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解放初期群众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0-09-10赵莉

百花 2020年3期

赵莉

摘 要:本文通过对解放初期,全国群众美术活动、业余群众美术活动、行业群众美术活动的开展情况梳理,探讨了全国群众美术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国群众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人们研究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提供坐标。

关键词:群众美术活动;群众美术体系;群众美术传承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为群众美术教育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从此,开启了美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里程,群众美术教育成为社会主义美术发展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夕,举行了第一届文代会,毛主席、周总理等亲临会场,并且讲了话,会议决定了建国初期美术战线上的任务,是坚决贯彻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努力学习,提高觉悟,继承革命美术传统,大力开展美术普及工作,改造旧的美术,加强新老区美术工作者的团结,共同提高。1952年毛主席又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指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群众美术教育事业在全国人民欢呼解放声中,开始了崭新的阶段。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按照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以老解放区新的群众美术教育经验为基础,对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和方法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促进了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始了新的美术教育。

一、全国群众美术活动生动活泼

群众业余美术活动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得当方式,文娱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美育的一个部分,也是与专业美术活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一支实力雄厚的生力军。党和政府给予了很大的关怀,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新的风采,呈现出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美术展览中,就有解放区工人和战士的作品,引起观众的注意。1949年9月就形成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如北京市文艺工作委员会的美术工作者,就是帮助各工厂建立了业余美术小组,同年12月举办了北京市工人业余绘画巡回展览会。包括一百多个工人业余美术作者的二百多幅作品,展览后先后在12个工厂巡回展出。1951年北京工人文化宫成立了工人业余美术学校,各地的工人文化宫也先后展开了各种美术活动,在工矿企业中,许多美术训练班、美术室、美术组织相继产生,成百上千的工人参加了业余美术活动。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以绘画作武器,在爱国主义教育,在创造性的劳动竞赛等活动中起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活跃和丰富了工人的业余文化活动。

1955年第一届全国职工业余美术创作展览会在北京展出,参加展出的有19个省市及铁路、煤矿等行业的工人,作品计320余件。据1954年统计,当时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南京、鞍山、旅大和辽宁八个地区,即有870多个工矿建立的职工业余美术活动的组织,参加职工7000多人。据上海《劳动报》统计,1949—1954年底,五年中所发表的工人美术作品即有3800多幅,以重庆建设机床厂为例,1951—1958年,全厂参加过美术训练班学习的有466人,8年中共举行了530个大小展览会,就可以看出当时工人美术的繁盛状况。1958年“大跃进”期间,无论大小工厂车间,更是满墙诗画,还有厂史展览等。

在农村,解放初期除了少数地区搞得较突出外,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只是有的在黑板报上画插图或装饰、放幻灯,布置会场等。1958年随着工农生产的“大跃进”、壁画活动在广大农村迅速的开展,形成了全国群众美术活动的高潮。江苏邳县画了30万幅,成为壁画县,河北束鹿参加绘制的群众达15万人之多。广东揭阳、陕西户县都完成了大量的壁画。甘肃庆阳还搞了许多雕塑剪纸等。他们中间多数是普通社员,也有乡社大队的干队,男女老少都有,还有全家上阵的。除壁画外,有些地区画生活、画理想,表扬先进,批评落后,鼓舞了农民的生产干劲。这在当时确实有浮夸风,但有些地方后来冷静下来之后,群众业余美术活动持续了下来。搞得较好,起到宣传鼓舞作用,也出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和人才。

战士美术活动,1958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把自己部队的英雄人物画成连环画或制成幻灯片,作为进行光荣传统教育的辅助教材,用漫画批评不良现象。他们布置俱乐部、画墙报、写标语以至美化营房。福建前线的炮兵阵地上,用贝壳在壁上镶嵌标语。

1958年底,在北京举行了“工农兵美术作品展览会”,还出版了《工農兵画选》。1958年曾一度出现浮夸风、搞什么“美术学习突击班”“万诗千画”“壁画县”等等,1960年以后,经过三年困难,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又贯彻了《文艺八条》,文艺界也开始好转。

