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急诊患儿,哪种降温方法最有效?
2020-09-10李琴
李琴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0-01
儿科急诊常会遇到高热患儿,通常高热是患儿发生感冒或者呼吸道感染时的常见症状。从现代临床醫学的角度出发,这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本能反应,发热现象越重表明人体反应抵抗能力越强,对于幼儿而言,其自身免疫功能还未彻底发育完全,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为有限,出现高热症状时较之成人更要注意对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全面分析,及时送医就诊,以避免病情恶化的情况出现。面对高热急诊患儿,最先要做的便是尽快降温,谨防高热惊厥风险。
1 持续高热对患儿的危害
持续高热不仅会致使人体自身氧气以及营养素加速消耗,还会导致机体内部各脏器功能系统超负荷运转,极易诱发脏器功能失调,对心脑血管造成较大损害,尤其超过41℃的高热甚至会引发脑细胞损伤,严重的甚至致死。幼儿相较于成人身体素质本身便偏弱,受到持续高热影响极易诱发惊厥,因此关注高热急诊患儿,科学分析病情以选取有效的降温方法便极为必要。
2 高热急诊患儿降温方法有哪些?
对于高热急诊患者的降温方法主要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其中物理降温方法比较简单但效果相对有限,药物降温方法虽然比物理降温见效快,但实际仍然需要“灵活辩证”,“对症下药”方能保障降温效果达到预期。但需要注意的是,降温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由于高热造成的患儿的不适,而非治疗疾病的方法。换句话说,如果患儿精神、饮食、活动正常,那就不用着急要立即把体温降至正常,如果患儿有明显的不适,尤其是大孩子,对高热的耐受明显较差,这时候就需要及时降温处理,如果孩子退热以后精神不好,那一定要警惕有其他的问题,这时候需要及时送医。
2.1患儿高热时基本都伴有“口干舌燥”的症状
多让患儿喝水,补充水分便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法,其适用于所有发热患儿,但降温效果相对比较有限,往往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过一段时间患儿又会出现高热。同时温水擦拭也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用干净毛巾蘸温水对高热患儿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大血管的地方进行擦拭,3-5分钟一次,直至体温下降。冰敷作为物理降温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实严格意义上对于高热患儿而言,要谨慎使用,因为冰敷往往温度不好把控,一旦过冷会引起患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反而阻碍散热。物理降温中的退热贴,降温效果也有一定局限性,因其面积小,退热降温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为高热患儿贴退热贴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措施。需要指出的是,当患儿有明显寒战或者四肢冰凉有大理石花纹的时候,暂时不要采取物理降温,这时候先要保暖,可以用暖水袋把四肢保暖,待四肢暖和以后再采取上面的物理降温措施。
2.2药物降温对于高热急诊患儿相对作用更加明显
利用药物降温必须结合患儿病情以及实际发热程度合理选择方能起到良好退热效果。比如体温在37.5--38℃患儿尚未到达高热状态,属于低热症状,38--39℃患儿属于中热状态,39℃以上方是高热状态,而人体在低热症状时往往并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因此对待高热患儿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果物理降温后体温仍然在38.5℃以上,便可选用药物降温。
3 高热急诊患儿哪种降温方法最有效?
对待高热急诊患儿最有效的降温方法无疑是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结合使用,但药物降温在选择上相对所需注意事项较多,因为药物毕竟含有化学成分,不似物理降温那么安全。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退热降温药物不良反应极多,比如刺激肠胃黏膜、用药剂量大致使患者肝脏、肾脏受损、诱发血液病、过敏反应等,若未合理选择便服用,甚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3.1目前适用于高热急诊患儿的退热降温药物
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尼美舒利、消炎痛、安乃近、中成药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退热降温见效最快,也相对比较安全,但其控制人体体温时间又比较短,只能大约控制2h左右,该药物不良反应也比较少,不像其余退热药物有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功能影响、粒细胞减少等问题,也没有肾毒性,整体安全性相对较高,已经成为现阶段临床高热患儿常用退热降温药物,尤其对于2周岁以内高热患儿而言,效果更加显著。唯一不足之处是对乙酰氨基酚有着比较明显的剂量依赖特征,实际疗效往往随剂量上升而上升,因此实际使用期间必须合理控制剂量,否则剂量过大便会损害人体肝脏系统。
3.2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是当前世卫组织授权推荐的儿童主要退热药,安全性也有一定保障,其特点便是退热平稳且药效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达5h左右),对于高热患儿退热效果横向比较甚至比对乙酰氨基酚更好。同时布洛芬对于人体肠胃道刺激以及血小板功能影响极为有限,即使有不良反应也只是轻度可控的肠胃道稍有异感、转氨酶增高等反应,只有在脱水、血容量较低、心血输出量低下状态时偶见可逆性肾损伤;除此之外布洛芬若过量服用也有几率导致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问题出现,实际服用剂量,按照人体体重每千克5--8mg/次向患儿给药即可。
3.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为最常见的镇痛解热药,其本身属于非甾体类药物,现阶段已经不归入常规退热降温药物行列,多是与赖氨酸搭配阿司匹林复合盐做静脉注射,虽然起效快但其也有肝功能损害、黄疸、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高热患儿,阿司匹林要谨慎使用,家长绝不可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私自让患儿服用阿司匹林去退热降温。
3.4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也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其也拥有良好的退热效果,但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肝脏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目前我国已经将其列为12周岁以下发生高热人群的禁用药物。
3.5消炎痛
消炎痛同样作为常见退热降温药,本身局内强效且持久的降温效果,但此药发生不良反应率的情况较高,对患者肝脏、肾脏、血液系统都有一定毒副作用,对于高热患者若使用该药进行治疗时必须由医生亲自给药并在医院监控下进行(不可常用,只可偶尔使用)。
3.6安乃近
安乃近在目前退热降温药市行列中,“药龄”极长,其具备退热降温快的特征,但同时也有引发患者细胞粒减少、肾损伤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近年来安乃近已经逐渐“淡出舞台”,除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医院医生也很少向高热患儿使用安乃近。比如患儿急性高热且病情已经十分危重,其他退热降温药没有效果的前提下,方可用安乃近做紧急缓症药物,且该药也不可口服给药。
3.7中成退热降温药
中成退热降温药具有见效慢,安全性高的特点,但由于种类繁杂,药物成分不是特别清楚,并不适用于作为高热患儿的退烧降温药物。
总之,高热急诊患儿最有效的降温方法即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结合使用,且药物选择上要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主,除了昏迷不能口服的患儿,尽量选择口服退热药物降温,尽量不选择肌注,如果孩子比较小不合作,可以选择肛塞退热药栓进行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