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部地区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研究

2020-09-10李小红牛西

三晋基层治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部地区全球价值链

李小红 牛西

〔摘要〕 制造业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我国中部地区制造业还处于代工、组装为主的中低端环节,产品生产以资源消耗型和污染加工型的中低级别的生产为主。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中部地区各省制造业要在连贯性的政策支持下,大力培育具有品牌和技术优势的主导性制造产业,在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上形成凝聚力,推动主导制造业从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逐步过渡到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和营销升级,使得主导制造业迈进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两端,进而实现主导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升级。

〔关键词〕 中部地区;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442(2020)03-0102-07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面临国内“人口红利”和“自然资源红利”逐渐减弱和国际“逆全球化”的多重挑战 〔1 〕,中国制造业的已有优势遭到削弱 〔2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如何打破高端技术封锁,向微笑曲线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我国中部地区六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承接地。2016年国务院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明确了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定位。自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在四大区域板块中的经济增速从“跟跑”变成“领跑”。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中部地区生产总值218 738亿元,同比增长7.3%,在四大区域板块中增速继续居首,为支撑全国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3 〕。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中部地区制造业在推动国内区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分工体系中,仍然处于代工、组装的中低端环节,产品生产以中低级别的生产和组装为主。为此,探讨中部地区制造业如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实现从低附加值的制造加工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的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切入点,分析中部地区制造业的行业类型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分工位置,并提出中部地区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优化升级的路径。

二、全球价值链及其分工研究综述

(一)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和界定

全球价值链概念起源于“价值链”(Value Chain)一词,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Porter在研究企业竞争优势时提出,Porter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一系列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的价值创造过程,这些活动虽互不相同但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创造和传递价值的动态链条,即价值链 〔4 〕56-119。结合企业实践,Porter进一步提出了“价值系统”(Value System)的概念,将研究视野从原有的单个企业内部拓展到了企业之间的价值创造过程。

Gereffi等学者在“价值链”“价值系统”的基础上,针对跨区域、跨国家的企业间价值创造活动过程提出了“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的概念,该概念强调国际贸易环境下,企业之间以产品为中心开展一系列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合作过程 〔5 〕101-152。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不断深化,跨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商品为对象的分工合作,而是逐渐演化为以各生产工序、价值链各环节为对象的分工活动,并且在价值链各环节呈现出网络式交错式分工合作特征。为此,Gereffi等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的概念,以更加突出全球贸易网络中价值创造的过程 〔6 〕。

此后,众多学者和组织对全球价值链概念进行了界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指出,全球价值链是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采购、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链,在该网络链中,参与分工的主体进行着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交货、消费、售后服务以及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 〔7 〕。

(二)全球价值链的驱动类型和分工环节

一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何种分工地位,未来应朝什么方向发展,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全球价值链的驱动类型。Gereffi等学者在研究全球商品链的过程中,提出了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的动力机制,在其后提出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中,基本上沿用了生产者和购买者二元驱动的理论思想。生产者驱动是指在全球价值链中占主导地位的主体来自生产者,该主体通常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主导者,通过技术优势掌握话语权,并对价值链上不同环节进行控制、协调进而推动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 〔8 〕。购买者驱动通常是在全球价值链中占主导地位的品牌零售商,通过组织国外企业以OEA(原始设备组装)、OEM(原始设备制造)等方式构建商品的全球流通网络体系。这些零售商通常具备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市场销售渠道優势 〔8 〕。

从两种驱动类型的区别来看,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往往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航空、计算机、新型制造业等领域,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鞋、服装、家电等领域。与此同时,两种驱动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处于链条核心地位的企业都严格控制着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协作网络,它们要么把握着核心技术、专利权,要么具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话语权,并牢牢把握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而把低附加值的环节转移到劳动成本低廉、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9 〕。

