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戏曲文化题材及创作的发展

2020-09-10黄文静

教学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小戏皖南花鼓戏

黄文静

内容摘要:皖南花鼓戏是流行于安徽省皖东南宣城一带的地方戏曲。同治年间(1865年左右),湖北、河南等地移民迁入此地,他们带入的鄂东小戏和河南灯曲里的部分音调,构成了皖南花鼓戏音乐的基本原型。本篇文章从皖南花鼓戏的取材与创作入手,深入探究皖南花鼓戏的戏曲发展道路

一、传统皖南花鼓小戏的取材与创作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农民日常劳动生活,反映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描绘民风民俗、世态人情、是非好恶,从而表现群众的思想情感、伦理道德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传奇故事的剧目比较少,这类剧目通常也与劳动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按照传统剧目的故事情节,大致可分为以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劝世类题材

如戒赌博、戒酗酒、戒惰、戒盗、戒鸦片、戒淫、提倡勤俭耕织、安分守己。这类剧目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农村的生活面貌。劳动耕作、勤俭持家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准则,而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则是农民群众所厌恶与反对的。这些戏都是围绕着日常生活事件,展开夫妻、亲子之间的矛盾,既有正面的赞扬也有揭露赌棍、懒汉、流氓、地痞的不良行为。这在传统剧目中尤以生活小戏数量最多,如《打豆渣》《荞麦记》《张广大拜年》《珍珠塔》《双插柳》等。这是我国民族戏剧中很普遍的生活题材,往往运用痛快淋漓的讽刺、尖锐深刻的揭露与抨击,表达农民群众的是非观与正义感。

(二)反封建压迫的爱情类题材

如《打补钉》《柳荫记》(即《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天平山》(即《刘海砍樵》)等。这类剧目的主人公多是农夫农妇、长工艺徒们,通过爱情生活的描写,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响往。其中有几个剧目6写的是花妖狐魅、神鬼山灵,而她们都具人情味,所作所为也都是人间劳动生活,实质上也是反映了人们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

(三)伦理道德类题材

如《小姑贤》《打芦花》《倒栽麻》《蓝衫记》《血汗衫》《一家勤》等。处理好家庭生活中父母、婆媳、夫妻、儿女之间的关系,是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希望能够教育那些前夫、后母、悍媳、恶婆、傲妻、逆子和欺兄凌弟的错误行为。这类戏都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表现农民和农村手工业者的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是研究古代农民家庭生活和封建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直接的形象材料。

(四)清官断案类

现存皖南花鼓戏传统小戏剧目之中,有大量是以清官断案作为主要题材的剧目。这类剧目大多反映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塑造了一大批清官的形象。其中,在皖南花鼓戏传统小戏剧目之中,包公这一人物形象反复出现,例如《下扬州》《平顶山》《阴阳错》《卖花记》等剧目,都塑造了包拯这一清官的形象。《下扬州》中的甘氏魂魄将杨权捉去,经过包大人用还魂扇将杨权扇活,并命杨超度甘氏,以解冤仇。《平顶山》中的王太师为了得到宝贝,心存歹意,杀死书生李自贞,后经包拯审理,将王太师处死,用阴阳扇将李自贞救活。《阴阳错》之中的土地公将林大姑、二姑身份 弄错,后经包公审理,才最终使两人魂归本体。《卖花记》中曹鼎将卖花女张氏逼死,包公與权臣曹鼎正面交锋,将其铡死,并用阴阳扇将张氏救活,皖南花鼓戏之中以包公作为主要题材的传统小戏数量众多,这是下层民众愿望的集体反映。包公题材的文学创作历久而独特,其原因在于民意的推涌。历史人物包拯的思想性格为其成为文学形象和故事箭垛提供了民意基础。皖南花鼓戏作为流行于民间的俗文学,其故事题材大多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愿望。

此外,内容庸俗色情、恐怖恶劣,宣扬因果迷信、奴隶道德的剧目亦复不少,即使内容比较健康,主题比较积极的剧目,也或多或少夹杂着一些糟粕或胡闹的东西。

二、新时代剧目的改编与创作

(一)传统剧目的再创作

自五十年代开始,皖南花鼓戏陆续演出一批较优秀的传统剧目:《打瓜园》《扫花堂》《假报喜》《当茶园》《打补钉》《闹黄府》《斩皇兄》《小尼姑下山》《盼夫恨》等,其原本都是精华与糟粕杂陈的剧目。删除了传统剧目中内容庸俗色情、恐怖恶劣,宣扬因果迷信、奴隶道德的内容,推崇积极向上的思想主题,迎合时代和国家的要求。这些剧目在整理时,经过反复的比较与选择,力求分清剧目中的精华与糟粕和艺术形式上的美与丑;对艺术结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唱词说白都进行了一番修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不从糟,焉得精华”,这批传统剧目在修改后达到了“推陈出新”的要求,不论在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表现上包括文学描写、人物塑造、音乐唱腔、表演技能等,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发扬了剧种艺术风格,又符合今天观众的审美要求。

(二)新剧目的诞生与发展

在1978重新恢复高考以后,皖南花鼓戏剧团一些后继的演员们也开始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表演和创作学习,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剧团解散后,也会由政府参与扶持,自发的创作新的作品,并召集安徽文艺各界的演员们参与演出,例如宣称文化馆在近些年推出了像《老板娘》《母亲河》《金剪刀》《天下第一墨》等这些贴近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在各大戏曲比赛中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创作上,有“劝世性”题材《老板娘》,讲述的是农村的一对夫妻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致富道路,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男主人公开始花天酒地,最终落得双眼失明的下场,女主人公则继续勤勤恳恳的经营他们的“乡菜馆”,在男主人回心转意后依然接纳了他。有反腐类主题的作品《金剪刀》,有展示安徽文化的,例如《天下第一墨》是一部描写清朝时期,徽州人是如何做墨的,内部还涉及了当时商场和官场的斗争的情节,增加了一些戏剧冲突。近些年还创作了一些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优秀党员事迹,例如《腊月雪》《青春.李夏》

皖南花鼓戏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生活,虽然有诸多有利因素和较优越的条件,但是产生在封建社会的剧种艺术,直接用来抒发新时代的人物思想感情,刻画生活气质,总有一种“时代的隔阂”和“历史的差距”。因此,在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剧目中,对剧种传统艺术,必然要有所改革、有所创新,积极而又慎重地进行剧种艺术的再创造,这是一代代花鼓戏人艰苦又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读本皖南篇[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05.

[2]刘永濂.皖南花鼓戏初探[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  430079

猜你喜欢

小戏皖南花鼓戏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蒸湘区实验小学把花鼓戏请进校园
花鼓戏转型经历和湘籍民族歌唱家关联性
到皖南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新安画派风格的发展论析
小戏骨
浅谈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