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0-09-10马超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小学语文

摘要:当今社会不斷推进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思维导图便是其中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打破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

在20世纪80年代由托尼·博赞所创立的思维导图传入中国,一开始并没有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甚至主要是在工商界尤其是企业培训方面应用广泛。针对这一状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还需要多加研究和探索。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现状

由于学生年级的增长,在语文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长,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有限,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办法来辅助他们提升相应的能力。思维导图就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之一。但是我国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还不完善,对于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很大的欠缺,并不能直接用来进行学科教学。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

1.转变学生思维方式

心智地图又称思维导图,它有发散性强和组织性强等特点。这就导致它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只有从相对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才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因为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它对于一些思维开阔并且灵活的同学来说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文章,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并且培养较高的语文素养。

2.激发发散思维能力

使学生具有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都是独特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思想,能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能力。在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时,能够增强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增强阅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时能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针对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应用现状和积极作用,文章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系统化文章,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思维工具。由于语文学科知识凌乱复杂,中心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易确定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并且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多种不同的元素尽量详细的再现文章内容,使学生详细了解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让学生深度参与,感受其中的气味性,加深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过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来,辅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强化课前预习的效果

每个学生都应有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但是现如今,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很差,如果没有课前预习会导致文章内容理解不透彻、学习效果不好等结果。让每位学生在预习时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预习文章同时还能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对文章建立起清晰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线,从而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比如在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绘制自己的的思维导图,将小女孩几次点燃火柴的经历,以及街道上过路人的反应简单列举出来,在掌握文章内容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对比小女孩几次的不同感受,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这样就能够完善预习效果,在之后的学习中完善对文章的体会。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提高相应的语文素养。

3.提高中心发散能力

传统的思维导图主要就是中心发散模式,由一个中心主题出发向外扩散,像大树一样,从主干出发,长出许许多多的枝叶。由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因此在使用这个策略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能够明确中心主题。比如在学习《搭石》这一篇文章时,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主题是搭石,这就是文章的主干,接下来描写了如何摆搭石和走搭石的场景,体现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确定好文章的中心,通过对其他场景或片段的描写,由中心向外扩散完善搭石的形象,力求找全事物的形象描写,才能够建立起完整的思维导图从而全面的体会事物或人物形象或者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思维导图并不只是注重于思维的发散,在阅读文章之前或阅读文章时对文章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理解文章,同时也注重将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思维导图不仅仅依靠思维的发散性更要依靠聚合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归纳总结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说,学生难以找到中心内容从而确定文章中心思想,因此就要帮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结构,在理顺文章之后对文章每一段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段所指向的中心重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中心。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时,教师就要在学生整体阅读完文章之后形成整体感知,明白文章大概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由于现在学生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可能对于花生的种植生长过程不清楚,因此就需要教师再帮助让学生细读课文,划分请每一段的中心内容,比如如何种花生,怎么收花生,花生又有哪些用处等,然后根据文章每段的段意再总结归纳出种花生的过程以及父亲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长间接经验,这就是归纳总结策略。

结束语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但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文素养就要打破之前传统的阅读模式,要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方方面面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其他各科中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冰心.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4):140.

[2]廖冬梅.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21):75+77.

[3]刘迪.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4]尹文生.浅议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20(15):40-41.

作者简介:姓名,马超祎 出生年月,出生于1981年11月16日 性别,男 民族,回族 籍贯,宁夏 工作单位,目前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喊叫水乡高岭完全小学任教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高年级段语文。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阅读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