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2020-09-10李雅红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李雅红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应用往往可以使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这一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 组织策略

“合作”这一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悠久的历史,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是逐渐成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视为主流的教学策略之一。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被视为近些年来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在共同任务的引导下实现最终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毋庸置疑,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有时难以准确理解相关知识,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合作学习模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合理搭配组员

不难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教师应该明白,学生分组的合理性对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学习小组不是学生的任意组合,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为了提高学生编组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量,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学生编组环节,通常需要着重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整体来看,要遵循异组同质的原则。这样一来,可以使各学习小组保持大致相同的学习水平,从而使各小组可以进行公平竞争,并使其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第二,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也就是说,小组中的不同成员要尽量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来讲,不同性别、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中有不同的优势。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比较跳跃,而有些学生的思维则比较严谨。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思维的发散,又能够保障思考与探究过程的准确性;第三,调控小组成员人数。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性质,需要对小组的人数进行调整。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可以适当增加小组人数,而对于一般的任务,则可以适当减少小组人数;第四,进行动态调整。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需要及时对小组的划分进行调整。最终,通过多方面的考量,逐步提升了学生编组的合理性。

2.组织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当中,更加关注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并鼓励各学习小组主动参与到自主性的知识探究活动中。同时,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恰当的合作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中发挥出自主性,而且能够使学习活动保持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学生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实现更加准确的知识理解。

以《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为例,在这一节中,重点的学习目标就是学习通过列举的方法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了通过主观经验估计概率以及借助重复性模拟实验估计概率的方法。于是,我引导各学习小组结合此前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了思考与探究。同时,为了对探究活动进行恰当的引导,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以下任务:(1)将一枚硬币连续抛掷3次,有人觉得“先出现两次反面,再出现一次正面”和“连续三次都是反面”这两件事的概率是相同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2)在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口袋中先摸出1个球,放回之后再摸出一个球,“一个红球,一个白球”这件事的概率有多大?(3)同时投两枚骰子,朝上点数的乘积有哪几种情况?出现乘积最大这种情况的概率是多少?接着,各小组思考了如何用画图或者做表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任务的解决中实现了较为准确的知识理解。

3.优化教学评价

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使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着力改变以往比较单一和片面的评价模式,构建更加完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的组织流程,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组织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我主要会通过以下环节开展教学评价工作:第一,将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也就是说,我既会关注各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又会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第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教学评价环节,我会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各小组的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组内的互评。之后,还可以针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第三,改变片面的评价指标。在教学评价中,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意识、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况、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效果等内容,同样需要进行重点评价。最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4.注重学习拓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一节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大量的数学知识探究活动作为载体。由于课内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应该结合课内知识及时进行学习活动的拓展,从而使学生在更加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如:在引导学生复习完课内的轴对称、勾股定理、黄金分割、数形结合等知识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蚂蚁爬行问题、搭火柴游戏、最短路径问题、邏辑游戏等拓展性的数学活动。之后,各学习小组在活动中进行了自主性的探究。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对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更加熟练的掌握,而且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奇妙之处,并且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美。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数学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并设计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从而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献科.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4):79.

[2]谢选民.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24):81-82.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作文评改“五步曲”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