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措施

2020-09-10陈有亮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陈有亮

摘要:核心素养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达到人生成长目标的重要导向 在我国,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案中强调,教师要坚持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三大原则,以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做好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方面的引导工作。在初中数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样也需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

1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升阻碍

首先,在传统的初中数学知识教学和解题能力培养中,教师大多以单一的、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法,教师们大多千篇一律地按照导入、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做题、对答案、讲题等步骤进行教学,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甚至还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显然不符合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理念,更无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其次,教师指导方式有误,一些教师只关注会解题的优等生,宁愿和优等生一起讨论难题也很难认真给后进生讲解基础题型,这样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也很难帮助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学生习惯原因导致数学能力降低。学习习惯作为学生在长期数学活动中养成的部分,与学生之前的一系列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紧密的联系。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而要改变这种习惯将需要巨大的努力。因此,部分学生虽然步入中学数学学习阶段,但受小学数学基础和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至今仍无法具备较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初中學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因素受教学方法、教师态度和学生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需要教师坚守核心素养目标,做好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工作。

2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2.1强调兴趣引入,加强方法创新

针对一些初中数学班级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等问题,教师可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兴趣导入和方法创新工作。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兴趣化引入情景助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问题推动、小组探究、信息化助力等方式进行课堂创新。

例如,教师在讲解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多边形》一章中A组习题第三题时可注意兴趣引导和方法创新。由教材可知,该题主要是考察“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但很多同学看到题上的条件甚少后就放弃了思考。对此,教师可按照三角形ABC的样子再在旁边划一个三角形,并命名为三角形A’C’D(告诉大家这就是三角形ADC的影子,然后给大家创设故事情景:大大和小小在路上遇见了,两人看了一看,原来自己有那么多地方一样啊!都有一个直角(教师给角C’标上直角符号),原来都有角A呀(教师给角A’标上直角),那么角C’是不是和角B一样呢?也就是说大大和小小所有角都一样?那他们是不是“失散的兄弟”?这叫什么?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看看图里有几个相似三角形,那些角与那些角一一对应等,最后一起得出正确答案。

2.2拒绝学生偏见,维护生生平等

针对一些学校教师忽视学生间差异,对优等生与能力弱的学生差异对待等问题,教师需要从认识上拒绝学生偏见,坚持维护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待。在消除学生成绩偏见方面,教师需要明白提高能力弱者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加容易而有意义,教师要树立“有教无类”观念,对能力弱的学生更加上心。一方面,对于不主动问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主动询问学生,针对基础题型进行细致讲解和耐心解释。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部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在心理上存在自卑、内向等心理,教师在课堂行为和互动上不能表现得过于偏爱,在其他时候更要引导该类学生树立积极和自信心理,加强心理疏导和主动指导工作。除此以外,建立班级合作小组,引导成绩好的学生与解题能力不太强的学生组成小组,助力学生与学生间的良好交流,发挥优生带动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解一套试卷时,教师不能对简单的题只念下答案而讲讲解的重心放在后续的难题上。对此,教师可让能力较差的学生讲一讲前半部分的基础题型,从而提高学生自信,也有利于其他学生听懂讲解,做到平等讲课。对于比较困难的题目,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能力较弱与优等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加以指导,随后反馈阶段,教师可让能力较弱的同学反馈学习成果,以确保这些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2.3自足基础训练,建立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因思维受限或习惯定势等影响难以得到解题能力的突破,在加上部分数学教师只关注结果或只考虑优生而直接略过基础题型解题过程等现象经常发生,这些学生的思维和习惯改进更加受阻。实际上,学科基础一直是优等生和解题能力差的学生都必须牢记在心和多次思考的部分,因此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基础题型训练。这样的基础题型训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对计算能力弱的学生的直接基础训练,教师可有目的地采用抽问、默写和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和记忆住直接的基础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各种题目进行讲解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将知识和重点勾画,然后再专门细致地讲解基本解题步骤,让优等生和能力弱的学生都能听懂,让优等生知识得以巩固,让能力弱的学生学得解题方法,形成良好习惯。总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打牢基础、查缺补漏、经常反思,按照审题、思考、解答、验算等程序进行有效解答。

例如,教师在对华师大三版中《实数集与函数》中习题进行解答时可注重学生打下基础和习惯培养。该章节填空题中有不少是列出式子让学生求定义域,对此教师可先用红色粉笔圈出定义域,然后引导学生简单回答定义域的定义和要求,然后在黑板另一侧将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写一遍或直接引导学生回忆,如“根号下x要大于等于零、分母不能为零”等。

3结束语

初中生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用初中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实现,教师不仅要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核心素养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还要尊重学生差异性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采用兴趣导入、有效提问、合作创新等多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最终助力学生解题能力和学科知识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丽.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C].华中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