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电视节目的改革探析

2020-09-10梁宇晖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融媒体创新

摘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健康类电视节目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以及挑战,如何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是电视台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融媒体对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影响入手,针对节目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融媒体;健康类电视节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1-0129-02

一、前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类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地方电视台坚持本土化发展,陆续推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健康类电视节目。健康类电视节目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普及、引导、传授健康知识以及养生知识,优质的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部分观众的认可。但是,融媒体时代背景对健康类电视节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针对节目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融媒体对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影响

(一)融媒体对节目制作形式产生的影响

各个地方电视台立足于本土化发展,结合受众群体的需求,陆续推出了多种类型的健康类电视节目。但是传统的健康类电视节目,例如太原电视台的《健康时间》,还是以嘉宾分享为主,主要分享健康热点、养生资讯、中医知识等。电视节目制作方通常邀请某一个健康领域的知名专家坐镇,然后围绕受众群体的需求,讲解和分享相关的内容。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是自媒体,单一、枯燥的分享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受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基于此,如何对节目制作形式、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如何充分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等,是健康类电视节目必须关注的问题[1]。

(二)融媒体对节目传播范围产生的影响

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而且影响的深度以及广度均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康类电视节目可以借助融媒体的各类载体实现传播范围的拓展,不再局限于电视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社交软件等都可以成为健康类电视节目的传播載体,有利于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群体都关注相关信息。与此同时,融媒体的传播空间更加广阔,受众群体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互动以及分享相关的内容,每一个受众都能成为传播节点,从而扩大节目的传播范围。

(三)融媒体对节目制作者职业素养的影响

融媒体背景下,对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形式、内容、传播渠道、互动程度、人性化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对节目制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类电视节目需要立足于本土化,充分结合市场发展、受众群体等各方面的需求,全面统筹与分析节目制作相关资源,特别是要利用新媒体突破传统健康类电视节目的限制,打造全新的健康类电视节目,进而提升节目的实效性。

三、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电视节目的改革建议

(一)不断强化品牌优势,加强内容生产与创新

1.健康类电视节目应当创新性传播健康知识。在融媒体背景下,不能只看到新媒体的优势,还应该体现传统媒体的优势,例如采编能力过硬、内容权威性强、长期培养起来的受众群体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等。疫情期间,全国各级媒体基于实际情况迅速推出了有关疫情的节目,其中一些具有影响力以及公信力的电视媒体在这个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卫视的《我是大医生》、太原电视台的《健康时间》等,及时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些健康类电视节目突破了传统节目形式的限制(主持人+专家嘉宾),邀请了地方医院的权威医生组成主持团,然后再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以“医生梦之队”的模式制作健康生活服务类节目。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医生主持团以实证、讲解、互动等各种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疫情以及其他健康医学知识[2]。

整体来讲,融媒体背景下的健康类电视节目可以从以下方面强化品牌优势、加强内容生产和创新:

(1)情境演绎。健康类电视节目要彻底改变曾经冰冷冷的说教模式,建议在电视节目的现场,结合道具尝试对一些生活片段情景进行演绎,尽量贴近本地群众,这样才能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地讲解以及传播医学知识,而不是把节目做成说教课堂。

(2)增加宣传的趣味性。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地方健康类电视节目中可以播出防疫宣传片,通过一人分饰两角的形式,有利于提升宣传片的趣味性。外出回家之后,很多人第一件事就是摘除口罩,而如何正确摘除口罩以及丢口罩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的一个方面。可将其作为宣传热点,由医生扮演两个角色,然后通过对话以及动作,具有趣味性地告诉人民群众如何摘口罩以及丢口罩,然后详细地讲解科学知识,使原本比较枯燥的医学科普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性。

2.针对新媒体领域定制专属健康内容。从新媒体平台来看,如果传统电视端IP在这里仅仅只是简单的“拆条”,那么就意味着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仅仅只是将电视上的健康节目内容移植到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融媒体背景下,受众群体的需求、用户画像均不同,仅仅只是依靠简单“拆条”,无法实现传统IP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延伸,而突破之路就在于针对新媒体领域定制专属的健康内容,这样就能够提升地方健康节目的影响力。健康节目,如太原电视台的《健康时间》,电视端节目时间是50分钟,这不适用于新媒体平台,因为新媒体平台上几十秒到几分钟的短视频往往更容易传播,而且短视频的传播与电视端的黄金法则也不一样,具体体现在:

