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混合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国造”
2020-09-10
全球首个混合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国造”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出混合磁体极端条件下原子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利用混合磁体搭配STM开展原子分辨成像研究铺平了道路。(科学仪器评论)
日本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形成新线索
据日本国立天文台网站近日消息称,日本科学家借助超级计算机的模拟,首次在重元素气体云中发现了超大质量黑洞的“前身”,在这一理论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前身”不仅吞噬了星际气体,而且还吞噬了较小的恒星。相关研究报告日前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科技日报)
锂电池有望实现长寿!科学家发现“中空”的锑晶体
近日,《自然·纳米技术》报道称,佐治亚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发现了一种材料——锑晶体,可使锂离子电池在不牺牲电池寿命的情况下,拥有更多的能量。它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自发地、可逆地中空,这一备受期待的特性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更大的能量密度。(环球网)
迄今最多X射线源宇宙图谱“出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德国和俄罗斯联合开展“光谱—伦琴—伽马”(SRG)任务的eROSITA X射线望远镜,在182天内首次进行全天空扫描,绘制出了一幅令人惊叹的宇宙新图像,其中囊括了100万个X射线源,约是X射线天文学60年来已发现X射线源数量的两倍。(科技日报)
中科院科研团队发现目前最大的亚洲恐龙足迹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员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取得最新研究进展:新发现的大型、中型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其中,大型足迹还建立了一个新种——牛氏亚洲足迹,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足迹。该成果论文近日已获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中国青年报)
“基因超级编辑器”可精准编辑单个碱基
近期,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李大力课题组研发出系列超高活性胞嘧啶碱基编辑器(hyCBE)。“基因超级编辑器”能为遗传病研究构建疾病模型和基因治疗提供有效工具。這一系列新的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碱基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展示出基因治疗的巨大潜力。(科技日报)
地球首个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近日,英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关键组成部分可由相同原料制成。这表明,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或许并非由纯RNA或DNA组成,而是由这两者混合而成。(科技日报)
“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
近期,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及相关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该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央广网)