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土布鞋
2020-09-10桂东风
桂东风
那是一个春天,机关门前的几株榆叶梅花开的正艳,我从援疆干部手中接过了那双土布鞋。鞋上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今天正逢24节气的雨水,万物复苏,青草萌芽,或许春天是一个易于伤感的季节,不知怎地,我想到那双鞋以及鞋盒上的画面,勾起了过去的回忆。
起初,我对那双鞋没有太过在意,倒是鞋的包装盒深深地吸引了我。上面印制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低着头,坐在低矮的板凳上,用钢针纳着鞋底。此景让我顿时迷离,一时辨不出今夕何年,于是,图案渐渐在我眼前变得模糊,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几十年前那些永生难忘的情景:煤油灯火如一颗豆粒,闪闪晃晃,就着微弱的灯光,母亲正纳着鞋底。灯光把母亲的身影投在墙壁上,让她比平时高大了许多许多……
汇河是我童年居住的连队地名,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伫立在博尔塔拉河岸边。那时的兵团连队十分贫穷,人们的生活很清苦,微薄的收入全都用在果腹上了,没有闲钱购买衣服和鞋袜,大多是手工制作,大人小孩一年四季脚上穿的几乎是清一色“千层底”布鞋,黑的是鞋面,白的是鞋底。
做鞋,在那个年代,是女人必备的一项技能。母亲的手不是十分灵巧,做的鞋也不甚精致。她曾无数次自怨地说,当姑娘时是不会做鞋的,而是有了我们,才去和连队的大娘、大姐们学做的。母亲做的鞋虽说不上美观,速度也不快,但她知道珍惜时间。
母亲是个家属,那时也与当职工的父亲一样干着大田里的活。在记忆里,几乎没有见过母亲歇下来过,时间在她眼里就像一只鸟,生怕一松手就飞跑了,她不敢有丝毫分心,把所有的闲散时间都用上了,每到换季的时候,母亲总会提前为我们一大家子备好新的单鞋、棉鞋,穿在脚上,暖在心中。
做布鞋工序复杂,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之中,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先说这打袼褙,在我们河南老家俗称“被壳子”,是做布鞋的基础材料。晴好的夏日,取暖的冬季,母亲总会把我们补了不能再补的破衣服剪成规整布块,连同做衣服剩下来的零碎布头积攒到一块,等凑够数了,择空就用浆糊涮一层,贴一层,贴完桌子、贴面板,等贴完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了。
有了袼褙,母亲就开始用备好、适宜我们脚大小的纸鞋样拓出鞋底雏形,接下来,就是纳鞋底了。纳鞋底往往是在夜晚进行的。晚饭过后,不久天就黑了,母亲会把煤油灯点亮,拿出装有钢针、麻线、锥子、顶针、镊子、松香的针线筐来,这如同制鞋厂的一个个设备,此时,都浓缩在这个箩筐里,等待着母亲调遣了。
记得母亲纳鞋底用过两种线绳,起初是麻线,它取材于連队种植的亚麻,我见过母亲搓麻线的情景,松散的麻线在她的手下和腿上三翻两滚,像一个个有生命的精灵,没有多长时间,就神奇地变成了一条条均匀而结实的麻绳。后来,门市部有了机织的白线索子绳,这才把母亲从原始的手工搓麻线中解放出来。
不论是麻绳,还是白线索子绳,都很生涩,时间久了,针就会变钝,母亲便把针尖在发间“润”几下,让针头变得油滑,实在用针扎不透的时候,就用针锥子先戳个孔,然后再插针走线。有时候手累了、没劲了,就用“老虎钳子”往外拔针。
小时候,我也曾一时好奇,拿过母亲纳了一半的鞋底想要试一下。可是,使上了吃奶的力气,用镊子、用双手,甚至用上了牙齿,都不能将那扎在鞋底的针拔出一分一毫来。母亲的手是有着神奇力量的,那时我总这样想。
有句老话:纳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其实不是针好,而是这针线活赋予天下母亲的一份责任。一双鞋底纳好后,母亲的双手已是伤痕累累,裂痕斑斑,还时常会被针扎破,鲜血直流,叫人心疼。
母亲说,有了密密的针,才有耐穿的鞋。你要是少了一针,就少穿十日;少了一线,就早烂十天。做人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就这样,“嗤嗤”穿线声的伴奏下,每一针都间隔均匀,每一线都收紧勒实;每一针都准确无误,每一线都丝丝相扣。那细细的针,饱含的是母亲对生活的细细思量;那密密的线,蕴藏着母亲对儿女的无限付出。
鞋底加工完后,母亲用衬料剪裁成鞋帮,再用浆糊把绒布和衬料铺平,将其反面粘合住,滚好圈子边,就开始“上鞋帮”了。再经过往复穿针,循环走线,盘着的双腿伸开又蜷起,伛偻的腰背直起再弯下,困了揉一揉眼睛,累了按一按脑袋,夏天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冬天搓一搓冻麻的双手,直到一双有模有样的布鞋缝制完成。
为了给我们做鞋,母亲不知道熬过多少个夜晚。在半夜梦中惊醒时,昏暗的灯光下,常听到那熟悉的来回拉动的麻线声,还在一直响个不停,那声音成了最感动、最温柔的催眠曲,伴我渐渐进入梦乡。
儿时淘气贪玩,推铁环、打沙包,上树捉鸟、下河打鱼,鞋子穿不了多久,大脚趾便露出头来,有时鞋帮还好好的,鞋底前后脚掌处就被磨穿了,实在穿不成了,母亲心疼我们,再接着赶制,做鞋便成了她工余生活的全部。
印象里,那时的冬天十分寒冷,尤其上初中,要从我居住的八连走两公里多路才能到营部中学,为了不让我们受冻,母亲早早开始着手做我们穿的棉鞋了,她把平时积攒成缕的羊毛一点点地扯开摊匀,絮到我们冬天穿的大耳朵、系鞋带的厚实棉鞋里。从记事起,我们兄弟四个的脚、手、耳朵从来都没有冻肿过,孩提的美好时光,就这样在母亲的一针一线里悄然溜走了。
岁月如梭,转眼间时光悄然而去,土布鞋早已退出我们的视线,母亲也早已不再做鞋,已耄耋之年了,还是闲不下来,近些年又开始纳起鞋垫,她把我们穿不着的旧衣服收罗收罗,又打成被壳子,从事着老本行。她说,鞋是纳不动了,趁着还能动弹,给你们和我的孙子们再多纳几双鞋垫,每每于此,我的心里就阵阵酸楚。我知道,这是母亲的钟爱,更是对岁月的追忆。
棉布叠千层,麻线穿万针。母爱是一双老布鞋,它温暖了一个孩子的童年、甚至整个人生。一针一线,用简单到复杂再到无语可描的词汇,把握着时光深进的步履,在穿梭中将母亲那朴实无华的缕缕情怀,释放成最美丽的心景。
黑色的鞋面,白色的鞋底,永远是人生的底色,化作的却是我们脚下的路!
责任编辑 胡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