体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成立融媒体中心,但只是挂个牌子,广电归广电,报纸归报纸,工作还是按照原有的思路进行,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作为县级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全媒体;县级媒体;融媒体中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166-02

当今社会,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手段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成为新闻发布者,微博、微信、美拍、快手、抖音、西瓜视频、YouTube等大众传播平台吸引了数亿网民。通过新媒体传播,一个热点事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人尽皆知。新媒体除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外,还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传播者和接收者进行良好的互动;能够根据接收者的喜好,为接收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在给传媒行业带来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不断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压缩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全媒体时代,县级传统媒体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1]。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传统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2]。融媒体能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融媒体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传统媒体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充满勃勃生机;新媒体有第一手权威性信息,原创能力不断提升。作为全省首批县级融媒体中心试点,2019年7月18日,吴江区融媒体中心成立,标志着吴江传媒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吴江区融媒体中心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两微一端”、户外广告等新闻机构以及若干传播平台的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

二、建立完善的节目考评制度,向全媒记者转型

(一)融合之初面临的困难

吴江原有的三大传统媒体,吴江人民广播电台、吴江电视台、吴江日报社原本都有着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但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不断受到冲击。融合之后的传统媒体如何推动媒介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一次采访,全面出稿;如何围绕各级政府工作大局,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的声音直抵人心?首先要解决人才的问题,编辑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适应融媒体的要求,成为全媒体人才。

每一类媒体都有自身的特点,报纸有语言文字的魅力;广播有各种声音的感染力;电视靠画面和声音吸引受众;而新媒体则依靠快捷的传播方式,用图像、文字、声音吸引人。媒体融合之后,记者完成一次采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能全面出稿,这对记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即使资深记者采写的好稿,在几个平台通用,也会让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所用的稿件各有特色和要求,这就需要记者针对不同的媒体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写适应各类媒体的稿件,再综合运用声音、图片等信息,在各传播平台分别发表。而新闻固有的时效性,也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快速应对某一新闻事件,快速完成适合刊发于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不同类别媒体的稿件。诚然,任何资深的记者,都不可能在媒体融合中轻松成为全媒体人才,胜任所有媒体的报道模式,这就需要编辑记者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的业务能力,成为全媒体人才。

(二)用好指挥棒,制定节目考核方案

吴江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节目质量考核方案,对每一档中心自办节目、每一篇自采稿件、每一段自制视频、每一张新闻图片,按照考核标准,实行量化打分。优秀的作品,记者、编辑、主持人花心思去做了,当然得分就高;不好的作品,马马虎虎糊弄人,分数肯定低。所有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的劳动成果都按照考核标准打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每天,中心总编室都会根据考核细则,按照作品数量、质量等要求,给所有采编播人员的作品给出一个建议分数,再将这一分数报值班领导审核。值班领导再对照考核标准,把关后签字确认,然后向员工们公示确认的分数。如果对公示的分数有异议,采编播人员可以进行申诉,重新核定分数;公示后没有异议的,再由总编室录入汇总,报中心人事部门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三)发挥节目质量考核的引领作用

完善的节目考核制度激励大家多出作品,多出精品。采编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会自加压力,互相学习,不断总结,深入研究业务知识。吴江融媒体中心还经常举办各类摄像技术、新媒体制作技术等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大家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摸索并逐渐掌握全媒体新闻工作者应掌握的本领,成为全媒体人才,做到一次采访,全面出稿,多出精品。这样既保证了新闻稿源,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各传播平台的权威性和原创能力。起初,有的记者写的报纸稿件,报纸编辑感觉没法用,无从改起;有的记者写的广播稿,播音员觉得各种文字很拗口,无法顺畅表达;有的记者拍的电视新闻画面,景物是虚的,人物只拍了半边脸……现在,报纸的文字表达越来越有感染力,广播稿件越来越有震撼力,电视画面越来越有吸引力,新媒体的粉丝量、阅读量、转发量越来越高,这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努力,也离不开节目量化考核制度的引领作用。

三、坚持移动优先,大力发展新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3]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采用什么播报形式,无论媒体怎样融合,我们的目的都是更好地传递信息,提升传播质量,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中心要不断发展,就要依托各类新媒体,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目前,吴江融媒体中心已开设“融媒吴江”“声动吴江891”等微信公众号,开发“今吴江”“东太湖论坛”App,以及各类节目的微博号和抖音号。通过多种形式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多端口、多层次开展宣传。通过“今吴江”,市民可以读到《吴江日报》,聽到吴江的广播,看到吴江的电视,提升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力;通过“今吴江”市民还可以观看融媒体中心的各类在线直播,可以选择时事热点、国内资讯、本地新闻等中心自采或转发的各类权威资讯,可以享受地铁换乘、政务服务、天气预报等服务,实现“互联网+新闻”“互联网+服务”等功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融媒吴江”“声动吴江891”“今吴江”等发挥了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准确、真实、全面地将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传达给老百姓,凝聚民心、明辨是非,营造了良好的基层舆论环境。吴江融媒体中心坚持移动优先,大力发展新媒体,对新媒体也制定了一整套严谨的考核标准。根据新媒体发布的图片、文字、视频、阅读量、点赞量、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等,逐条进行打分,奖优罚懒。

四、提升短视频技能,应对全媒体挑战

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全新的宣传手段,相较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领域的“传统产品”,短视频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符合受众碎片化的使用习惯。在当前短视频掀起热潮的背景下找准定位、实现突破,是一项全新而艰巨的任务。在媒体融合的新业态下,作为基层主流媒体,我们有最新鲜的新闻素材,有优秀的全媒体记者,有丰富的资料储备库,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占领主流传播的移动新媒体舆论阵地,提升短视频技能势在必行。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制定了详细的短视频制作要求,再根据短视频质量、传播量等给作品打分,进行考核。每天早上的新闻晨会上,也会讨论当天适合拍摄短视频的新闻线索。短视频已经成为如今互联网内容传播的主力,短视频的发展能够促进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对于融媒体中心来说,是人们深入认识融媒趋势的良好机遇,可以让宣传更“接地气”。短视频与广告、短视频与电商的结合还在盈利上带来了可喜的成绩,也成为县级市融媒体中心的创收渠道之一。

五、举办各类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让老百姓关注我们,如何让受众相信我们?要通过各类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2020年,吴江区融媒体中心成功举办了各类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如“书记直播带货”“后备厢夜市”“姑苏八点半 繁华吴江夜”等,现场有近万人观看,线上有四五万的点击量,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这些活动前期在融媒体中心各传播平台进行预告,现场由老百姓熟悉的主播主持,活动丰富多彩,既宣传了传统媒体,吸引了大量粉丝,又通过新媒体线上直播,派发红包和消费券,扩大了新媒体的影响力,丰富了百姓生活,为吴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也拉近了融媒体中心与受众的距离。

六、结语

融媒体是全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立完善的节目考评制度,督促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坚持移动优先,大力发展新媒体,提升短视频技能,舉办各类活动,拉进与受众的距离,都能够促进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现代基层传播体系,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丹.融合探索要经得起时间检验[N].光明日报,2018-12-20(8).

[2] 吴德胜.世界杯中看“融合”[N].新民晚报,2018-07-08(16).

[3] 汪晓东,曹树林,于洋.深度融合 构筑媒体新版图[N].光明日报,2017-01-05(1).

作者简介:俞丽萍(1976—),女,江苏苏州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融媒体中心全媒体
县级融媒之变: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再探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要问题与重点方向
文化育人视野下对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思考
统管新闻阵地 统战新闻媒体 统领新闻舆论
融媒体中心为县级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之思考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