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警舆情危机的生成机制及对策

2020-09-10董晶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生成机制应对策略

摘要:当前网络舆情比较复杂,公安机关由于自身工作带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政治性,十分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吸引到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任何与公安机关或者内部工作人员有关的不良性质舆情信息,在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管控的情况下,都很容易引发涉警舆情危机,这对于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形象会产生极大的损害,对于警民和谐关系以及社会稳定局面同样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涉警舆情;生成机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077-02

一、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主要特征

(一)强烈的突发性

涉警舆情和一般舆情的不同之处在于同时兼具网络和警方的特点。从网络层面来看,网络作为当前使用范围最广的新兴媒介,在社会舆情出现的时候,会产生放大器的作用,再加上各类移动传播媒体的大范围普及,使得带有突发性质的社会事件在发生之后,往往都会以一种极快的速度散布到社会各个阶层中。而从警方工作和组织的层面来看,交由警方负责的案件往往都是性质较为恶劣且比较紧急的,并且这类事件在经过各家媒体的争相报道和网络环境的快速传播之后,极容易成为网络舆情的热点,若再经过用心不良人员的操作,就有可能导致一些非理性、片面的意见迅速占据主流观念的位置,继而引发和进一步激化涉警舆情。引发各类涉警舆情的危机事件在发生时十分突然,并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对应的公安机关陷入巨大的舆论压力下。

(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公安機关开展落实的各项工作,因自身的内容和性质,直接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关,这就意味着在发生涉警舆情危机之后,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关注程度和舆情的传播有较为显著的正比关系,导致涉警舆情几乎会在瞬间成为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同时,一般舆情发生传播存在先入为主的情况,在涉警舆情危机发生之后,部分声音的主人往往是假借公平正义之名发表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使得民众在同情怜悯心态的推动和影响下,以公安机关是强势群体为由,愤怒地指责公安机关,而正是这些缺乏理性思考的声音,会导致社会范围内对涉警舆情的关注程度有更进一步的提高[1]。

(三)负面影响相对较大

纵观近些年诞生的网络涉警舆情,负面性质的舆情危机可谓“稳拔头筹”,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社会公众群体在评判此类事件的过程中,经常单纯凭借自身的直观感受和喜恶就给出结论,这种结论更偏向于情感层面的宣泄,这对于整体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来说,有极大的不良影响[2]。若公安机关没有明确合理地应对此类事件,这些负面且情绪化的言论会得到进一步的广泛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不再局限于网络这一虚拟环境,对于公安机关的执法环境也会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引发警民冲突对抗事件,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宁。

二、涉警舆情危机生成的有关机制

(一)民众对公安机关支配的要求和公安机关自身组织性能存在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通过民主制度的健全、民主形式的丰富和民主渠道的拓宽,确保民众参政议政的权利得以实现。并且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民众自身的参政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且对公权力的诉求倾向于多元化,其中包括对警察及公安机关的支配诉求,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公安机关是为我服务的,不能违背我的意志”。但是,警察和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的可由民众个体或团体支配的雇员等,警察是由政府控制的高度组织化、按宪法和法规控制和管理社会的强制性力量集团[3],不能任意受其他人或社会公民支配。同时,公安机关及警察在执行任何任务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的宗旨就是面向及服务整体社会层面的需求,而这也就必然会出现部分行为不符合少部分人群愿望诉求的问题,但这一点却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正是因为存在民众支配公安机关诉求和公安机关自身组织性能之间的矛盾,所以在涉警舆情特别是负面舆情出现的时候,部分未理解这一点的人员往往会在主观愤怒情绪的影响下,发布或者传播不良的舆论信息,从而导致涉警舆情危机出现。