在了解全球价值链的驱动类型基础上,可以结合“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来分析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环节。微笑曲线本质上反映的是价值链环节中附加值的高低位置,在微笑曲线图形中,横轴表示产业所处的价值链分工环节,纵轴表示附加值的高低。在上述全球价值链的驱动类型中,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体现在价值链上游中的研发、设计、资本环节,而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体现在下游环节中的销售、渠道、品牌中。位于附加值低端的环节主要涉及制造、加工,这一环节大部分是由发展中国家通过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到低端制造中来(见图1)。根据微笑曲线,某一产业可以初步判断自身在价值链中所处的分工地位,在此基础上可以了解自身处的竞争态势,进而明确未来优化升级方向。

三、中部地区制造业所处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一)中部地区制造业在外商投资中的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2019年中部六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显示,2018年六省制造业获得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15.45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30.79%,比重接近1/3(见表1),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分析中部地区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行业类型,本文查阅和比较了中部六省统计年鉴中有关制造业领域的外贸数据,并根据最新修订的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标准,将制造业分为31种大类(见表2),中部六省制造业细分行业基本涵盖这31大类。由于各省在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保证数据统计指标的一致性,本文選取了中部六省统计年鉴中外商投资资产总计这一共同指标,来分析中部地区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行业。

具体操作过程是将中部地区各省统计年鉴中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按制造业31大类对外商投资资产金额进行统计,并相加得出中部地区制造业各类行业外商投资资产总计金额,并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发现排名前10位的制造业行业的外商投资资产总额占整个中部地区制造业外商投资资产的80%,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排名前10位的制造业行业作为反映中部地区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行业(见表3)。表3中有关行业类型的划分借鉴阳立高等学者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分类的研究成果,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将中部地区制造业排名前10位的行业进行了类型划分 〔10 〕。从表3中可以看出,目前中部地区制造业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占比较大,这说明中部制造业在生产要素方面已由中低端向高端生产要素转变。

(三)中部地区制造业所处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环节

基于上述中部地区制造业在外商投资中的总体情况分析,本文根据OECD数据库数据从制造业所属全球价值链驱动类型和高附加值环节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中部地区制造业所处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环节。通过综合整理发现(见表4),在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属于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类型,其余八个行业都属于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类型。从全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些行业主要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中部地区制造业作为全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环节与全国制造业整体情况基本保持一致,仍处于全球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环节。未来中部地区制造业还需要不断优化升级,朝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分工环节发展。

四、中部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

国外学者针对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公认的升级路径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 〔11 〕;国内学者认为应在四阶段升级路径观点的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产业特点的个性化升级路径 〔12 〕。本文将基于国内外学者有关四阶段升级路径的基本思路,根据全球价值链不同驱动类型并结合中部地区制造业自身特点来探讨升级路径,具体思路如图2所示,图中升级路径1,针对的是生产者驱动类型的制造业,对于这类产业建议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自主研发和设计升级路径;图中升级路径2,针对购买者驱动类型的制造业,此类产业建议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自主品牌和营销升级路径。由于路径1和路径2的前两个阶段的升级过程较为相似,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三个阶段,在此,本文将路径1和路径2的升级过程整合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自主研发和设计升级、自主品牌和营销升级四个方面。

(一)工艺流程升级

工艺流程升级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更新改造来提升制造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升级过程。工艺流程升级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加工效率来实现。从上述表4可知,目前中部地区制造业主要是通过OEM(代工生产)的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涉及配件、零部件等初级产品的制造、组装及代加工等环节,针对现有情况,中部地区制造业应从提升工艺流程的附加价值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化。具体来说,工艺流程的升级一方面需通过生产技术和流程的改造来实现,另一方面需通过提高劳动力要素水平来实现。

