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9-10刘志坤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好奇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刘志坤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而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良好的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讨论了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好奇心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立足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每个任课教师的最终教学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内容,数学学科的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和观察,通过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将其体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明確求同存异的教学思路

数学学科的教学不仅具备工具性,强调学生思维的思维逻辑的严谨性,还强调还具有人文性教育意味。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定位于数学问题的具体答案上,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考虑到题目存在的不同,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找到问题的可能答案,不拘泥于现有的固定模板,做到吸引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题目当中,有类似买购物的发散思维题目,答案并不限于一个。为摆脱学生做数学题的思维定势,教师根据题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比如,在题目“一个梨两块钱,小明的妈妈想要买5个,小明想要买6个,一共有10元钱,小明和妈妈可以买几个梨?”中,题目涉及的量词5个和6个,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在5个和6个之间徘徊。而又因为题目中限制了具体的金钱数额,导致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5个梨。为了增加解题的灵活性,拓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我买两个梨可不可以?”促进学生跳出题目中的思维定势,在练习题目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具有创新意识。又如,教师精心选择数学读图问题,让学生根据图画列出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上,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找到图片中隐含着的数学元素。

二、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当前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交往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实现,而学生实际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或与同学沟通的方式存在问题。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因素,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在组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除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外,还对每位学生认真负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在学生不断互动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他人交往的乐趣,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不同的角度,也为学生长久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比几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与交流,同时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探究情况,了解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式的掌握情况,并有效处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小组顺利完成周长的对比。随后,学生小组派学生代表以说理的方式阐述小组内的整个学习活动,包括推理的整个过程以及组内出现的不同意见等等,了解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情况与应用情况,分析整个小组内的学习与探究情况。其次,根据教材中的习题设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习题三,即如何利用一根9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如果将12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可能会围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主要是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小组内尽情发表个人的意见,而后进行长方形周长的验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以实践操作加强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观察理论知识或总结规律,还需要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的数学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的数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相联系,促进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创造性意识。同时,结合学生学习所需,还可以将数学作业设计为社会实践或家庭实践的类型,促进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摆脱了数学只能局限在课本中的窘状,促进学生将数学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结合起来。

例如,在探究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因鸡和兔脚和头的数量观察而发现的数学现象,根据数学现象探究鸡和兔各自的数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具体实践的方式来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首先,随机选择8名学生,由学生分别扮演鸡与兔。其次,教师布置好教室内的场景,由两名学生拉起黑布,8名同学需要穿好道具,即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黑色裤袜,扮演兔子的同学胳膊和腿均需要穿上黑色裤袜,以展现出兔子的四肢。黑布只会展现出具体有多少支黑色裤袜,其余学生坐在座位上要记录下教师所描述的元素,如鸡和兔的数量总共为8只,而黑布下露出来的黑色裤袜表示鸡和兔共有22只脚。在完成演绎后,学生需要回归各自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分析几种可能的情况,而后学生学习小组可以通过反复实践的方式验证小组内不同成员的猜想,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尽情投入数学学习中,同时简化了鸡兔同笼问题,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也便于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讲解教材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发展状况,合理利用学生的积极好奇心,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不确定性的答案,打破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势,为学生长久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丽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J].电子制作,2014(22):141.

[2]孙书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4(23):73.

猜你喜欢

好奇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做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