(二)民众针对公安机关要求的知情权和警务工作特点产生冲突

公安机关开展落实的各项工作都会和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产生相应的联系,这意味着社会民众确实对于警务工作拥有知情权。但在以往警务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受到人员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整体的警务公开度较低,再加上人民长时间内持续的传统社会生活习惯以及公安机关工作模式的影响,民众在警务公开方面的诉求并不强烈。但在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公安机关无论是想发布、不想发布还是目前不能发布的信息,都可以被网民发布,警务公开的限度不断被打破。再加上当前人们权利、法律意识的深层发展及各类现代化传播媒介的诞生应用,使得人们对于警务工作公开程度的要求显著提高,甚至要求做到全过程的公开,但是实际上,警务工作涉及的案件侦查、审讯工作等都是有严格保密工作要求的,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做到全过程公开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三、有效应对涉警舆情危机的策略

(一)妥善开展事前预防工作

应对危机的有效方式就是将其扼杀在萌芽时,这意味着应对涉警舆情危机的最佳方式是做好相应的预防准备工作。在这个环节,公安机关的相关执法人员需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需要重视以及合理应用执法记录仪,这一设施的使用不但可以记录执法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同时也可以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之后有效保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开展各类工作的过程中,公安机关内部的人员需要在全面适应自身角色转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在树立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的前提下,认真为人民群众解决其最关心的利益问题[4]。同时还需要在执法过程中维持公正公平的理念,确保各类执法行动的规范落实,以全面降低各类有损公安机关形象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政府机关也需要更加全面地提升借助非暴力形式有效顺利处置各类公共冲突事件的能力水平,谨慎使用公安力量,这意味着有关机关需要在不断解决各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探索提高自身解决突发性社会公众群体事件能力的方式,并及时将各类信息公布给社会公众。

(二)多方联动控制事中传播

在舆情危机发生之后,对于涉警舆情的话语权掌握,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首因效应。也就是说在发生各类舆情事件的情况下,公安机关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权威消息,并全面澄清和呈现整个事件的发生缘由和辅佐证据,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真相走在谣言之前的目的。一些舆情危机的出现,一般都是由幕后黑手操纵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解决各类涉警舆情引发的危机,需要将幕后操控的黑手以最快的速度揪出来,从根源上避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不断扩散。同时在应对舆情危机的环节,需要结合互联网的力量和线下的工作做到全面配合,这也就需要及时将各类舆情事件现场录制的各种情况及时上传到官方网站,从而保证这些正确的舆论信息可以及时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赢得整体的社会舆论话语权。同时公安机关还需要借助互聯网的力量,建立一个完善的舆情收集和判断机制,从而保证在舆情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跟踪上报,合理有效地应对危机。

(三)事后的反思总结

危机从本质上来看,并不是一个负面词语,而是一个中性词语。这意味着公安机关在面对解决各类涉警舆情危机的过程中,不能将注意力单纯集中在负面影响上,还需要挖掘这一危机给公安机关工作进一步发展带来的机遇。涉警舆情的危险性就在于会将公安机关及执法人员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全面地展示在社会公众之前,这会对公安机关今后的执法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从另一角度看,涉警舆情危机暴露出公安机关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在深层分析引发这些问题背后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实现公安机关警务活动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的目的。并且如果公安机关在处置涉警舆情危机的过程中,方式得当且态度合理,还会进一步得到社会群体的支持。涉警舆情危机事后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公安机关及时发现解决自己在各项执法活动落实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以此作为教训采取合理的措施,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合理避免问题的出现。

四、结语

涉警舆情危机和一般的网络舆论不同的是带有网络和警务工作的双重特点,除了具有较强的突发性以及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之外,还会得到社会层面较为广泛的关注。之所以会出现涉警舆情危机,就是因为社会民众对公安机关的支配需求以及公安机关自身组织性能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并且社会民众对公安机关各类警务工作的知情权和警务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之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参考文献:

[1] 李琪,丁游淞.基于传播学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防范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02):92-95.

[2] 邱文康,韩春梅.涉警网络舆情引导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32(05):53-59.

[3] 黄智鹏.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3(14):258-259.

[4] 孙婉婷,赖沁泠,林星韵,等.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以徐纯合事件为例[J].法制博览,2019(02):35-39+8.

作者简介:董晶(1985—),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方向:涉警舆情。

猜你喜欢

生成机制应对策略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神奇婚姻故事深层叙事程式探析
模糊性:教育政策复杂运行的生成机制
青年信仰的生成机制、发展规律与危机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