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

2020-09-10李艳蛟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塞万提斯骑士

李艳蛟

摘要:《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的杰作,西班牙人民视它为“民族的骄傲”,世界人民把它看成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直到今天,其辛辣的讽刺、巧妙的艺术构思、引人发笑的夸张以及它包含的深刻哲理,仍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

关键词:《堂·吉诃德》;塞万提斯;伟大;骑士

一、《堂·吉诃德》产生的背景

《堂·吉诃德》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西班牙经过光复战争,颠覆和驱逐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又依靠其庞大的骑士队伍,雄霸欧洲,远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黄金世纪”。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文学也繁荣发展起来,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骑士文学和戏剧等各大流派争奇斗艳。骑士文学在西班牙曾风靡一时,各种作品层出不穷。

《堂·吉诃德》式的小说有人称之为“流浪汉”式的小说,也有人称之为“游走”小说,即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流浪汉或者是一个侠客,主人公走到哪里,情节就发展到哪里。其模式与中国的《西游记》有些相似,《西游记》的情节就是唐僧取经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在欧洲《堂·吉诃德》奠定了“流浪汉”式的小说艺术表现模式的基本写法,所以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年—1616年)是西班牙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他在世的时候默默无闻,后来却成了西班牙人民的“伟大的文化代表、思想代表”,成为西班牙的“一张名片”,但是直到现在他的埋葬地点都无人知晓,就像中國的曹雪芹一样。

塞万提斯的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他的父亲是一名很不得志的外科医生,在外奔波糊口,后因欠债被控告。在这样的家庭状况下,塞万提斯读完中学后就去西班牙当兵。当时西班牙的军队驻扎在意大利,正逢西班牙为保护自己国家和民族与土耳其发生战争。塞万提斯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胳膊,在回国的路中又遇到海盗,并被抓到阿尔及利亚。后来塞万提斯逃了出来,为了生存在西班牙做一些没有地位的低收入职业,后被人冤枉,无辜地进了监狱,所以《堂·吉诃德》就是以他蒙冤入狱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堂·吉诃德》的第一部于1605年出版,第二部于10年后的1615年出版,共用了2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塞万提斯的毕生时间都投入到了《堂·吉诃德》这部小说当中,虽然他曾写过一些剧本及短篇故事,但是那些作品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堂·吉诃德》这部小说。

三、伟大的著作《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让读者拿到之后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兴趣。据说,有一位西班牙国王看到窗外有一个青年在看书,并且这个青年一边看一边笑。国王就和身边的人说,这个青年人看的肯定是《堂·吉诃德》,后来派人去查证,果然是《堂·吉诃德》。这说明《堂·吉诃德》非常吸引读者。

我们要了解《堂·吉诃德》这部小说究竟写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写?写这些内容究竟是什么意思?1955年秋天,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中就有塞万提斯,并且也发表了一些评论文章评论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看了这些评论我才知道为什么《堂·吉诃德》写这些内容,了解了写这些内容的意义所在。都说《堂·吉诃德》好看,但真正了解小说的意义却很不容易,需要再看一些有关的书籍才可以有所了解。

四、《堂·吉诃德》的深刻意义

《堂·吉诃德》是一部反对封建的杰作。他以深刻的内容、典型的人物和辛辣的讽刺,抨击和嘲笑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制度和流行的骑士小说,生动地表现出骑士的长矛和甲胄已进了历史陈列馆,逆时代车轮而行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堂·吉诃德》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杀伤力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批评,批判《堂·吉诃德》浇灭了西班牙人的“好勇”风气。《共产党宣言》里也曾揭示过中世纪西班牙人的好勇性格。例如,两个西班牙人争论问题得不到解决,最后只能靠决斗来解决。由于《堂·吉诃德》的出现,使人们嘲笑行侠仗义的风气,使勇武的社会风气削减了很多。

从中可以看出,旧政治需要由新政治来消解,旧军事需要由新军事来消解,旧意识形态性必须要用新的意识形态去消解,即历史上要清除任何东西,必须要用和它本身一样的方式才能消除它。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写的一篇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讲的:“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思想的力量只有用思想去推翻。”在社会斗争中有两种武器,一种是真刀真枪的武器,另一种是思想批判的武器,二者谁也代替不了谁。《堂·吉诃德》正是表达了用意识形态来扫荡旧骑士文学的意愿。

