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类专业警务控制技能训练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0-09-10张帅奇刘涛马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张帅奇 刘涛 马雯

摘 要:在公安院校专业教育中,警务控制技能教育十分重要,决定着公安专业人才的执法能力。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警务控制技能的发展,从警务控制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发现存在教师队伍缺少实践训练经验、课时分配不均、教学方法固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按教育类型调整课程课时比例、自主编写警务控制技能教材等实践策略。以期公安院校重视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公安类专业;警务控制技能;训练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40-02

基金项目: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公安类专业警务控制技能训练课程改革与实践”(YJJG1907)

一、警务控制技能的发展

警务控制技能是警察在活动中擒获罪犯、制服罪犯的重要技能,也是公安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构成。在政法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于警务控制技能课程建立新的认识,也成为公安院校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

警务控制技能课程涵盖了警务急救、盘查控制、缉捕技能、擒拿格斗等内容。警务控制技能课程的开展,意味着公安执法防卫控制理念的变化。我国公安院校的实战训练逐渐走向正规化和职业化,体现出警察职业的活动特征[1]。防卫控制技能教学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方向,在公安警务技能标准下,推动了公安教育不断发展成熟。

二、警务控制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缺少实践训练经验

大部分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包括专职教员、兼职教员以及外聘教员构成,主要师资力量为专职教员。专职教员包括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等;兼职教师主要是具备专业职称的行政教师等;外聘教员主要是从公安机构聘用的基层公安人员或者其他院校的专家教授。但外聘教师多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参与教学,在实践训练活动中并未参与,一线警务经验没有机会分享,也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另外公安院校对于教师的培训也存在一定问题,未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展开培训,很多教师并不具备基层实践经验,不利于教学改革的落实。

(二)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落后,课时分配不均

公安院校逐渐重视警务控制技能实战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校教育和公安机构实战形成了良好的对接。目前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完善,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落后。本科院校警务控制技能课程主要为缉捕技能,专科院校课程主要为擒拿格斗,体改专业主要设置防卫控制和机械使用课程。在课时分配上,存在显著不足,部分课程课时过多,导致缉捕技能、战术应用、现场急救、散打、摔跤、拳击、跆拳道等课程课时明显不足。

(三)教学方法固化

实际教学时,教师仍然选择技能掌握式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其他教学模式作为补充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采用分解整体练习法、讲解法以及纠错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很少使用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仍然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造成教学效率有待提高。教师给学生示范动作和技能,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虽然学生可以完整做出警务技能,但是并不能在实战中灵活应用控制技能,学生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四)教材不统一且更新慢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载体,更是重要的教学工具。警务控制技能课程目前主要使用各个院校的自编教材,也有少部分院校使用公安部的统编教材[2]。各类教材在应用过程中都存在时效性和地域性问题,教材难以实现统一,和实际警务工作存在脱节,影响到教学效果。公安院校在自编教材时,融入教学案例相对较少,且更新年限较久,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影响到教学工作时效性。

(五)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考核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环节,目前各个公安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缺少创新性,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反馈教学质量。大部分院校采用技能考试方法,按照百分制以及五级制进行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缺少课内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造成学生应用技能水平和课堂表现无从评价,考核评价无法指导学生改正自身缺陷,不能让考核评价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六)课外训练效果不佳

对于警务控制技能课程而言,课外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课时有限,必须要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出课外训练的价值。目前公安院校开展课外训练的频率达不到1次/月,且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外训练内容枯燥,无法吸引学生,更缺少专业教师指导,造成课外训练效果不佳。

三、警务控制技能训练课程改革与实践策略

(一)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学团队作为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对于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建设教学团队是教学工作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教师受到自身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教学风格的影响,课程教学模式固定,教师之间并未注意交流学习,很多教学资源和素材未能充分应用,缺少个性化设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3]。如今违法行为朝向高科技、暴力化发展,公安人才需要兼具实际能力和知识技能,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因此公安院校需要将松散式教师团队转变为“双师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合作价值,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

第一,应当选择具有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带头人,利用带头人影响力凝结团队力量。团队带头人要对公安教育事业抱以充分热爱,致力于警察教学研究,具有前瞻性思想,能够将基层警务工作和专业技巧融入教学工作中。

