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再认识

2020-09-10姚于芝

百花 2020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对策管理

姚于芝

摘 要:图书馆事业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且必将继续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文化的高度发展与融合,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广泛应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机遇来自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挑战来自于对于阅读活动的表面化的演绎和形式化的强调,这是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化误解。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事业在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再度认识与强化,以便抓住本质,扬弃浮萍。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管理;对策

一、图书事业的现状

图书馆作为“阅读”活动的主阵地,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品质要求的增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需要,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国务院总理的年度报告中已经连续6次提出加强“全民阅读”活动。

2011年起,国务专列18个亿支持地方各级图书馆,开展“免费开放”,这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化的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迈入了新时代。但是,在图书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基层实践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偏移。比如,重形式轻内容,重数字轻实践,重表面轻本质等等。

其表现之一,图书馆硬件建设参差不齐,全国三千多个图书馆,建筑面积仍有很多不达标,这是因为各地经济条件不平衡的结果,有的想建建不起来,地方财力太弱,有的建起了,又被挤占挪用,有的地方馆虽然有馆舍,但其房屋结构严重不符合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布局,不利于借阅活动的开展和文献的收藏与利用。

其表现之二,各级地方图书馆在管理布局上没有刚性规定,导致各馆之间在级别和人员编制上差别较大,就陕西的县级馆看,陕北编制人员较多,陕南普遍偏少,最少的仅5人,就级别讲部分县级馆至今都处于“未定级”格次。

其表现之三,图书馆具体实践中,对图书馆作用与意义理解有偏颇,服务重心有偏移。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存在重“形”轻“质”的现象,热衷于街头、舞台、传媒上的露面。一是将原本属于群众艺术馆职责范围内的文化工作强行拉入图书馆的活动范围,比如演讲比赛、故事比赛、舞蹈书法培训等等。二是在“全民阅读”推行活动中,过份强调了“流动”“随意性”而忽视了“馆藏”的“积累性”。图书馆和阅报栏、镇村阅览室有本质的区别,部分图书馆片面地理解“书是用来读的”这一概念,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把大量的书送出去、送下去。其实,有很多只要送出去就收不回来了,这就严重地伤害了馆藏,也削弱了图书馆的动能与社会意义。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进行再认识。

二、从图书馆的内核看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纵观县级图书馆事业的现状有必要从图书馆的本质上去探讨一下图书馆事业的意义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一章第二条对图书馆的职责作出了明确定位“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第三条对图书馆的作用与地位也作了明确的界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这就充分介定了图书馆的作用与意义,我们有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深入的理解:

一是收集整理功能。这是图书馆诞生的根基,也是图书馆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文明进程的基本规律是在继承地基础上发展,但保留和积累是前提,中华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星火不断,就是因为一脉相承,前仆后继,这个进程中,呈现出三种传承形态,活的形式,多种人类活动的仪式,民风民俗,文字的形式,书籍,这就是图书馆的本质;其实,人类从记事开始,图书馆就诞生了,中国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图书馆。物的形式,诸如一些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因此,珍藏一个时代的文献是图书馆事业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世界格局发生历史性巨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不忘初心,严谨、认真、细致地做好时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入藏,为后代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这一功能应该是图书馆的定海神针。

二是开放功能。图书馆是文化的重要集散地,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竭尽所能地為入馆读者提供所需的读物,同时,严谨、认真地回收馆藏读物,绝不能因满足部分不珍惜书籍读者的妄性行为而损害馆藏。我们需做到千里寻书为读者,但绝对不能只要你读我就送,馆藏没有了,图书馆还有任何意义吗?

三是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也就是社会教育功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一定取向的思想意识,而这种取向就是民众的教育活动,而这种教育活动基本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中又可分为强制教育和潜移默化教育,图书馆实际上参与了社会教育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因它具备无以伦比的资源优势。首先它拥有数量众多、品类齐全的教育资源(历史的、现时的文献资料);其次拥有人数众多的教育对象,所有人都可成为它的座上宾,所有人都可由此获得无偿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与实践,因此,图书馆必须像一个大厨一样,随时都为读者准备好了丰盛的精神“食品”。

由以上简单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通过对图书馆事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再一次审视,有利于图书馆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不忘“初心”做到牢记使命。

三、加强和改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对策

图书事业的作用与意义的再认识是图书事业工作人员再度明确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手段,是夯实图书服务事业“初心”和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的必然过程。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图书馆人不仅要努力做图书阅读推广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收集整理这个伟大时候的优秀文献,作为国家文化的战略资源,储备、珍藏入馆。这就是我们对“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再认识”的根本目的。

一是重新审视图书的作用与功能,争取领导的重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终身学习和社会学习的场所日益发挥着其知识集散地的优势。图书館不仅是教育教学文献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研究服务中心,而且是学生课外学习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场所。应着力建好图书馆,每年拨付一定的经费,保证图书馆书刊的入馆量,不断扩大馆藏,努力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二是图书馆藏书剔旧要注意更新藏书剔旧必须注意保持藏书的系统完整性和现实科学性。各时期图书的发展都具有历史继承性,保证藏书的系统完整性,必须保留各个时期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著作,用以把社会进程和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完整地保留下来;保证藏书有效地反映最新知识和科技成果,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和学术观点,提高藏书活力和利用率,节约藏书空间。每一个图书馆都应该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开展藏书剔旧工作,建立有针对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的藏书体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迅速更新、出书数量剧增、图书价格猛涨、图书经费有限的今天,藏书必须坚持种多册少的原则,采用主题收藏、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办法,这是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是加深馆员对图书馆的再认识。每年开学前组织刚入校的新生免费参观图书馆,增强他们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意识;开办如何使用、利用图书馆的专题讲座,介绍图书馆有关的规章制度及不同类别书籍的不同功能和使用方法,让新生很快了解图书馆的制度、掌握图书馆的使用技巧,使图书馆尽快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要重点做新书推介,引起大家的兴趣,把图书馆的最新图书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以大家接触最广的媒介(如校园网、黑板报等)推介出去,让他们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

四是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加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开放时间,尽量多地安排节假日开馆,满足借阅需求,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和图书的流通率。利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可以先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配备图书采购、编目、流通、管理、检索子系统,加强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保证数据库的规范,争取在全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管理。

五是加强图书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及专业学习,要加强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掌握图书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管理的手段,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作用。

(汉中市镇巴县图书馆)

猜你喜欢

图书馆建设对策管理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平台时代下图书馆建设
空间塑形、视觉调度与文化景象的形成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