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认同概念边界与结构维度的心理学路径刍议

2020-09-10张湖萍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33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概念

张湖萍

摘要:从心理学维度分析国家认同其与族群认同存在差异,其在形成政治共同体的前提下,让全体成为确定身份归属。个体认同心理从感性认知逐渐影响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增加认同程度。在心理学范畴分析国家认同,从投入价值、倾向确认维度入手,最终分析服务心理学路径测量国家认同,确定国家认同概念,提出在我国独特社会文化背景下界定国家认同的方法。

关键词:国家认同;概念;结构维度

国家认同是公民确定自己归属的一种方式,公民认可自己国家的主权、政治道路、道德价值观、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不曾断绝,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属于我国民族的独特文化,凝聚着多民族大众,中华民族振兴工作推进期间进行战略布局已经形成相互信任、依存扶持紧密关系为目标,提升整体国家认同感,打造互利共赢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众多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心理性因素、文化性因素均包含,其中国家认同具备复杂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本文仅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国家认同。

一、国家认同概念辨析

(一)爱国主义与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包含内容负责,但是部分人主义与国家认同混淆在一起理解,国家认同需要区分两者的概念,爱国主义包含感性与理性两种形式,前者表现在对所属国家无条件支持,即便是正确的评价也不会容忍;后者是对所属国家抱有批判性依恋,国家认同并没有形式的划分,只是按照趋向性与程度进行判断[1]。

(二)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

族群认同是对族群情感态度与自身所处族群程度的理解,国家认同、族群认同属于双重一体的关系,国家与族群认同呈现独立关系,国家与族群认同呈现负相关系文化认同。对群体个体的共同文化进行确认,遵循同样的文化理念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在相同思维模式下规范行为,这是文化认同的外在表现。文化认同也可以将其视为个体社会性的表现形式,虽然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存在区别,但是在表现形式上与族群认同,文化认同非常相似,还存在被包含与包含的边界关系。

(三)公民取向与民族取向

国家认同界定是结合族群元素与公民元素的结合体,国家认同在社会范围中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但是目前出现了两种符合主要研究学界认同的两种定义,民族取向与公民取向、民族取向的国家认同是本族群识别的方式啊,关注在族群共有宗教、语言、文化、祖先、种族、传统等内容;后者是国家公民可以区分国家成员的特征,比如共同政治原则信仰、共同领土、政治机构所代表国家承认的公民身份渴望成为国家一部分。对公民取向与民主取向进行分析,在量化研究下发现个体国家认同强度与国家民族个体对自身所属国家成员在成为成员获得感受相关。对个体进行质性研究,分析个体感受群体时的表现,个体发现自身与其他类似人共同组成一个国家,实现对形成因素进行探究,其中涉及到族群的部分元素。国家认同可以使具备一定差异的个体结合成为一个团体,与其他民族相区别[2]。

(四)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

我国因为历史原因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定民心,所以采用一国两制的管理体制。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公民形成国家认同需要拥有同一个独特且共同的认同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家认同的心理需求国家。分析国家认同发现国家不一定具备同质性特征,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可能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但是一个国家可以与其他国家共享某些资源,这也便牵扯到地理与文化叠加的理念,人群特殊、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地理、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均会影响到地域形成的效果,地域认同关乎固定区域与群体关系的认同情况[3]。

自我认同是个体对所栖息环境的认同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从环境中获取信息,逐渐对环境形成一定的依赖心理,最终形成联结。地域维度的国家认同拥有不同价值观信念,地域认同是社会建构的独特之处,但是在某一地可能出现不具备某种社会重要性的情况,但是这一社会构建的发展进程将会异常缓慢。理解国家认同,必须可以正确区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个人在环境长期生存产生认同感间的区别。基于地域的国家认同综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因素。

二、国家认同结构纬度心理学路径

(一)价值倾向维度

世界倾向与国家倾向是价值倾向维度分析两个层面,价值倾向主要体现在个体的态度、展现观念、生成结构、个体态度,影响个体对外界世界的倾向于各类事件的反应,可以展现个体社会心理发展过程,还可以展现个体社会特征。相同的价值倾向可以反映出个体对自然人、社会等关系理念形成的价值,相关体系拥有共享信念系统,价值系统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某一种生活指标,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一定的行为准则,这对社会制度的维系、社会的可靠发展有着一定的维护作用。

(二)行为投入纬度

从国家认同结构对行为投入进行分析,评价以个体行为作为载体个体,在接受各类信息的过程中存在既有的观念,对某一层面进行评价,需要在清除个体既有观念的前提下进行,优先考虑个体对所处国家的评价信息。国家认同结构行为投入是个体认为其对自我概念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评价上可能存在积极以及消极两种评价意见。个体可能会对国家产生消极态度,也可能产生积极态度,对国家认同评价主要从群体角度以及个人角度出发,群体评价公众对公民好感度的感受;个体评价是对自身与公民身份好感度的感受。

测量公众对所属群体的评价,主要为自己谈及国籍时是否会出现兴奋等情绪,将其作为衡量依据,由此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国家认同行为投入应该从社会嵌入性维度进行探索,从个体层面出发考虑个体态度、情感行为,了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个体从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国家认同嵌入到社会环境中,将其溶于日常生活并作为行为投入层面的维度。在特定环境中发现社会嵌入现象,在个体层面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社会嵌入值较高时,大多数人的社交均会涉及到群体中除自身以外的其他人;与之相反的情况则很少出现与自身无关的社会群体成员身上,个体也没有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

三、国家认同测度实施路径

国家认同测量应该认识到不同领域学科具有的差异化方式,应该根据需求灵活的采用访谈、田野调查、民族志等方式分析国家的习俗、语言、符号,从而可以收获有价值的信息。从心理学的层面分析,在国家认同内容结构构建的准备阶段使用内隐记忆的范式,其是心理学实验方法,可以完成对国家民族情境、故事的探索工作,发现个体在国家认同中的情绪特征与认知方式。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使用词语联想实验的方法开展工作,提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等,询问被调查者出现此类词语时大脑中浮现的词语,使用此方法转变采访方式,对不同年龄段群体进行采访获取相应数据,从而可以勾勒出较为立体形象的模型了解个体,对国家认知国家形象等内在认知网络结构,对国家认同结构维度的类别划分,对国家相关体系评价均有良好的作用。

结语:

国家认同目前已经在国际受到各界的关注,从心理学层面对国家认同进行分析,发现国家认同被社会构建可以捍卫个体的心理,还可以利用地域文化表现个人特色。目前,应该增加国家认同应该在个体认同体系方面的研究力度,从而可以根据分析得到方法,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增加个体的国家认同程度。

参考文献:

[1]吴日晖.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与文化适应,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0,3(6):83-85.

[2]汪青云,章鹏举.媒介仪式塑造国家认同的节点与主题[J].青年记者,2020,671(15):50-51.

[3]乔明珠,李倩.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035(001):71-74.

南開大学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