五、《堂·吉诃德》的思想贡献

在写作手法上《堂·吉诃德》是一部早期的典型现实主义作品。所谓“现实主义”就是对现实进行描写,文中没有“神魔”等人物及情节。在《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中,堂·吉诃德所遇见的妖怪都是他自认为的东西,是他的幻觉在作怪,与孙悟空、牛魔王、白骨精等人物性质不一样,书中描绘的是现实,最后的终结也是现实。但《堂·吉诃德》的现实主义写法和普遍的现实主义写法很不一样,它的现实主义描写的奇特之处在于小说中描绘的荒诞情节。例如,把风车当作巨人和它搏斗、把酒桶当作妖怪用剑去刺它、把妓女当作公主等等。

在思想表现上《堂·吉诃德》的特点就是“荒诞”,这个“荒诞”是放在西班牙现实风俗中来表现的,不是建立在完全空想的基础上,是西班牙现实生活中情节的展现,因此它的土壤是非常真实。读了《堂·吉诃德》之后,读者就会知道西班牙社会当时的风俗人情,因此不能把《堂·吉诃德》归为浪漫主义小说。《堂·吉诃德》是以幻觉中的行事者为主体,这个幻觉行事者身置于社会的五光十色中,例如,他看到旅店是怎么招待客人的,跑单帮的、拉脚的、妓女等人身处什么等级,这是小说思想表现上的一个特殊点。

看了《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之后,使人产生了很多思考:动机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结果,如果动机是符合现实的,就有可能获得相应的结果;如果动机不符合现实的,取得的最后结果必然相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的著作中都对《堂·吉诃德》进行过评价:“做事情不应该像堂·吉诃德那样想当然,做事结果又事与愿违。”

六、《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

(一)小说用“游走”的表达方式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并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

在这之前,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中短篇的小说用的游走方式表现模式不完备,真正的完备表现模式就是开始于《堂·吉诃德》,在此之后,这种模式在欧洲广泛传播,并被很多作家所采用。例如,英国18世纪小说家菲尔丁创作的《约瑟安德鲁传》。《堂·吉诃德》传到中国以后,也影响了一些现代小说家的创作模式。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游走小说形式,如《西游记》《镜花缘》《封神演义》等等。因此,《堂·吉诃德》小说模式的影响力非常大。

小说创作有基本的模式,即游走式、宅院式,欧洲叫作哥特式。哥特式小说的人物情节都发生在城堡里,就像《紅楼梦》的故事情节都发生在贾府里一样,所以“宅院式”在西方也叫作“哥特式”或“城堡式”。

(二)小说题材和人物的别样性

《堂·吉诃德》特殊之处是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作品能够赶超它。作为艺术,《堂·吉诃德》的生命价值在于独创,没有独创的作品是没有生命价值的,如果别人这样写,你也这样写;别人这样设计情节,你也这样设计情节,就会使创作的作品毫无生命力。堂·吉诃德特别富于幻想,无论思考什么问题都会在现实上都有一个飞跃,飞跃到想入非非的程度。而桑丘则特别务实,但这样务实的人却跟着特别爱幻想的人到处做荒唐的事,作者将完全矛盾的两个人处理得非常和谐。例如,桑丘总是服从他的主人,正像中国有句俗语“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虽然桑丘对于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却不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种情节关系的处理非常奇妙。

(三)小说情节中的情节

《堂·吉诃德》在两位主人公游走的过程中,经过了很多地方,在这些地方经常听到别人给他们讲故事,并且故事讲得都非常生动。或者在游走的过程中看过一些书,书的情节又非常奇妙,甚至读者会感觉这些穿插的小故事比《堂·吉诃德》本身还要奇妙。《堂·吉诃德》中故事有很多,并且每个故事都非常生动。当读者看《堂·吉诃德》的过程中感到有点疲劳的时候,就会有这样一段别开生面的故事来继续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节奏的把握处理非常成功。

《堂·吉诃德》之所以成为世界之最,就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人生难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协调整和取舍。理想和现实总是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对永远解决不了的矛盾。《堂·吉诃德》利用文学的形式将这对矛盾揭示得深刻而生动,使每代人都感受得真切,从而千古流传。

参考文献:

[1]魏维芮.浅谈《堂吉诃德》的人

物形象与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8

(03):76-77.

[2]卢红玉.《堂吉诃德》的后现代

性解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5):

146-147.

[3]张凤娟.伟大之中的渺小——解析《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J].语文建设,2015(11):32-33.

猜你喜欢

塞万提斯骑士
黑猫骑士
Knight1 and Dragon2 骑士与龙
塞万提斯:与“风车”作战,至死方休
驶出安全区
堂吉诃德之性格内蕴析论
多少级楼梯
只爱穷骑士的姑娘
塞万提斯:悲喜人生胜过堂吉诃德
西班牙找到塞万提斯遗骸
让人心疼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