二、业余群众美术活动多姿多彩

群众业余美术活动,在坚持业余、需要、自愿和可能的原则下开展工作,许多地区的群众业余美术活动,在鼓舞群众斗争和生产劳动的宣传活动中起了很好的作用,也符合群众对美术创作和欣赏的需要。创作思想和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农村美术活动较突出的有陕西户县、上海金山、江苏邳县等地,业余工人美术活跃的如上海、旅大、阳泉煤矿和湛江等地。1963年广东举行第三届群众美展,展出作品496件,还组织了评奖活动。

1963年7月全军第三届美展,1964年全国“工农业余美展”在北京举办。全军美展观众达16万人次,周总理参观了展览。参加展出的有战士、干部、指导员,也有将军,专业的业余的大家动手,展出期间还组织了座谈、观摩交流活动。“工农业余美展”也是有一支庞大的队伍。好作品如搬运工罗德安画的《搬运图》、青岛海水养殖场女工张亚男画的《海带丰收》等,都是工农自己的生活,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在京展出一个月,受到好评。

工农兵业余画家人数很多,农民画家有郭同江、李凤兰、刘志德等许多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李凤兰这位农民女画家,1940年生,陕西户县人,由1958年上水库劳动时参加美术训练班开始,她经常利用工余时间画画,配合工地搞宣传鼓动工作,后来画村史、家史;画壁画、演幻灯等,受到群众欢迎。她担任大队副书记、妇女队长,工作较忙,家中上有老父,下有四个孩子,生产和家务都很忙,但她白天劳动,晚上画画,仍坚持美术创作。十几年创作了300多幅配合现实题材的画,其中突出的有《春锄》《喜开镰》《交售爱国粮》《喜摘新棉》等,得到好评,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优秀农民画家王景龙是户县石井乡农民,是护林员。家乡办学习班,他为大家烧炉,他看大家画时也试着拿起画笔,漫无拘束地随意作画,他出手不凡,不断有佳作出现,如《看戏》《元宵节》《集体婚礼》《磨坊》《果园》《驴拉鼓》等,他的画在省、市、北京等地获奖,农民喜欢,专家称赞,多次应邀赴外国展出。这不是个别的孤立现象。

三、群众美术活动蓬勃发展

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一些地区或单位,群众美术活动正常地发展,而且搞得很好,安吉县已被当时的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书画之乡”。自1996年以来,该县已成立30多个民间书画艺术团体,书画爱好者占总人口的50%。大路画展从1979年起,24年中就举办了12届,是一种群众美术活动,后来是铁道兵,后来是兵改工。属中国铁道总公司系统。参展的作者大都是战斗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的画家,他们就在火热的、艰难的崇山峻岭中,在青藏铁路线戈壁中,林海雪原中,他们歌颂劳动者的美,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每两年办一届展览,不但不间断,而且一届比一届质量好,创作了许多优秀美术作品,锻炼了一支坚持创作的队伍。如路巨鼎、王沂光、黄嘉善、赵修拄、应龙森、董吉祥等人。

四、群众美术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解放初期,我们初步建立了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来自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五四”以来的优良传统、西方和苏联的方法和经验、我国老解放区新的方法和经验这五个方面的智慧和经验,经过一个多世纪血与火的炼冶沉淀和改造,她已不是古老的而是现代的,已不是封建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而是中国人民大众的美术教育体系。聚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新中国群众美术初步形成了以下七个体系,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第二美术教育为人民服務、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明确的目标。第三构成了较完整的体制,从上到下从高校到小学以至幼儿园,从专业到群众一整套系统,从横的看有组织机构的各个相关部门和机制。第四有明确全面的教育方针,内容包括德智体美,中西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影像、美术学、美术理论、美术教育以及民间美术等范畴,有实用、系统的教学内容,许多课程有了统编教材,其它自编教材也在逐步健全提高。第五美术教育由社会、学校到家庭逐步有了一套美育的初步基础。第六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既有西方的方式方法,也有中国师徒授受等方法,以及现代化的一些设备和方法,第七组成了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工作干劲十足,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建成,欣欣向荣,朝气蓬勃,而且正在一步一步的自我完善之中。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