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9-10张彩香
张彩香
摘要: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政治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因此,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完成新课程政治教学目标,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267
21世纪以来,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资源成为最具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勇于探索、标新立异、敢于创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才能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这就体现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同时新课标也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自主的、积极的、主动的去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创造性。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的终极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用传授知识去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总之,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我们政治教学成功的关键。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就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解决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着个体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差异。我们十分赞同爱因斯坦的观点:“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就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3、有利于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区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政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难易适度的问题,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二、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
面对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政治教师更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善于吸收最新教学理念和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努力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杰姆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作为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该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并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肯定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2、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想问”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习就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教学目标,设置与学生原有知识发生冲突且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疑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想问。
本文从总体上介绍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和原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途径,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政治教学中应以问题为中心,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握好教材,创造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让民主、开放、和谐课堂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使學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观察、思考、发现。使学习成为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成为放飞心灵的快乐之旅,成为展示智慧的精彩场景。
参考文献
[1]蔡进余.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Z2):20-23.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