(1)快、稳、准、狠。短视频采用的是信息流量的模式,加上受众群体碎片阅读与观看的特征,如果视频前3秒没有吸引力,受众群体往往会直接将其滑走,如果用户没有看完,也就意味着视频没有推荐量。因此,短视频的前3秒一定要快、稳、准、狠,尤其是健康节目,通常会使用真人出镜的方式,因此视频一开始就要使用户知道通过该视频能够获得什么具有价值的信息。

(2)标题。新媒体领域的健康节目的标题非常重要,当然,要注意不能做“标题党”,因为这样容易使受众群体产生反感。在设计标题时,建议结合时下传播率比较高的热词以及一些网感化语言。

(3)头图。头图非常重要,现代受众群体习惯碎片化阅读,优质的头图可以使其拥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还能提升点击率。

(4)时长。针对新媒体领域定制健康节目,要合理控制其时长,“短”具有巨大的优势。从相关统计来看,短视频时长通常约为40秒,其传播度相对更高。

(5)加强互动。加强互动可以引发受众群体的评论热情以及情感共鸣。因此,针对新媒体领域定制节目时,建议在评论区预埋一些干货、有趣、质疑、侃选等评论内容,目的是吸引更多受众群体观看以及参与互动,这样有利于提升节目的传播效率与质量。

(6)巧蹭热点。例如世界防艾滋病日、世界无烟日等节日以及“快乐肥宅水的实验”“牛油果健康骗局”等,均可以作为健康节目蹭的热点。

整体来讲,需要转变思维,就新媒体用户的喜好与需求进行深入研究,这样能够使健康节目这样的传统IP在新媒体平台上健康发展[3]。

(二)突破健康节目的限制,有效覆盖全年龄受众群体

1.密切关注痛点,与受众之间构建深度连接。以北京卫视的健康类电视节目《养生堂》为例,该节目入驻抖音,而与电视端服务中老年观众的模式完全不同,在抖音通常是以1分钟视频来直击当代年轻人的健康痛點,从多个角度谈年轻人关注的健康问题,例如网络健康谣言、自测健康、微运动、中医调养、整形、美容等。抖音等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互动性、社交性、及时性非常强,《养生堂》在自身抖音号发布内容之后,通常会在两小时之内收集评论区的重点内容,而且还会以官方的形式与网友互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挖掘到新的选题,有利于弥补电视端健康节目传播的短板,使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健康节目。其他健康类电视节目可以借鉴《养生堂》的做法,将节目延伸到更多领域,从而覆盖全年龄受众群体。

2.全面打造人格化的IP,使知识能够“抖”起来。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电视节目若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足,就必须重视打造人格化IP,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构建用户认知。比如太原电视台的《健康时间》一共有3个板块,能够充分满足观众细致、深入、全面的信息需求,贴近百姓,更好地服务百姓,从而真正发挥百姓与医院之间的桥梁作用。结合《健康时间》的特点,以抖音号为切入点,从语言风格到包装形式,还有音乐选择以及标题设计,全部围绕现代受众群体的喜好,有利于打造属于《健康时间》的个性化标签,而且能够加深其在受众群体中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在微博开设微博账号,并设置微博话题,内设健康知识、健康购物、养生合集等板块,坚持每日推送疫情有关文章,同时推送有关健康与养生的文章。此外,内容非常重要,应尽量结合本地受众群体的需求,或者以最新的医学健康观点为切入点,使用新颖有趣的互动方式以及传播方式,覆盖全年龄段受众群体,从而获得更高的收视率[4]。

四、结语

融媒体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康类电视节目要勇于改革,充分认清融媒体对自身的影响,从不断强化品牌优势、加强内容生产与创新、突破健康节目的限制、有效覆盖全年龄受众群体等策略入手,对新的传播阵地进行探索,实现节目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锐.新媒体背景下健康养生类节目发展刍议[J].传播力研究,2019,3(30):71.

[2] 王晓山.融媒体环境下健康类节目的转型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8):122-123.

[3] 贺润照.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策划创新研究——以健康类节目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08):112-114.

[4] 郭颖.融媒体时代健康节目的突破之路[J].传媒论坛,2019,2(15):44.

作者简介:梁宇晖(1984—),男,山西太原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广播影视编导。

猜你喜欢

融媒体创新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