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高考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2020-09-10刘荣明
刘荣明
摘 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当前福建等8个省市推进的新高考改革,实施“3+1+2”模式,这一改革旨在推动高中生选其所爱,考其所长,改变一考定终身,引入多元录取机制。新时代、新高考,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定位,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这必将成为他们的矢志追求。
关键词:新时代;新高考;政治教师;角色定位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处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高考改革,旨在进一步推动高中生选其所爱,考其所长,改变一考定终身,引入多元录取机制。新时代、新高考,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定位,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这必将成为他们的不懈追求。
一、完善自我,铸就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魂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立师德,存“道”精“業”修己。
1、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
让他人信,首先得自信。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必须坚守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懂、真信,要坚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能够引领中国再创辉煌的,要在自己真懂、真信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传授我们的政治信仰。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还要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知科学理论指引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这种巨大变化对我们教师情感和态度上的鼓舞。
2、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
让他人有情怀,首先得自己有情怀。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到“情怀要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关注时代发生的改变,满怀激情地把伟大祖国创造的辉煌历史展示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任,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时事热点问题,教给学生分析现实的“金钥匙”,要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实践中总结丰富的社会经验,涵养自身精神品格,从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
育人者,先育己、修己也。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到“思维要新”,必须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智慧滋养,以创新理念拓展教学方法与模式,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故事,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故事,营造宽松愉悦、充满活力的教学场景和氛围,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4、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
人的视野决定人的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到“视野要广”,必须拓展知识视野,以适应加速变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推陈出新的知识内容。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因此,思政课教师也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思想课教师还要有纵深的历史视野,要善于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挖掘历史材料,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
5、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思。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到“自律要严”,必须“律人先律己”,在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自律,牢固树立师德意识,为人师表,提升人格品质,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政课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既要对学生和家长负责,也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思政课教师还要树立阵地意识,要守住思想政治战线的“阵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学生的头脑。
6、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
文以载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到“人格要正”,必须有过得硬的政治素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工作中,要有无比敬业的精神追求、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学行为、严于律己的个人风范、正派庄重的职业形象;在课堂上,要充满真情、热情、激情,让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抵学生心灵的深处,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坚定的信仰引导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这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要正”的不懈追求。
二、新高考视域下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再定位
思想政治课有着自己独特的德育功能和学科价值,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和灵魂。
1、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习的引导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起好主导作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2、思政课教师是课堂平等教学的推动者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得更为突出。教育即对话,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乐于放下架子,走下“神坛”,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学生当中,参与讨论,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长和合作伙伴。
3、思政课教师是时代精神和高尚道德的弘扬者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是时代精神的弘扬者,要随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态势,了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了解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并将它们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应将本人的道德积淀、向上的进取意识,通过平时和课堂教学中的师表作用,外化为促进学生品德和观念形成的人格魅力,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求学精神乃至人格魅力去感化和影响学生。
4、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个体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这是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思政课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挫折和困难,使他们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矛盾和不公,正确地对待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坎坷与挫折,化压力为动力。
5、思政课教师是政治学科课程资源的设计师
2010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思想政治课应开发文字、音像、人力、实践活动以及信息化等五种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时首先应当遵循育人性原则,这不仅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也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目标;其次是遵循开放性原则,这要求我们在研发课程资源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升级,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最后是遵循校本性原则,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呈现出课程资源的特色。
6、思政课教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
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开设职业生涯课程,把培养学生谋生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使命。2019年4月,福建新高考改革“3+1+2”模式正式公布,这意味着学生选科有12种不同的组合,面对这些选择,高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扩充知识面,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对高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要在新高考改革中找到自己事业的立足点,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引导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做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