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联播》的转型和发展

2020-09-10陈骁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媒体业态。在新媒体融合的冲击下,我国主流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本文以《新闻联播》入驻抖音为例,浅谈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联播》的转型与发展,为探究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及探究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新闻联播》;转型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195-02

一、《新闻联播》转型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联播》的困境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的标志性新闻节目,更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自1978年1月1日开播以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拓展了人们的新闻视角。[1]《新闻联播》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传播国家声音、引导主流舆论等责任,该节目以官方的声音给受众留下了权威、正统、刻板等印象。在全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很多困境和挑战,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越来越多,其传播优势也慢慢消失。尤其是在大多数年轻人更为依赖移动媒体的当下,传统媒体的传播效能逐渐下降,成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联播》的机遇

当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传播的途径也逐渐集中于一些新媒体平台。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而产生新型传媒动力,是《新闻联播》走出困境获得二次成功的关键。在此融合背景下,《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应抓住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机遇,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认真分析自身的传媒优势,找到存在的根本不足,“以长补短”“以攻为守”,在转型的推动下形成公信力强的新闻平台及体系。

二、《新闻联播》转型和发展的具体实践

从具体的节目特征出发,在具体的转型实践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播出渠道多样化

《新闻联播》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19年8月16日正式开放。官方抖音号开通仅一天,就成为抖音热榜第一名,甚至有网友说“我们在这里等你们好久了”。《新闻联播》当天发布了3条视频,便收获了超过1300万“粉丝”。“粉丝”数量的增加意味着这种转型方式的成功,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另外,《新闻联播》在公众号开设了两个固定栏目,即“主播说联播”和“联播划重点”,实现了大小屏联动,真正做到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形成了具有超强品牌的新媒体集群。

(二)播出内容贴民意

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新闻联播》团队变“潮”了。其通过关注网络事件、妙用网络段子两个手段来打造优质的融媒体产品,从而增强自身传播效果。

1.关注网络事件

2020始,以武汉为中心引起的全国范围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关键节点,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新闻联播》更是代表官方发言人,及时对肺炎疫情实时动态进行分析,并且在《主播说联播》节目中用亲切的态度安抚人心,呼吁全国人民做好隔离,一起努力抵抗疫情。

2.妙用网络段子

2019年8月24日,康辉在对中美贸易战美国的行为作出回应的播报中引入了不少网络段子。此后,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引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语言。这一现象不仅使得新闻类节目摆脱了“刻板”的印象,还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事实上,上述的案例相对较多,包括其他新闻类节目也多有应用,《新闻联播》要以此改革为借鉴,在保障内容权威的基础上多采用丰富的表达形式来提升新闻的可视性。

(三)播音语态接地气

“快手的老铁们,你们好!”“我们一起抖起来,一起上热搜。”我们 怎么也想不到,这样接地气、跟潮流的两句话竟然是康辉和李梓萌这两位《新闻联播》的主播说的。这种风格改变了传统主播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和庄重严肃的面貌,将语音、语调日常化,民生化,将“播”新闻转变为“说”新闻,打破了官方高高在上、古板守旧的刻板印象,使节目体现权威性的同时多了亲切感,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三、《新闻联播》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新闻联播》的转型发展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1.传播内容方面

(1)新闻资源转向民间,满足受众需求。《新闻联播》较其他电视新闻而言,拥有大量的新闻资源,且竞争力更为显著。它的转型和发展获得好评后,国内大多电视新闻节目均发生了改变,将新闻视角转向人民的日常生活。其中,政治類新闻最为突出,其更加注重民生,关注受众日常生活,积极满足受众需求,注重新闻与市民生活需要的贴近,以及与市民审美趣味的贴近,使受众感受到亲切感,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2)新闻语言表达更加平民化、生活化。在《新闻联播》的影响下,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也纷纷尝试“说”新闻,获得了受众的青睐。《新闻联播》主播语言表达转变的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体态语上。例如,2019年12 月 20 日,康辉在说“澳门是中国之‘傲’门”时,很自然地竖起了两个大拇指,表情也很是骄傲。[3]继《新闻联播》之后,很多电视节目的主播主持人也开始“亲民”了。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使用口头语和体态语结合的方式传播新闻,与受众更好地沟通,也让受众更多地了解了主播,从爱上一个人开始爱上一档节目。

2.传播渠道方面

在信息化碎片化时代的现今社会,受众更多通过手机获取信息,于是很多电视新闻节目也都加入微博、抖音、快手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来传播信息,满足了受众随时随地及时获取信息的需求。《新闻联播》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节目中有一微博话题“今天追《新闻联播》了吗?”一经发布,话题浏览量达 5.5 亿,话题讨论量达 13.9 亿。有不少网友调侃说道:不追剧了,今后改追新闻联播了。

(二)从《新闻联播》的转型看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发展

1.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受新兴媒体的冲击,观众流失,收视率下降。当下年轻人更喜欢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阅览新闻,甚至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新兴媒体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有很强的选择性和互动性。这些优势打破了电视新闻节目单向传播的模式,更受年轻人的青睐,从而使得电视新闻节目观众流失,收视率下降。其次就是观众对新闻类节目的欣赏诉求,之前观众对其权威、正统、死板、严肃的看法根深蒂固,如果新闻节目转变为观众更喜闻乐见的较为轻松的表达,就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

2.电视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路径

首先,直面挑战,主动融入。电视新闻节目所丢失的观众,大多为年轻人,他们之所以选择网络新闻,源于其便捷性。因此,电视媒体应摆正位置,顺应趋势,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同时,新媒体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依旧需要传统电视媒体提供更为强大的公信力支撑,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够在形式与内容上双上台阶。

其次,发扬内容优势,转变语态形式。在选择新闻时,要选择具有新闻价值、高关注度的新闻,站在受众的角度,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优质的融媒体产品。拒绝“标题党”,丰富新闻的内容,从采集、编排上下手,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注重新闻的价值。

最后,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如今,电视台之间的竞爭日益激烈,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身的品牌。各家电视台都应汲取《新闻联播》转型成功的经验,立足人民群众,不断改革创新,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四、结语

在新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面对诸多挑战,《新闻联播》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我国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在面对困境时要直面挑战,主动融入。通过入驻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拓宽传播渠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新闻联播》转型与发展的实践,对其他主流媒体今后的转型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剑英.融媒体时代《新闻联播》的守正创新[J].电视研究,2018(12):13-16.

[2] 秦天碧.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以《主播说联播》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10):74-75+80.

[3] 孙羽佳.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台编辑的角色定位及转型创新发展之路——以《新闻联播》编辑转型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09):169-170.

作者简介:陈骁(1997—),男,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广播电视主持。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新话风,难倒西方翻译官
不看《新闻联播》,你错过多少机遇
不看《新闻联播》,你错过多少机遇
不看《新闻联播》,你错过多少机遇
不看新闻联播,你将失去多少机会?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
看“新闻联播”的几大好处
“新闻联播主义”面临“新闻精神”改革
看新闻联播的几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