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发展
2020-09-10褚英硕
摘 要:全媒体不断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渠道、内容、方式及传播观念的变化,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全媒体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分析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并从调整认知,强化互联网思维和理念;一专多能,有全媒体时代的协作意识与技巧;不断创新,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3个方面提出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培养和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54-01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9年1月25日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报刊、广播和电视传统媒体也纷纷加快媒体融合的脚步。
而新闻人才一直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注重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一、全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自2008年以来,“全媒体”一词成为热词。随着媒体融合实践的发展,有关专家对“全媒体”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综合不同信息传播研究者对“全媒体”的定义,可归纳为:在信息传播中,通过融合采用文图、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综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形态,针对不同类别、时间、地点、终端受众的不同需求,通过纸质媒介、广电、互联网、户外媒体等多种渠道与平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融合传播的一种新的信息生产、传播与消费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会上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对全媒体的定义进一步作了明确的阐释,从媒体信息生产发布的时效性、内容表现形式、主体多元互动、传播效能提升等维度,深化了全媒体的内涵和特征。
二、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
在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媒型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概念,后来被简化为“全媒型人才”。所谓“全媒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全媒型思维和理念,熟悉各种传播载体的传播规律、知识、技能,善于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创造性传播劳动的人。这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提炼和分析能力
全媒体时代,随着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的丰富,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但与此同时,大众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很少能有充足的时间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了解事实全貌,他们更需要的是最直接和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这就要求新闻人才具备信息数据的提炼、分析能力,从浩繁的信息中甄别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丰富的新闻资源加以全面整合、挖掘与利用,以受众需求为立足点,构建一体化报道体系。实现同一新闻资源的多样化媒体生产,再通过不同的媒体角度、传播形态和受众层次将其传播出去,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新闻需求,进而充分挖掘新闻资源的价值。
(二)新媒体实操技能
从BBS(电子公告板)到微博,从微信到小视频,全媒体不断更新迭代,在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媒体从单一的图文、声音,发展到视频、直播、H5等多种形态并存,媒体开始重视融合性报道,努力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报道体系。
这就要求新闻人才在具备采、写、编、评、摄等基本技能的同時,还需具备熟练应用新媒体操作技术的能力;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实现新闻的多类型采编一体化,根据不同受众类型进行新闻形式与内容的创造性制作。
(三)适应能力,文章风格多样化
传统的新闻媒体要求新闻人才具有过硬的基础学科知识、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及严谨良好的文字风格。但是,新媒体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和风格,对文字风格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其表现形式上也更为多样化。例如,新媒体在微信自媒体的新闻表述上,更强调“读图”,强调文字后面的人和情感的存在,强调读者在阅读时并不是一味地读取文字和信息,而是可以感知到后面的“人”的存在,所以语言风格上更为活泼、自由、亲切、有感情,是一个有性格、有喜好、有情绪的“人”。[1]在这一方面,新闻人才就需要进行多种风格的新闻撰写方式的训练,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满足不同媒体受众的爱好和需求。
三、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的培养和提升策略
(一)调整认知,强化互联网思维和理念
在当今媒介融合与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报刊、广播和电视媒体也在纷纷加快媒体融合和传播方式变革的脚步。这就需要新闻人才的思维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化,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媒介融合的新趋势。
新闻人才首先要调整认知,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理念。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新媒体赋予受众平等、民主、参与、话语权等权利,受众在信息传播中,其主动性、选择性、参与性、互动性也越来越强。同时,受众作为主要参与者,也成为网络传播内容的创造者。
“人人都拥有麦克风”是传统媒体的思维转变方式,更是提示传统媒体要注重用户的内容生产。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报道为例,得益于社交媒体中许多普通用户上传了有关的“阅兵放飞的上万只和平鸽都去哪儿了”等内容,个人网络内容生产成为当日微博的热门话题,新华社、北京日报分别针对这一话题采写了《放飞的7万羽信鸽回家了吗?》《爱“放鸽子”的北京爷们告诉你天安门广场放飞鸽子的秘密》等报道。这些基于平民视角的内容,不仅丰富了传统媒体的内容报道,而且也促进了专业媒体与新媒体内容生产的融合。
(二)一专多能,有全媒体时代的协作意识与技巧
全媒体是一种跨能力的融合,要求新闻人员不但具备新闻实务方面的技能,更要有跨平台的实操能力。除了具备文字和图片的编辑能力外,还要兼备音频、视频的编辑处理能力,善于使用各种软件,具备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和发布的能力。[2]
在北京日报社进行媒体融合的改革之后,记者不仅要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两个报刊供稿,还要向北京日报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个端口供稿。在新媒体端口,展示的形式不局限于图文,还有视频、直播、VR(虚拟现实)、H5、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一次采集,多元发布。对此,北京日报社为一线采编人员开展了多次培训,使一线采编人员掌握多种新媒体操作技能,比如使用无人机、运动相机、Osmo云台等全媒采编设备,熟悉iH5、一闪、秀米等编辑软件的应用等,实现新闻人才一专多能。
新闻人才还应培养全媒体时代的协作意识与技巧。在一个选题需要多种表现形式时,采编人员能整合成一个团队,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专多能,在某一方面技能特别突出,同时熟悉其他技能的基本知识。
(三)不断创新,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
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新闻人才更是要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变成了一种信息的共享和互动,新闻不仅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更是一种受众的信息体验和情感体验,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交流。在新媒体中,轻松活泼、直白有趣、前卫新潮的语言表达方式被更多的受众接受和认可。这就需要采编人员紧跟潮流热点,以更生动、鲜活、有趣的语言增强吸引力。
同时,在新闻报道中紧跟潮流、抓住热点、拼抢独家也至关重要。以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新闻联播”热搜第一,网友:就是要硬气!》《下周见!中美女主播隔空互怼之后,约定当面辩论》等作品为例,采編人员对新闻热点反应迅速,选题精准,同题内容全网首发,在中美经贸摩擦关键时期为中国人民提气鼓劲,被众多媒体转载引用,一时间引领网络热点。
新媒体的变化发展,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在信息浩繁的时代采用适当的新媒体方式脱颖而出,引领话题,达到传播效果,是需要新闻从业者不断学习的。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人才要加强思维和理念的更新,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培养,加强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全媒体新闻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晓虹,赵希婧.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坚守与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7(01):22-25.
[2] 王怡玮.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探究[J].南方农机,2019(06):226.
作者简介:褚英硕(1993—),女,江苏沛县人,本科,初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