1.在生产技术和流程改造方面,中部地区制造业应通过改进现有设备或引进新设备来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在工艺流程中一般涉及制造、组装、加工、物流、库存等环节,而这些环节效率的提升需要通过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来实现。对于中部地区制造业中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来说,尤其依赖专业生产设备的使用,这些行业如果缺乏相配套的先进设备,则会失去向高附加值升级的基础支撑动力。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制造业还应重视组织内部生产流程的改造升级。熊彼特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将生产系统中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在先进设备引进和更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中部地区制造业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序重新组织生产流程,进而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2.在劳动力要素方面,工艺流程的升级离不开劳动力生产效率的提升。在生产技术和流程的改造中,劳动力特别是高技术劳动力作为执行者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部地区制造业应充分重视劳动力要素水平的提升,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过程中,中部地区制造业应抓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助力行业升级转型。为此,中部地区制造业应为一线员工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为管理岗位的员工提供海外交流学习机会,帮助员工有效吸收和运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而提升生产一线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岗位员工的管理水平。

(二)产品升级

产品升级是指通过对产品在性能、用途上的改进或重大创新来获得超越竞争对手产品优势的升级过程。产品升级的方式虽与工艺流程升级的方式不同,但却与工艺流程升级有紧密的关联。如前所述,工艺流程升级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这就为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产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提供保障。制造业从工艺流程升级过渡到产品升级的过程中,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也会从OEM方式转变为ODM(产品设计制造)方式。对于中部地区制造业来说,如何有效地实现产品创新是产品成功转型升级阶段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产品创新可分为初级创新和高级创新两种模式。初级的产品创新通常是对已有产品在外观设计、实用性能等方面进行改进。这种创新较为容易实现,但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与此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这就要求产品制造商对市场需具备较灵敏的响应速度,同时对产品的创新也需具备较快的迭代速度,否则这种对产品的初级创新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高级的产品创新更多体现为质的创新,这需要产品制造商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实力,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产品制造的核心技术,进而参与附加值更高的价值链环节。

中部地区制造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过程中,较容易实现产品的初级创新,而在高级创新方面,目前产品技术研发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龙头制造企业仅有少数几家,如在不锈钢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太原钢铁集团、在加工技术装备制造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江西江铜集团、在半导体照明器件制造行业掌握世界领先硅衬底LED技术的南昌光谷集团、在3DNAND闪存芯片研发方面处于业内领先地位的武汉长江存储。此外,安徽省也涌现出一批在量子计算机、动态随机存储器IC芯片、玻璃新材料等领域具备业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研团队和制造业企业。但仅靠少数几家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在品牌方面还缺乏国际竞争力,加之相关配套服务措施薄弱,使得产品创新在研发设计、产品孵化、成果推广、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与产业实际发展不匹配。因此,在受到自身局限和外部阻碍两方面的影响下,绝大部分中部地区制造业行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三)自主研发和设计升级

在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主要集中在研发和设计环节,在此种类型的价值链中,处于低附加值环节的产业在经历了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初步升级之后,最终应朝自主研发和设计的升级方向发展。在中部地区制造业中,有较多的行业是处于生产者驱动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如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目前是属于中部地区制造业中实力较强、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部地区代表汽车制造企业有山西大运集团、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河南宇通汽车集团、湖北东风汽车集团、湖南长丰集团。尽管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体现了中部地区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但仍存在整体核心竞争力偏弱、行业中人才聚集效应不强等发展瓶颈。因此,对于这类生产者驱动的制造行业来说,要从下面三方面来实现自主研发和设计的升级。

1.要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技术环节实现质的突破。应加大研发经费和科研人员的投入,夯实自身研发实力,面对全球价值链中掌握主导权的一方对核心技术的阻断,可以通过“干中学”的方式来逐渐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中部地区汽车制造业为例,目前该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环节主要集中在汽车通用零配件的制造、整车组装上,在按对方的要求生产标准化产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逆向工程、模仿学习的方式,逐步突破产品的核心技术。

2.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效应。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核心企业的发展,如上述提到的中部地区汽车制造业,在行业内部整体竞争力水平偏低的情况下,需要以龙头企业代表为“雁首”。首先通过这些龙头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拿到全球订单,然后再分包给集群中其他企业,集群内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明确分工,避免内部恶性竞争现象的产生。同时,在同类行业内部形成技术研发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效应,加大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力度和研发成果转化效率,通过合力效应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实力。