第二,需要调整教师团队的结构和规模,要整合教师教学经验、职称、实践经验,合理配置。

(二)按教育类型调整课程课时比例

公安院校设置警务控制技能课程是为了满足岗位对于人才的需要,满足警务实战的要求。按照实战要求,课程强调实用性以及创新性,内容设计需要关注警种需要,有针对性设计。以公安类职业院校为例,調整课程课时比例,按照必修和选修类别,对课程进行重新设定。

在必修课中,缉捕技能40课时,4学时/周,大一两学期~大二两学期教学;警械使用24课时,4学时/周,大二第二学期教学;警务战术24课时,4学时/周,大三第一学期教学;现场急救20课时,2学时/周,大三第二学期教学。

在选修课中,散打32课时,2课时/周;摔跤32课时,2课时/周;跆拳道32课时,2课时/周;拳击32课时,2课时/周;水中逮捕32课时,2课时/周;装备使用16课时,1课时/周。

通过调整课程课时比例,保证警务防卫控制课程贯穿于前三个学年,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为实战中的灵活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三)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转变教学方法

教学期间针对学生学习阶段以及成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第一,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安排教学,选择系统教学模式,从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阶段展开。教师先对动作进行示范,由学生练习,教师再纠正动作错误,再次训练,保证学生通过技能考核。教师可组织学生重复练习,整体与分解结合教学,从简单动作过渡到困难动作。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单项动作教学,如腿法、拳法等。

第二,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创新思维,可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将案例和表象特征相结合,经过独立思考和学习,使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尝试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模式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设定问题情境,经过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提高知识和技能应用,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自主编写警务控制技能教材

公安院校要着手编制现代化警务控制技能教材,和课程设置相对应,强调系统性和应用性,并注意动态化更新,保证教材的时效性。教材需要结合基础教育和系统教育,兼顾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注重应用教育,对防卫控制技能展开综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要体现出法律限度,明确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

(五)执行多元化评价体系

院校要采取以下评价体系:

第一,单项技能和团队合作评价:由于公安类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特殊性,要求学生具备单兵作战和团队作战的能力,因此在每门课程的评价中,都要同时进行单项课程评价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实现以评促教的良好局面。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共同完成。

第二,阶段性和整体性评价: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参与度等给出评价,参考课堂测验,得出单课时评价。期末对学生警务技能进行考核,作为整体性评价。两者按1:1计入每门课程总成绩。

第三、课内和课外评价: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技能掌握水平做出课内评价,将学生课外练习次数、训练时间以及实战训练成绩作为课外评价,按1:1计入学生总成绩。得到各个成绩评分后,按照权重比例得出学生本学期总绩点。

(六)借助一线公安警务任务情境展开课外训练

社会快速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形势,警察防卫控制能力也需要适应治安任务的发展,保证课程教学跟上公安实战的发展。公安院校需要和公安机关共同培养人才,在“双师型”教师团队组织下,充分利用警务任务案例为背景,设计实训活动。一线公安全面参与实训活动,观察学生能力水平,并在活动中分享经验。同时组织教师和一线公安开展座谈会等活动,共同完善教学训练设计。

(七)借鉴健身俱樂部器械展开体能训练

公安院校需要加强课外训练的管理,增加资金支持课外训练。

第一,安排专门的部门负责规划课外训练,采购专业器械和设备,满足学生训练需要。

第二,积极借鉴国内外俱乐部训练活动,完善医务保障机制。院校可以采购可调式腹肌板、排式哑铃架、拳击人、平卧推架、椭圆机、彩虹桥等设备,建立校园健身房,对学生免费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体能不足情况,有针对性展开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警务控制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师资情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模式、教材使用情况、考核评价情况、课外训练开展情况都存在一定问题,还需要着力推动警务控制技能训练课程改革。公安院校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模式,完善配套教材编制,改革教学考核方法,完善教学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郝鹏翚.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开设巴西柔术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2]许添洋.反恐背景下新疆公安院校防卫控制课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3]杨光.警察防卫控制技能训练方法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1):142-143.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