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思维导图开展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探究

2020-09-10邱镇勤

天府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运用探究初中数学

邱镇勤

摘 要:思维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图像文字相结合,从而运用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中。通常设定一个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然后将其他知识与关键词相连接,这种方式更加显现了思维思维导图的逻辑性质。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开始构建数学相关的知识框架与结构,通过培养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从而达到教学进步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探究思维思维导图。本文就思维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思维思维导图;初中数学;运用探究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逻辑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这门科目又是培养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这门科目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激起初中生课堂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整个班级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度。由于初中生的年纪较小,且缺少定性,对任何事物都具有短暂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思维导图教学对现代的教育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对当前教育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初中数学的知识复杂而又广泛,虽然没有高中阶段的难度,但却是在将来为学习高中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更要努力学习初中阶段的知识。以往的教育方法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不关心学生本身,教师只顾追求卷面上的成绩。对待数学知识也与文科一般,其中的理论知识或是计算公式,也要求一字不差的背诵。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是巨大的阻碍。虽然初中生的性格非常活泼,但是对知识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若长期运用应试教育的理念教学,则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产生消极态度。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可以采用思维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虽然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掌握方法也可以迎刃而解。通过知识框架,之后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按部就班,不会手忙脚乱[1]。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一课为例,教师写下关键词“三角形”,然后指定几名学生对已知的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绘制思维思维导图,从而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并且为之后学习的新知识作铺垫,由于关键词为“三角形”,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依次补充其意义、含义、定理、特性以及稳定性等内容。如若发现缺少的知识点,教师之后将此思维导图中缺失的知识点进行补充。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讲解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根据本单元的小标题可以轻易得出新知识点,分别是“有关的线段”“有关的角”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再次绘制思维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则是对三角形所有内容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加深记忆,以此构建三角形的知识框架。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由于逻辑性较强,因此要随时保证大脑的运转,还要发散思维。而绘制思维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虽然初中数学的知识很复杂,但是其中依旧相互联系,知识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教师应重视思维思维导图的设计,在课堂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入进行分析和理解。绘制图像可以清楚地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熟悉感,更好地在之后课程中完成学习任务[2]。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含义、意义以及其他理论知识,从而了解不等式的基本解法。教师在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本节课知识内容进行梳理,从而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思维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扩充,促进其思维的发散。

三、帮助学生理解相似知识点

虽然初中的数学知识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对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各个类别的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初步的总结,由于初中知识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的性质,方便教师使用思维思维导图教学。此外,由于教师为了提升教学速度和教学质量,往往将相似的内容进行统一讲解,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对学优生具有好处,但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内容和知识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教师在绘制思维思维导图时,可以重点关注此类学生,根据平时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进行绘制。通过分析思维思维导图,从而发现知识点之间的练习,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3]。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为例,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通常将一元一次方程作为课堂导入的知识,根据一元一次方程讲解新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加快课堂的教学进度,但是学生很容易将两者相似的地方弄混,比如将一元一次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加以混淆。教师让学生分别绘制“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思维思维导图,从中找到二者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和记忆,从而加深两个知识点的理解。

结束语

由于思维思维导图的教学对象是年纪较小,且思维逻辑正处于初步阶段的初中学生,因此要重点把握初中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习惯,从而根据习惯和规律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通过对思维思維导图的理解与学习,学生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逐渐行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而教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引导,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培养思维逻辑的能力,教师更应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思维导图进行逐步分析,并且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依靠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翠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52-53.

[2]张琳凡.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08:67.

[3]韩方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54-56.

猜你喜欢

运用探究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运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
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