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对返校复学大学生心理工作的思考

2020-09-10韩金磊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8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摘要:随着新冠病毒在国内传染情况趋于减少,目前我国也逐渐开始高校返校工作,由于校园环境较为特殊,人群流动性强,为了防止疫情再次爆发并处理好学生因疫情影响而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担负起学生的心理服务工作,向高校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等服务,降低由于疫情所导致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对疫情时期高校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校辅导员做好返校复学大学生心理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61

在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被建议减少外出,减少与他人接触,学校进行网上教学,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与之前相比发生较大变化,在经历长时间的网上教学与周围人群缺少实际接触后,进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有责任帮助大学生解决后疫情时代出现的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尽早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一、高校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心理工作的优势

由于高校辅导员年龄与大学生较为接近,因此与学生更容易拥有共同话题进行沟通与接触,更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对辅导员说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生活状态与学习情况的了解,清楚学生的性格、状态、思想变化等,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交流,从而做好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工作。

二、后疫情时代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疫情期间特殊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状态,导致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

情绪不稳的问题主要出现在疑似或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学生之中,由于大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在疑似或确诊为新冠肺炎后不积极配合治疗,再加上疫情期间缺少对于新冠病毒的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使学生认为自身治疗无望出现恐惧心理,一度给患病的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情绪不稳的心理问题[1]。

疫情期间大部分企业无法开工,导致较多企业资金压力巨大进而较少招聘职位,使得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而从课堂学习到网上教学这种学习环境的转变也使得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习效果逐渐下滑,多方面因素导致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极易出现心理焦虑的问题[2]。

由于长期居家,加上部分大学生没有妥善规划自身的生活,缺少自控能力,导致过分依赖网路游戏来解决当前状态的空虚、无聊情况,在回校之后极易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情况,影响学业于生活状态。在长时间与家人密切相处的过程中,家庭中原本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更容易凸显出来,例如父母感情不和的生活状态更容易暴露在子女面前,使得原本就过于紧张的家庭环境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得学生出现孤僻、不愿于人接触的心理,对于原本就患有抑郁症,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这类紧张的家庭环境中更容易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后疫情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引起辅导员的足够重伤,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高校辅导员对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建议

(一)提高对心理教育的重视

过去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心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执行力,使得传统心理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心理教育内容不实、效果不强、信息不准确等情况,大学生心理工作未能发挥真正作用,伴随着此次疫情的发生,尤其需要高校辅导员为大学生开展切实可行的心理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力量,需要辅导员对自身所担負的任务与责任有足够的重视,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心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实践心理工作经验,确保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工作的有效性[3]。

(二)提高自身的心理工作能力

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工作之前要注重培养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根据高校内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心理知识课程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工作能力,通过对心理工作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帮助辅导员能够有效掌握恰当的心理工作方式,加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分享、案例讨论,确保每一位辅导员能够把自身所掌握的心理专业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工作中,针对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交流,使用内容丰富的心理工作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专业指导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进而采取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学生尽早回归健康的心理状态[4]。

(三)加强信息化心理咨询平台的建立

想要充分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工作水平,必须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手段将学生与辅导员联系起来。通过在辅导员内部以及学生之间建立信息化心理咨询平台,将学生的心理情况与相关建议,同辅导员进行信息实时共享,使高校辅导员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为辅导员的对学生的心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帮助。信息化心理咨询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辅导员的心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使辅导员的心理指导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得到极大提升,并及时调整心理教学方法与工作方式,而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具有监督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辅导员对于自身心理问题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使辅导员可以显著提高自身心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科学心理工作进度,使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提升[5]。

结语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下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尤为重要,辅导员应当在加强心理知识学习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不再受疫情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聪.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2):61-62.

[2]刘严,戴柳.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的途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8(52):57-58.

[3]伦新秀.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工作[J].才智,2018(31):81.

[4]秦凤菊,孔惠敏,曹申梅.高校传染病管理现状及防控对策的探讨[J].中国校医,2019,33(12):958-960.

[5]宗春燕.高校传染病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11464-11466.

作者简介:韩金磊(1981年——), 男,满族,籍贯:河北平泉, 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学位: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职业教育、就业创业,邮编 :050081,工作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