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课题学习”怎么考?
2020-09-10丁振业
丁振业
摘要:“课题学习”型试题是彰显“综合实践”的重要载体,其用意在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磨砺头脑、增长智慧,获得持续发展的能量与经验。
关键词:课题学习,数学思想,解题策略
“课题学习”型试题结构通常分三部分,即阅读与理解,归纳与发现,运用与推广。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注意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类比的数学思想。现从中考试题选取几道,供大家赏析。
一.以基本模型为台阶,考查学习的类比能力
这类试题往往以基本的模型为台阶,给出一些且有某特定关系的图形,要求通过观察、分析,识别、提炼出基本模型,以模型解题能有效沟通相关问题的情境,有效促进解题过程中知识与方法的正确迁移。
例1:准备一张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操作:将△ABE沿BE翻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M点;将△CDF沿DF翻折,使点C落在对角线BD上的N点。
(1)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2)若四边形BFDE是菱形,AB=2,求菱形BFDE的面积。
[点评]:此题直接给出了一个矩形,通过翻折得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从平行四边形到菱形,采用了“实践运用+知识拓展”这种方式,启发学生模仿、类比的意思下获得解题思路。
二.以变换探究为背景,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动手操作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活动,自主地发现有关规律并加以运用,获得相关猜想后寻找解释并进行应用,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例2:已知在Rt△ABC中,∠ACB=90°,现按如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A、C为圆心,a为半径(a>AC)作弧,两弧分别相交M,N两点;②过M,N两点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③将△ADE绕点E顺时针旋转180°,设点D的像为点F。
(1)请在图中直接标出点F并连接CF;
(2)求證: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3)当∠B为多少度时,四边形BCFD是菱形。
[点评]:此题的动手操作有两部分,第一是要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第二是要旋转180°。其考试知识要点仍是平行四边形与菱形。
三.以阅读解理为先导,考查学生迁移应用能力
这类题的特点是:设计或定义了一个陌生的数学情境,给出若干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进行迁移。它的核心内容和解题步骤是: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迁移情境---创新应用。
例3:尤秀同学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已知AF,BE是△ABC的中线,且AF⊥BE,垂足为P,设BC=a,AC=b,AB=c.求证:a2+b2=5c2.该同学仔细分析后,得到如下解题思路:先连接EF,利用EF为△ABC的中位线得到△EPF∽△BPA,故;
设PF=m,PE=n,用m,n把PA,PB分别表示出来,再在Rt△APE,Rt△APB,Rt△BP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消去m,n即可得证:
(1)请你根据以上解题思路帮尤秀同学写出证明过程。
(2)利用上题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
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E,F分别为线段AO,DO的中点,连接BE,CF并延长交于点M,BM,CM分别交AD于点G,H,如图(2)所示,求MG2+MH2的值。
(1) (2)
[点评]:此类题给出也一种解题思路,让学生沿着这条解题思路去解答问题,意在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关键是读懂题意内含。然后吸收、迁移知识,再把问题解决。
综上所述:解“课题学习”型试题与一般学习内容比较,更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它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主线,充分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数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方式发展,为学生创造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5年7-8期。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