3.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帮助,为促进中部地区制造业整体创新力的提升,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营造好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将主要资源和要素集中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鼓励企业加大创新R&D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产业制高点和技术制高点,合力推进中部地区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建设进程。

(四)自主品牌和营销升级

在购买者驱动类型的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集中在品牌、营销和渠道的构建环节,因此,对于参与此种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产业来说,其升级的目标应朝打造自主品牌、构建强大的营销渠道方向发展,此时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也转变为OBM(自由品牌制造)方式。在中部地区制造业中,参与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行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对于这类行业来说,要在国际市场中打造自主品牌,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并非易事,这受到文化认同、国际知名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借鉴国内学者刘志彪等人提出的以NVC(国内价值链)为基础突破俘获型网络的产业升级观点 〔13 〕,认为中部地区制造业中处于购买者驱动类型的行业应该按NVC(国内价值链)—AVC(区域价值链)—GVC(全球价值链)这一路线逐渐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渠道网络。

1.做强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制造业可先以国内市场为主战场,打造国内知名的品牌,培养国内消费群体、提升国内知名度,待国内市场发展成熟之后,再借助民族品牌的力量拓展海外市場。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知名的民族品牌就是通过此种路径逐步走向国际发展道路。

2.打造区域营销渠道。在国内价值链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转向区域价值链来拓展海外市场。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能有效构建区域价值链 〔14 〕,拓展区域合作,打造区域营销渠道,在区域范围内提升国内产品品牌效应,打破原有全球价值链中来自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双重约束,从原来的价值链中红的被动嵌入者转变为主导者,通过打造一条新的价值链条,进而嵌入到高附加值的全球价值链中。

3.拓展海外市场。在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之后,国内自主品牌会面临来国外品牌在营销渠道上的封堵,此时,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突破困境。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制造商自身须提高国际化品牌意识,同时要重视借助集群品牌的规模优势,将自有品牌与集群品牌相结合。积极与集群内企业、地方政府合力做大做强品牌,进而提升品牌在全球影响力。另一方面,应通过各方力量积极拓展海外营销渠道。可借鉴浙江建设“四网一中心”的销售网络模式,即通过海外浙商销售网、民营企业境外销售网、联合营销国际销售网、国际大型采购组织和跨国零售集团销售网以及义乌小商品国际采购中心,编织遍布世界各地的国际销售网,联合国内销售网络和境外销售网络来支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逐步开拓海外市场渠道。

〔注释〕

①由于湖南省2019年统计年鉴未单独统计该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本文采用该省第二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数作为近似值来反映。

②201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未对制造业分行业的外商投资资产进行统计,故本表中的外商投资资产总计是根据中部其他5省有关制造业分行业的外商投资资产总计加总获得。

〔参 考 文 献〕

〔1〕楊翠红,田开兰,高 翔,等.全球价值链研究综述及前景展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0(08):1961- 1976.

〔2〕郑 玉.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演化及国际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03):67-85.

〔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0-02-29(05).

〔4〕Porter M.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5〕Gereffi G,Korzeniewicz M.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M〕.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1994.

〔6〕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78-104.

〔7〕United Nations Industr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2002/2003 Overview〔R〕.2002:107- 116.

〔8〕张 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01):40-48.

〔9〕Gereffi G,Lynn H.Latin America in the Global Economy: Running Faster to Stay in Place 〔R〕.NACLA Report on the Americas,1996(29):18-27.

〔10〕阳立高,龚世豪,王 铂,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升级〔J〕.中国软科学,2018(01):138-148.

〔11〕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37-70.

〔12〕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战略风险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03):66-71.

〔13〕刘志彪,张 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05):39-47.

〔14〕闫东升,马 训.“一带一路”倡议、区域价值链构建与中国产业升级〔J〕.现代经济探讨,2020(03):73-79.

责任编辑 董 军

猜你喜欢

中部地区全球价值链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阶段特征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经济风险的TOPSIS评价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综合评价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